唐鋮
【摘 要】 目的:研究探討非透析期慢性腎衰患者實施家屬同步健康教育路徑管理對于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方法:選擇60例非透析期慢性腎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作為本研究的時間范圍,采用奇偶數字法將所選患者分為研究組(n=30)與對照組(n=30)。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的健康教育模式進行教育,研究組患者采用家屬同步健康教育路徑管理,將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以及生存質量評分進行比較。結果:1)研究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之間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研究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之間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家屬同步健康教育路徑管理對于非透析期慢性腎衰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較大,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家屬同步健康教育路徑管理;非透析期慢性腎衰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生活質量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該疾病主要指由各種原因造成慢性進行性腎實質損害,致使腎臟明顯萎縮,不能維持基本功能,臨床出現以代謝產物潴留,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全身各系統受累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該疾病治療相對較為困難。家庭支持不夠、電解質紊亂以及藥物應用不當等均會對患者的康復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傳統的健康教育模式往往缺乏明確的目標以及對家屬的干預,具體的效果也往往欠佳[1-3]。為此,本研究探討了家屬同步健康教育路徑管理的具體效果,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非透析期慢性腎衰患者60例,分組方式為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n=30)與對照組(n=30)。研究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5∶15,研究組患者的年齡為21~68歲,平均年齡為(38.01±6.82)歲;病程為3個月~4年,平均病程為(2.75±2.14)年。對照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6∶14,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在23~69歲,平均年齡為(36.91±6.73)歲;病程為6個月~3年,平均病程為(3.12±2.13)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腎功能衰竭;2)本次研究經過了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認可;3)所有患者均知曉了本次研究的全部內容,并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一般資料不全者;2)拒絕加入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教育方法 針對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的健康教育方法,由護士以及相關工作人員告知患者該疾病的相關注意事項,通過口頭告知、個體交談、集體指導、宣講視頻等手段讓患者了解到相關的護理方法,告知患者該疾病的常見知識,以及具體的用藥方針。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來迎接治療。
1.2.2 研究組教育方法 研究組采用了家屬同步教育路徑管理方法,具體的內容如下:
1)由責任護士、護理組長以及科室護士長和主管醫生組成健康教育小組,根據患者的具體內容建立臨床護理路徑,確定護理內容。2)根據護理內容每天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的家屬參與到健康教育的全過程當中。3)在患者出院之后,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定期的回訪以及家訪,通過微信平臺、電話等解答患者的疑問,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
1.3 觀察指標
將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以及生存質量評分進行比較。生存質量的評定采用SF-36量表。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將所有非透析期慢性腎衰患者的相關數據錄入SPSS 22.0軟件之中,計量資料(自我管理行為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表示,行t檢驗形式校準。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非透析期慢性腎衰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之間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非透析期慢性腎衰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之間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內容見表2。
3 討論
慢性腎衰目前沒有生物學治愈方法,預后差且病死率較高,基于這樣的情況考慮,做好患者的護理以及健康教育工作是控制患者的病情發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緩進入終末期腎病的有效措施。臨床護理路徑是為確診某種疾病患者所制定的以患者為中心的一整套護理模式[4-6]。在這種護理模式之下,讓患者掌握一定的護理知識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本研究探討了家屬同步健康教育路徑管理的效果,結果發現兩組患者之間的自我管理行為能力以及生存質量評分存在一定的差異。
本次研究與臨床醫學界的研究結論相似,陳力平[1]的研究結果為:管理前兩組各項觀察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管理后觀察組的自我管理行為的各項負向因子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各項正向因子評分及總得分、各項WHOQOL-BREF評分及管理前后的差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明確得出結論,家屬同步健康教育路徑管理對于非透析期慢性腎衰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較大,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力平,吳丹陽,林薛群,等.家屬同步健康教育路徑管理對非透析期慢性腎衰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8,38(09):1199-1202.
[2] 李柳.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與配偶同步健康教育路徑構建及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8.
[3] 陳彩榮.家屬同步的健康教育路徑管理對甲狀腺癌手術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8,16(02):225-227.
[4] 馬桂蓮,張秀花,徐建.健康教育路徑在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及家屬同步教育中的應用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4,19(11):838,842.
[5] 張素娟,徐枝樓.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及家屬同步實施對照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9):100-103,111.
[6] 湯滿桔,黃菊英,熊立新.健康教育路徑在子宮頸癌手術患者及家屬同步教育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1,30(1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