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一平
近日,由北京物美控股有限公司和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聯辦的首都第一家扶貧超市開業,開啟了首都消費扶貧新模式。

北京消費扶貧產品專柜
“2019年以來,北京市持續深化消費扶貧行動,消費扶貧總額290多億元?!北本┦蟹鲐氈гk黨組書記、主任馬新明向本刊記者介紹。
家住北京南三環的趙女士最近常去這家新開張的超市購物,“這里的產品綠色無污染,吃起來放心,還能為貧困戶做點小貢獻?!辟I了兩袋西藏尼木的藜麥后,趙女士說,她第一次在家門口買到新鮮的特產。
湖北的茶葉,貴州的蜂蜜,河北的雜糧,農產品旁邊還放置著專業機構的檢驗報告。
首農集團食品經營中心總經理宗袆告訴記者,該超市共設立扶貧專業貨架200余個,銷售扶貧產品4000余種,自7月28日開業以來,日銷售額平均達到20余萬元。目前,除了銷售北京市扶貧支援的8省(區)90個縣(旗)的產品之外,超市還銷售來自貴州、四川等地的扶貧產品。這些扶貧產品通過集采聯銷模式走出貧困山區,走進首都市場,將受扶助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生產的扶貧產品轉化為商品,讓貧困戶有實實在在的收入。
“我的藜麥終于賣出去了。”西藏尼木縣麻江鄉的益西拉姆告訴記者,尼木縣屬于國家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交通不便導致當地農副產品很難走出大山,首農集團的銷售人員結合賣場實際,將當地農產品集中收購,再通過超市銷售。
“扶貧超市不是普通的商品買賣。”馬新明認為,“每一件售出的農產品背后都有一個故事,每一筆訂單背后都是貧困農戶脫貧增收的希望?!?/p>
宗袆說,扶貧超市未來將面向全國832個貧困縣形成完備的“實體店+電商+合作社+貧困戶”產供銷一體化運營模式,幫助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記者了解到,2020年底前,物美、家樂福、京客隆等5家超市的100家門店將設置“和田地區特色產品專柜”,消費者可在家門口挑選正宗地道的和田特色產品。
8月13日,北京市民呂先生在國家會議中心購物?!暗谝淮卧谶@里購買農產品,價格也很優惠?!弊鳛椤氨本┫M扶貧月暨市管企業消費扶貧月”的組成部分,北京市消費扶貧產業雙創中心在國家會議中心首次亮相,在會議中心展區,來自內蒙古、河北、西藏、新疆等6個省區的9家企業,現場出售乳制品、肉制品、雜糧等7個品類300余款特色農產品。
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要求“大力實施消費扶貧”。以農產品為例,通過參與農產品種植、采購、加工和消費等環節,打通從農產品到消費者的供應鏈,促進貧困地區產業持續發展。
北京市十分看好消費扶貧政策,針對疫情影響下扶貧產品的銷售問題,啟動北京消費季并組織購買扶貧產品。上半年消費扶貧銷售額達106.96億元,帶動受援地區27萬多貧困戶增收脫貧。
馬新明介紹,北京市從三個方面重點推進消費扶貧。首先是完善銷售平臺。使用線下、線上、大宗交易營銷方式,設立16個區級消費扶貧分中心銷售扶貧農產品。第二是在銷售渠道上下功夫。在新發地、岳各莊、石門等10多個批發市場設立專館,并且在1000多個便民生活中心設立消費扶貧網點,打通扶貧產品銷售渠道。第三是健全銷售載體。北京市扶貧支援辦與中國建設銀行率先發行“北京消費扶貧愛心卡”,辦卡超過100萬張,持卡者可以享受消費優惠活動,吸引消費者購買扶貧產品。同時還開展網絡直播,組織2000余場扶貧產品展銷會,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北京承擔著全國8個省(區)90個縣(旗)的扶貧支援任務,消費扶貧是對口支援和幫扶過程中創造出來的首都經驗。目前初步形成具有北京特點的“消費扶貧+菜籃子”“黨建+消費扶貧”“互聯網+消費扶貧”“金融+消費扶貧”等模式,帶動社會各界共同助力脫貧攻堅。

新亮相的“扶貧超市”位于雙創中心一層,內設1200平方米的“北京市消費扶貧產品專區”,是一座消費扶貧主題的大賣場。
為了支援貧困地區農產品的銷售,北京扶貧產品專柜早在今年3月已經啟動?!凹议T口買到新鮮的和田大棗,比網購方便?!北本┦惺吧絽^魯谷小區的汪先生告訴記者。
3月18日,北京市商務局、市扶貧支援辦舉辦的“北京市消費扶貧產品專區”和“和田地區特色產品專柜”在物美超市沁山水店啟動。超市在核心位置開辟出近20平方米的展賣區,銷售北京市對口扶貧地區特色農產品。
幫扶貧困地區“包銷”農產品,給貧困戶吃了“定心丸”,然而怎樣保證扶貧超市的產品質量呢?
“北京市政府編制發布《北京市消費扶貧產品名錄》,嚴格把關推出北京扶貧支援的90個縣(旗)2100多種產品,確保消費扶貧質量?!瘪R新明介紹,通過選“帶頭人”,讓“帶頭人”與貧困戶共同闖市場。消費扶貧雖然具有公益性,但本質上是一種市場行為。要求農戶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讓質量成為優勢。有關部門也要完善對產品質量的監管,建立農產品標準化體系,用制度保障農產品的安全和品質。
馬新明希望,相關部門應盡快加強倉儲保險物流設施、快遞物流網點建設,打通在消費、流通、生產各環節制約消費扶貧的難點。同時,對于已經“摘帽”的貧困地區,要考慮吸引有能力、有技術、有資源的農戶返鄉,重塑鄉村發展生態,激活鄉村市場化發展前景,實現長久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