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偉
胃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形成原因較為復雜,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日常飲食等。我國每年新發胃癌人數大約有40萬人。由于胃癌在起病初期的癥狀不明顯,很多患者往往未能及時發現并接受治療。多數患者確診時已經處于中晚期,因此做好胃癌的預防和早診早治工作對于挽救胃癌患者的生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規律飲食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很多人由于工作較為忙碌,不能按時吃飯,導致胃黏膜頻繁發生病理反應,久而久之,胃黏膜機能逐漸衰退,引起營養障礙或出現慢性胃炎,不利于胃的健康。因此人們要養成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定時吃飯,做到三餐規律。
(二)改善飲食結構
1.做到低鹽飲食。在日常飲食中,人們應盡量避免高鹽飲食,因為高鹽飲食會破壞胃黏膜的黏液保護層,使胃黏膜裸露,極易被損傷或接觸到致癌物。人們每日攝入的鹽分應控制在10g以下,一般情況下,每日進食6g的鹽是最為適宜的。
2.避免食用含有亞硝胺的食物。亞硝胺是致癌物質,因此在日常飲食中,人們要盡量少吃或者不吃含有亞硝胺的食物。常見的含有亞硝胺及苯丙芘等致癌物的食物為煙熏食品。
3.多吃新鮮瓜果蔬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而維生素能有效阻斷胃內的亞硝胺合成,進而達到預防胃癌的目的。
4.多吃一些奶制品。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多食用奶制品。因為牛奶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維生素A,它可以有效修復黏膜上皮。相關研究表明,胃癌的發病率與奶制品的消耗量呈負相關的關系。
5.某些添加劑及香料等含有偶氮化合物或吡唑化合物,如肉桂、豆蔻等香料富含黃樟素,糖精、單寧酸等都有一定致癌作用。因此,人們要盡量少吃含有此類添加劑的食物。
6.進食時避免食物過燙。人們在進食時要避免食物過燙,過燙的食物會灼傷胃黏膜,黏膜在熱刺激下不斷增生,而增厚的黏膜對熱刺激反應越來越不敏感,導致惡性循環,有可能引起惡變。
7.盡量避免吃隔夜菜。一些食物最好不要反復加熱,這極易引起綠葉素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可降解成分,進而導致癌癥。常見的食物如青菜、菠菜等綠葉蔬菜,刀豆、蠶豆等綠色豆類。
(三)戒煙戒酒
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研究表明,吸煙是導致胃癌出現的危險因素之一,并且其危險程度與吸煙量有直接的關系,另外這也與抽煙史有關。除了吸煙外,喝酒也有可能導致胃癌,因為烈性酒會引起胃黏膜充血、腫脹、分泌過多,人們若經常喝烈性酒,很有可能導致增殖性胃炎,進而演變為萎縮性胃炎,甚至胃癌。
另外,在生活中,人們應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當出現不良情緒或心理壓力時,及時進行自我調整。人們還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及盡量避免過度勞累。
胃癌5年存活率高達90%,因此可能患有胃癌的高危人群要主動篩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非常重要。胃癌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幾種。
1.年齡在40歲以上,且有慢性胃炎病史,在近期出現過消化不良癥狀的人。
2.做過胃腸吻合術十年以上,有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異型增生、胃息肉以及惡性貧血的人。
3.有長時間喝酒、抽煙的習慣,并且喜歡吃高鹽、熏制食品的人。
4.精神受刺激和長期抑郁的人。
5.有胃癌家族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