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林
鼻息肉在臨床上發病率比較高,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針對此種疾病,人們應早發現、早治療,以免引起更嚴重的問題。那么,鼻息肉有哪些癥狀,危害有哪些,又該如何治療呢?
1.鼻塞。鼻息肉患者會出現持續性的鼻塞,部分患者會由于鼻塞出現嗅覺減弱、張口呼吸、睡覺打鼾等癥狀,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發展為慢性咽炎。
2.流鼻涕。在早期,患者會感覺到鼻子內有擤不盡的鼻涕,而且鼻涕大部分是漿液性的,如果合并感染還會伴有膿性的分泌物。通常來說患者不會打噴嚏,但是當患者的鼻黏膜出現反應性炎癥時,會出現打噴嚏的情況。
3.頭暈、頭痛,嗅覺受損。如果息肉沒能及時得到治療,息肉會持續增長,令患者的鼻塞癥狀越來越重,甚至會導致患者的頭暈和頭痛,患者的嗅覺會一點點地減弱,直到失去嗅覺。
4.聽力受損。如果鼻息肉將后鼻孔堵住或者是侵入患者的鼻咽部,還會導致患者的聽力受損,還有可能令患者的鼻背變寬,導致蛙鼻的出現。
1.導致呼吸困難。鼻息肉的存在會降低患者機體中的血氧含量,令機體的組織與器官長時間處在缺氧的狀態下,影響器官和功能的正常功能,降低患者的抵抗力,患者很容易患上其他的疾病。
2.引發高血壓。鼻息肉如果不及時治療,患者在長時間的鼻塞情況下會引發高血壓。
3.導致引流障礙。鼻息肉會影響鼻竇分泌物的引流,令鼻竇炎癥狀加重,進而導致重鼻竇炎的發生。
4.降低患者生活質量。鼻息肉會導致患者鼻塞,令患者呼吸不順暢,患者極易發生頭痛、頭暈等情況,而且無法集中注意力,患者的記憶力也會出現衰退,精神狀態不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5.導致多種并發癥。如果鼻息肉持續發展,會引發臨近部位的病變,致使患者出現咽喉炎、中耳炎或者是鼻竇炎。長時間打呼嚕一方面會降低患者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影響器官和組織的代謝與正常功能,另一方面還會引發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中老年人患鼻息肉之后很容易發生老年癡呆,這是由于長時間的腦部缺氧導致患者記憶力減退。
(一)藥物治療
大部分患者在診斷為鼻息肉之后,通常會選擇局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方法。使用糖皮質激素可以擴展鼻腔的空間,保證鼻子的暫時通氣。常用的藥物包括布地奈德和氟替卡松。通常情況下,患者每天用藥一次,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可以每天使用兩次,連續使用2~3個月。在失去藥效之后,患者的病情會有所加重,鼻塞的癥狀也會更加明顯。在病情加劇后,患者往往繼續使用滴鼻藥獲取短時間的暢通,如此惡性循環會導致鼻息肉無法痊愈。
此外,還可以采用口服糖皮質激素的方法,如果鼻息肉患者患有哮喘、阿司匹林的耐受情況不佳,或者是存在變態反應等情況時,圍術期的患者可遵醫囑每天按照每千克體重0.5~1毫克的標準使用潑尼松,每天晨起后口服用藥,持續用藥10~14天,在這以后每星期減少10毫克的藥物用量,再用藥2~3個月。在藥物使用期間,醫護人員應留意保護患者的胃黏膜,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應經過醫生允許后謹慎用藥。
(二)手術治療
鼻腔大范圍或者是完全阻塞的患者,他們的生理功能會嚴重受損,因此需采取手術治療的方法。在手術之前,患者應進行全身檢查,如果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史或者處于哮喘的發作期,需等到病情平穩以后才可以采取手術治療。如果患者屬于息肉多發和復發的情況,需采取鼻內鏡手術的方法,治愈率在85%~90%之間。為保證手術的效果,醫護人員需定期展開內鏡隨訪以及綜合治療措施。
1.單純鼻息肉切除術。此種手術方法適合那些過去沒有鼻息肉切除史的患者,可以清除根蒂。醫護人員先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然后手術師使用鼻息肉套圈器把息肉的根蒂部位套住,勒緊后沿著鼻子向外拉出,把鼻息肉和根蒂一起摘除。如果鼻內有殘留的根蒂,手術師需將根蒂鉗取干凈。在拉出息肉的期間,有可能引起篩竇的開放,如果篩內黏膜已經出現息肉樣變,需同時采取鼻內篩竇切除術進行治療。
2.鼻內篩竇切除術。此種手術方法適合有鼻息肉切除史、息肉組織完全取代篩竇黏膜的患者。手術師在手術期間需要讓篩房充分開放,把篩竇里面的息肉摘除干凈。近年來新推行的鼻內窺鏡鼻竇外科手術,進一步提升了篩竇切除術的準確性與有效性。有關研究表明,此種治療方法可以令鼻息肉的復發率降低到20%以內。
總之,鼻息肉會導致患者出現鼻塞、流涕癥狀,如未及時治療,會引起頭暈頭痛、嗅覺和聽覺受損,還有可能導致患者的記憶力衰退,抵抗力下降等。為此,發生該疾病后,患者應根據病情選擇適宜的方法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