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凱迪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輸血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人們的生活方式在不斷變化,飲食結構和作息時間的不合理性,導致近年來腦血管疾病率有所上漲[1],該病主要是由于腦部缺少供血和腦功能障礙引起,多發于老年群體,常伴隨糖尿病和高血壓病并發。缺血性腦血管病對患者生命安全危害極大,致死率較高,治療過程中多伴隨腹瀉、嘔吐、對側偏癱等不良反應,臨床治療難度系數高[2]。為了緩解血小板凝聚,在藥物治療方面通常選用氯吡格雷進行治療,但單一藥品對患者整體療效有局限性,阿司匹林在控制血小板凝聚的同時還具有鎮痛、散熱的效果,本次研究將兩種藥物聯合使用,探究其臨床價值。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之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80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經檢查符合《急性腦血管疾病診斷與治療》,確診后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48~ 76歲,平均(61.45±7.48)歲,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9~ 78歲,平均(62.04±7.45)歲,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可進行比較,本研究經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①納入標準:符合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標準;藥物不過敏者;近期未服用治療藥物;依從性較高者;患者知情并同意研究。②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患者;潰瘍嚴重者。
1.3 方法所有患者在確診后均接受腦血管病的常規治療,具體實施腦保護,鈣離子拮抗劑治療,清除自由基,調節水電解質平衡、酸堿平衡等,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給予降血壓、血糖的處理,再進行分組藥物治療,為期3個月。對照組:給予硫酸氯吡格雷片[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注冊證號:國藥準字J20180029;規格:75mg]治療,75mg/ 次,1次/d。觀察組:采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腸溶片(江蘇平光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6317;規格:25mg)聯合氯吡格雷治療,阿司匹林的劑量為75mg/ 次,1次/d,再服用與對照組相同劑量和次數的氯吡格雷片。若患者腦缺血、腦梗死頻繁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加劑量。
1.4 觀察指標和評判標準本次研究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總有效率,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4個等級,患者不再出現腦缺血等各種癥狀基本痊愈,病殘測試評分為0級視為治愈;短暫性缺血癥狀明顯緩解,病殘程度1~ 3級視為顯效;患者不良癥狀改善視為有效,用藥后患者病癥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 ×100%。對比兩組患者腹瀉、皮疹、消化道出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高低。觀察兩組患者退熱時間、咳嗽和啰音消失時間、住院天數,花費時間較少說明患者治療效果更好。
1.5 統計學方法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3.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有效率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7.50%)高于對照組(8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例(%)]Tab 1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cases(%)]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兩組患者產生的腹瀉、皮疹和消化道出血情況,觀察組發生率(7.50%)略比對照組(12.50%)少,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患者癥狀改善及出院時間對比兩組患者咳嗽和啰音消退時間、退熱時間、住院時間等數據,觀察組病癥改善用時較短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例(%)]Tab 2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cases(%)]
表3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和出院時間對比(,d)Tab 3 Comparison of symptom improvement and discharge time between two groups(,d)

表3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和出院時間對比(,d)Tab 3 Comparison of symptom improvement and discharge time between two groups(,d)
缺血性腦血管病發病率較高,影響血管壁功能以及血液成分的各種因素都可能導致缺血性腦血管疾病[3]。缺血性腦血管病常見于老年群體,由于老齡化的進一步發展,患病率也增加。該病會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影響腦功能,病情嚴重時會至突發昏迷,甚至導致死亡。在內科臨床治療中通常采用抗凝藥物,防治血液凝集導致的血栓。臨床抗血小板凝聚藥物較多[4],主要利用氯吡格雷阻斷纖維蛋白的結合,削弱血小板的活性功能,有效阻止二磷酸腺苷結合血小板,控制血小板的凝聚能力。該藥物起效快,蛋白結合率高,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病癥,但對消化系統有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確保安全用藥,患者在用藥前應該進行全面檢查,消化性潰瘍和顱內出血者不得使用[5]。對缺血性腦血管患者單一使用氯吡格雷治療,無法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若想加強治療效果,可聯合其他藥物治療[6]。阿司匹林普遍應用于心腦血管疾病,在鎮痛、消炎的基礎上也有抗凝的作用,與氯吡格雷的抗凝機制不同,藥效釋放較慢,利用率更高[7]。臨床證明兩種藥物皆具有較高安全性,在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時,采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兩種藥物藥效互補,相輔相成達到最佳療效。
本次研究觀察兩組患者不同用藥方式的治療效果。通過對比患者皮疹、腹瀉和消化道出血不良癥狀的發生率,發現兩組都有較少例數不良反應發生,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不論哪種用藥方式都會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對比患者用藥12周后的治療效果,明顯觀察出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的治療效果更好,觀察組治療無效例數少于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退熱、咳嗽和啰音消退時間,觀察組用時明顯比對照組少,患者病情改善更迅速。聯合用藥能夠減輕患者生理痛苦和心理壓力,縮短患者住院的時間,可以盡快恢復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前出院、減少用藥能夠有效減輕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