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檔紅
靈寶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河南 靈寶 472500
高血壓性腦出血起病急、進展迅速,出血后腦部血液迅速聚集,破壞腦組織結構,產生腦血腫,若未及時治療,顱內壓力升高還可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進一步惡化病情,威脅患者生命[1]。臨床治療該病多于早期予以顱內降壓、清除腦血腫及腦水腫等手段,甘露醇屬于常用顱內降壓藥物,其起效快,可快速地降低顱內壓,提高腦部脫水效果,從而消除腦水腫[2]。但該藥作用維持時間短,且易引起心腎功能損害。β-七葉皂甙鈉是自娑羅子中提取而出的三萜皂苷的鈉鹽,具有消水腫、抗炎、抗滲出等多種作用,并可增強腦部抗氧自由基能力,減輕神經細胞損傷,保護神經功能[3]。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β-七葉皂甙鈉聯合甘露醇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86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3例。對照組男29例,女14例;年齡44~ 73歲,平均年齡(57.63±5.24)歲;出血部位:17例基底節區、8例腦葉出血、13例丘腦出血、5例小腦出血;出血量43~ 76mL,平均出血量(57.34±3.25)mL。觀察組男28例,女15例;年齡43~ 72歲,平均年齡(57.61±5.22)歲;出血部位:18例基底節區、7例腦葉出血、12例丘腦出血、6例小腦出血;出血量45~ 75mL,平均出血量(57.33±3.22)mL。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①納入標準:符合《高血壓性腦出血急性期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4]中相關診斷者;CT顯示血腫為幕上,出血量30~ 80mL者;首次發病者;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②排除標準:其他原因引起的腦出血者;對本研究用藥過敏者;肝腎功能障礙者;伴隨血液系統疾病。
1.3 方法兩組均給予鎮靜、吸氧、降壓、抗感染等內科基礎療法。對照組予以甘露醇注射液(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3023037;規格:250mL∶50g)治療,靜脈滴注20%甘露醇125mL,4次/d。觀察組加用注射用七葉皂甙鈉(武漢普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7826;規格:5mg)治療,0.9%氯化鈉溶液250mL+注射用七葉皂甙鈉20mg,靜脈滴注,1次/d。兩組持續治療14d。
1.4 觀察指標①神經功能及顱內壓:于治療前及治療14d后,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評價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狀況,總計42分,得分高則神經功能缺損嚴重;并通過硬膜下監測患者顱內壓水平,正常范圍70~ 200mmH2O。②炎癥水平:于治療前及治療14d后,抽取兩組靜脈血,取得血清后,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③不良反應:面紅、血管痙攣、注射部位痛。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神經功能及顱內壓兩組治療前NIHSS評分、顱內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NIHSS評分、顱內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神經功能及顱內壓對比()Tab 1 Comparison of nerve function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 between two groups()

表1 兩組神經功能及顱內壓對比()Tab 1 Comparison of nerve function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 between two groups()
2.2 炎癥水平兩組治療前IL-6、CRP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IL-6、CRP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癥水平對比(,ng/mL)Tab 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ion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g/mL)

表2 兩組炎癥水平對比(,ng/mL)Tab 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ion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g/mL)
2.3 不良反應對照組出現2例面紅、1例血管痙攣,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98%(3/43);觀察組出現1例面紅、3例注射部位痛,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30%(4/4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1.000)。
高血壓性腦出血發病復雜,機體血壓持續升高會改變機體血液動力學,促使腦底小動脈出現病理性變化,如管壁上發生纖維樣或玻璃樣變性、局灶性缺血等,弱化血管壁強度,引起局限性擴張,逐漸形成微小動脈瘤[5]。而患者因過度勞累、情緒激動等因素影響,會導致血壓急劇升高時,病變腦血管因破裂而出血。甘露醇屬脫水劑可直接作用于腦出血部位,提高脫水速度,緩解腦水腫,降低顱內壓,從而減輕腦細胞損傷,保護神經功能[6];但該藥需經腎臟濾過,易損害腎小管上皮細胞,減低腎功能,且藥效持續時間較短,不利于病情恢復。
研究指出[7],炎癥反應與腦出血疾病的發展關系密切,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激活血小板,促使腦血管循環障礙,加重腦部缺血、缺氧狀態,引起腦水腫。IL-6、CRP屬于監測機體炎癥水平的常用指標,炎癥加劇時,IL-6、CRP水平迅速升高,利于判斷患者病情。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NIHSS評分、顱內壓低于對照組,IL-6、CRP水平低于對照組,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表明β-七葉皂甙鈉聯合甘露醇可降低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顱內壓,減輕腦部炎癥反應,改善神經功能。孫博等[8]研究顯示,β-七葉皂甙鈉聯合甘露醇可增強腦出血患者治療效果,減輕神經功能損傷,且不良反應少,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在于,研究采用的β-七葉皂甙鈉主要成分為七葉皂苷,具有止血化瘀之效,可消除外傷性水腫,能夠通過阻止腦部三磷腺苷水平降低,減少磷脂酶A2分泌,抑制IL-6等炎性物質釋放,從而控制腦血管炎癥滲出,加快腦水腫吸收,減輕腦組織損傷。同時,該藥可增強機體氧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提高靜脈張力,改善靜脈及淋巴回流,促進腦部血液循環。與甘露醇聯用后可增強顱內降壓效果,加快腦水腫消失,減少炎性物質釋放,進而減輕患者腦神經功能損傷。
綜上所述,β-七葉皂甙鈉聯合甘露醇可抑制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體內炎癥反應,加快腦水腫吸收,降低顱內壓,從而保護神經細胞,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