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
南開大學附屬醫院(天津市第四醫院)重癥燒傷科,天津 300222
燒傷是指熱力導致的組織損害,大面積重度燒傷極為嚴重,燒傷程度至少深Ⅱ°,燒傷面積超過31%,此時患者處于超高代謝狀態,機體代謝率快速增高,能量消耗快,蛋白質丟失明顯,且免疫功能降低,易出現感染、創面愈合延遲等情況,需快速行手術植皮或皮瓣修復,嚴重者需截肢[1]。為改善預后,需注重患者的營養支持,維持機體器官、細胞功能,而患者處于休克期,病情重,進食困難,雖然采用腸外營養支持,如靜脈營養,但可能受到抗休克大量補液而影響營養效果。如今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日益受到重視,能有效彌補患者消化器官功能減退問題,維護胃腸道消化功能,改善營養狀態,增強免疫,利于機體恢復[2]。為此,本次研究對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大面積重度燒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進行探討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大面積重度燒傷患者72例作為資料,隨機分組各36例,燒傷面積30%~ 95%,深Ⅱ°~ Ⅲ°燒傷,無重度休克[3]。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齡18~ 55歲,平均(30.84±3.77)歲,燒傷距入院時間2~ 21h,平均(8.54±0.33)h;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齡18~ 54歲,平均(30.18±3.26)歲,燒傷距入院時間3~ 20h,平均(8.56±0.35)h;排除合并心肝腎功能性疾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及凝血障礙患者等。兩組基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及家屬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該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進行對癥治療,包含清創處理,給予糾正電解質紊亂、糾正酸中毒及抗感染等治療,并給予腸外營養支持,采取靜脈滴注營養物質方式,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7AA)(生產企業:武漢久安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2020505;規格:500mL:38.266(總氨基酸)]500mL,30%脂肪乳注射液(C14-24)[湖北航天杜勒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3786;規格:250mL:50g(大豆油)∶3g(卵磷脂)]250mL,熱卡維持6276~ 8368kal,非蛋白質熱量與氮比(418~ 628)∶1,傷后1d給予1/4總量補充,2d給予1/2總量補充,3d給予全量補充。
表1 兩組患者血生化指標比較()Tab 1 Comparison of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兩組患者血生化指標比較()Tab 1 Comparison of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2 觀察組 對癥治療同對照組,傷后6h插入胃管行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采用連續性支持(持續泵入)方式,腸內營養混懸液(TPF)[紐迪希亞制藥(無錫)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011;規格:1.5kal/mL],通過腸內營養泵經鼻腸管泵入,速度15~ 45mL/ h,每天500~ 1000mL。
1.3 觀察指標測定兩組血生化指標: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轉鐵蛋白(transferrin,TF);觀察并發癥:血管損傷、靜脈炎、肝功能異常、肺內感染、內源性感染、消化道出血等。
1.4 統計學處理將SPSS17.0作為統計學分析軟件,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血生化指標比較分析表1可知,治療前兩組血生化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ALB、PAB、TF明顯改善且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分析分析表2可知,觀察組并發癥率13.89%,對照組19.44%,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分析(例/%)Tab 2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 in two groups(cases/%)
大面積重度燒傷病情危重,常因感染和休克危及生命。特別是在休克和感染期,大量水分、蛋白質、電解質丟失,能量消耗多,伴隨一系列生理代謝紊亂,甚至導致多臟器功能不全,因此需注重給予患者能量補充,采取營養支持維持機體營養狀態[4]。傳統認為早期需采取靜脈營養支持,主要考慮到患者胃腸道抑制,基礎代謝率低,經靜脈滴注循序恢復胃腸道功能后,再給予腸內營養支持,但該種方式恢復速度慢,而且患者應激反應嚴重,需給予大量靜脈補液抗休克,靜脈營養支持受到限制。針對此種情況,需加強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應用,不僅利于胃腸道功能恢復,同時可快速補充營養物質[5,6]。早期腸內營養支持選擇酪蛋白、植物油及多種膳食纖維等營養補充,可快速地改善高代謝狀態,改善負氮平衡,利于創面修復,需注意患者適應及耐受能力,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劑量,促進胃腸道盡早恢復正常功能,尤其恢復至康復期時,需加大高蛋白、高熱量等補充,增強體質,恢復正常營養正態[7,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血生化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ALB、PAB、TF明顯改善且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率13.89%與對照組19.4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取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方案可促進患者良好恢復,改善血生化指標,穩定病情,而且并發癥少,安全性高,屬于可靠的營養支持方式,值得推廣。
綜上所述,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大面積重度燒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好,是促使患者營養狀態快速改善,改善高代謝狀態的有效措施,而且安全性高,利于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