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寶寧
商丘市立醫院腫瘤科,河南 商丘 476100
子宮內膜癌是臨床上多發于絕經后女性的一種惡性腫瘤,臨床主要表現為陰道出血、陰道排液、下腹陣痛及腹部包塊等,具有高發病率、高病死率的特點[1-2]。既往臨床常采用放療用于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前治療,從而縮小病灶,為手術創造機會,臨床應用效果良好。但相關研究顯示,單純使用放療方案療效有限,且容易對患者免疫功能造成損傷[3]。紫杉醇與卡鉑作為化療中常用藥物,其中紫杉醇可阻止惡性腫瘤細胞擴散,保護機體免疫功能;而卡鉑可以抑制患者原癌基因釋放,改善抑癌基因表達量[4]。但目前鮮有將紫杉醇、卡鉑與放療聯合使用治療子宮內膜癌的專項研究?;诖?,本研究旨在探討紫杉醇、卡鉑化療聯合放療對子宮內膜癌患者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影響,具示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婦產科2017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子宮內膜癌患者臨床資料,將采用單純常規化療方案的患者納入對照組(28例),將采用紫杉醇+卡鉑化療聯合放療方案的患者納入觀察組(32例)。對照組年齡32~ 59歲,平均年齡(45.32±9.27)歲;病程7個月~ 5年,平均病程(2.57±1.26)年;分娩次數1~ 3次,平均(1.25±0.19)次;腫瘤分期[5]:Ⅱb期8例,Ⅱc期6例,Ⅲa期5例,Ⅲb期4例,Ⅲc期5例;肌層浸潤情況:淺肌層浸潤患者12例,深肌層浸潤患者16例。觀察組年齡年齡33~ 58歲,平均年齡(45.26±9.18)歲;病程8個月~ 5年,平均病程(2.46±1.32)年;分娩次數1~ 3次,平均(1.29±0.20)次;腫瘤分期:Ⅱb期9例,Ⅱc期7例,Ⅲa期5例,Ⅲb期5例,Ⅲc期6例;肌層浸潤情況:淺肌層浸潤患者14例,深肌層浸潤患者18例。兩組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對比性,本研究已獲得醫學倫理委員學會審批,且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婦科常見惡性腫瘤診斷與治療規范》[6]中有關子宮內膜癌相關診斷標準。病史:長期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出血或不孕患者,子宮內膜增生史患者,垂體功能失調史患者以及乳腺癌、卵巢癌病史患者;癥狀:絕經后陰道出血、圍絕經期月經紊亂、陰道不正常排液、下腹疼痛。②均經宮腔鏡、B超(B-scan ultrasonography)、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細胞學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癌。③子宮內膜癌分期Ⅱb-Ⅲc期。④臨床資料與隨訪資料完整無缺失。排除標準:①合并身體其余部位惡性腫瘤患者;②合并全身性感染系統疾病以及血液系統疾病患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④合并心、肝、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患者;⑤合并全身性免疫系統及精神系統功能異?;颊?;⑥存在放療、化療史的患者。
1.3 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子宮內膜癌常規治療,包括體液補充、營養支持、抗生素抗感染及維持電解質平衡等。
1.3.1 對照組 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予以常規化療方案,具體內容如下:運用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模擬定位增強掃描,掃描范圍為第3腰椎椎體上段至坐骨結節下緣5cm左右處,設定層距為3c m進行靶區勾畫,采用調強計劃設計,取5~ 7野進行調強放療,放療劑量1.8~ 2.0Gy/次,5次/周,依據患者自身情況持續25次左右放療,總放療劑量不超過60Gy。放療過程中未出現患者嚴重放射免疫排斥現象。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紫杉醇聯合卡鉑化療方案:將紫杉醇注射液(Hospira Australia Pte Ltd;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50350;規格:5mL∶30mg)175mg用5%葡萄糖注射液(Fresenius Kabi Norge AS;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60301;規格:300 mL/支)500 mL 稀釋,稀釋濃度至0.3~ 1.2mg/mL,而后靜脈滴注,3h內注射完,僅第1天用藥;將卡鉑注射液(Corden Pharma Latina S.P.A.;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71063;規格:150m g/支)300m g與5%葡萄糖注射液500m L混合,稀釋至0.5mg/mL溶液后靜脈滴注,1h內注射完,僅第2天用藥;21d為一個療程,持續治療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個療程后免疫功能指標、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變化情況以及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①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個療程后采集兩組清晨空腹狀態下外周靜脈周血5mL,采用流式細胞儀(艾森生物有限公司,型號:NovoCyte D1040)檢查患者免疫功能指標,主要包括分化簇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CD4+)、分化簇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CD8+)及CD4+/CD8+;②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個療程后采集兩組清晨空腹狀態下外周靜脈周血5mL,保存至抗凝管并以3000r/min離心提取出上層血漿,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聯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測定原癌基因指標與抑癌基因表達量,其中原癌基因指標包括C-myc、C-erbB2及K-ras基因,抑癌基因指標包括P53、P16及人第10號染色體缺失的磷酸酶及張力蛋白同源的基因(gene of 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PTEN)。檢驗操作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③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消化道異常、神經異常以及脊髓控制。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以()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免疫功能指標治療前,兩組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療程后,兩組CD4+、CD8+及CD4+/CD8+指標均上升,且觀察組上升幅度較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對比()Tab 1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對比()Tab 1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aP<0.05
2.2 原癌基因表達量治療前,兩組各原癌基因表達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療程后,兩組C-myc、C-erbB2及K-ras表達量均下降,且觀察組下降幅度較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原癌基因表達量對比()Tab 2 Comparison of proto-oncogene expression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兩組患者原癌基因表達量對比()Tab 2 Comparison of proto-oncogene expression between two group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aP<0.05
2.3 抑癌基因表達量治療前,兩組各抑癌基因表達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療程后,兩組P53、P16及PTEN表達量均上升,且觀察組上升幅度較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抑癌基因表達量對比()Tab 3 Comparison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兩組患者抑癌基因表達量對比()Tab 3 Comparison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two group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aP<0.05
2.4 不良反應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例(%)]Tab 4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cases(%)]
隨著女性群體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的變化,女性群體子宮內膜癌發病率持續升高且逐漸趨于年輕化[7-8]。而相關報道指出,子宮內膜癌死亡率僅次于宮頸癌和卵巢癌,嚴重影響女性患者身心健康[9-10]。放療為目前臨床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癌的主要方式,可有效阻斷癌細胞擴散并逐漸縮小病灶體積。但相關研究顯示,單獨使用放療可能造成患者免疫功能受損,不利于患者預后,需要尋求更有效的治療方 案[11]。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個療程后,兩組CD4+、CD8+及CD4+/CD8+指標均上升,且觀察組上升幅度較大;兩組C-myc、C-erbB2及K-ras表達量均下降,且觀察組下降幅度較大;兩組P53、P16及PTEN表達量均上升,且觀察組上升幅度較大;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子宮內膜癌患者采用紫杉醇+卡鉑化療聯合放療效果確切,可有效增強免疫功能,改善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表達情況,減少不良反應發生。分析原因在于,紫杉醇作為一種新型抗微管劑,可通過促進微管蛋白二聚體結合起到穩定微血管的效果,進而抑制對于有絲分裂細胞功能起到重要作用的微管網動態重組,發揮保護患者免疫功能、阻止惡性腫瘤細胞擴散的作用[12-13]。而卡鉑作為第二代鉑類化合物,具有與順鉑一致的生化特性,主要通過改變DNA鏈間交叉聯合來抑制癌細胞合成的效果,對于抑制患者原癌基因釋放、促進抑癌基因生成具有確切作用[14-15]。因此,將紫杉醇與卡鉑聯合用于子宮內膜癌患者治療可充分發揮兩者特性,利于患者康復。但相關研究顯示,子宮內膜癌患者使用紫杉醇與卡鉑時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惡心嘔吐情況,用藥期間應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理指標,發現異常應及時停藥并予以相應干預措施。但由于本研究納入的樣本量有限、隨訪時間較短,導致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與偏差,加之本研究為回顧性分析,結果的真實性與結論的可靠性均需在未來進一步增加研究樣本量,進行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加以驗證,旨在為臨床提供更為合理的依據。
綜上所述,子宮內膜癌患者采用紫杉醇+卡鉑化療聯合放療效果確切,可有效增強免疫功能,改善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表達情況,減少不良反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