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楠,楊謙
(1.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四中醫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2.新疆烏魯木齊市市中醫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氣道黏液高分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一個重要病理特征,當黏液分泌細胞增多時,氣道黏液呈現高分泌,導致氣體交換功能障礙及流變學特性發生改變,從而加重病情進展[1]。氣道黏液高分泌作為COPD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不僅是一種臨床癥狀,更會導致患者住院率及病死率升高,影響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目前COPD伴氣道黏液高分泌已成為呼吸領域的研究熱點[2]。西醫治療氣道黏液高分泌主要是采用祛痰藥聯合糖皮質激素及抗生素,祛痰藥及糖皮質激素雖然暫時減輕了氣道黏液高分泌癥狀,但不能從根本上減少痰液的生成,同時抗生素引起的細菌耐藥性及二重感染又阻礙了疾病的預后[3]。現代中醫藥研究發現,中醫藥具有多靶點效應,可通過多種途徑治療疾病,改善患者癥狀,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中醫學認為,COPD的發生、發展、始終均有痰飲貫穿,現代醫學研究也指出“氣道黏液高分泌”就是中醫中的“痰飲”,此病患者多為陽氣虛弱,津液輸布失常,水寒射肺,致飲邪內停而成,臨床上常表現為外寒內飲證,故咳喘痰多而稀,當散寒祛邪、溫肺化痰。因此筆者在臨床中選用張仲景具有溫肺化飲之功的名方——小青龍湯,治療此類患者取得良好臨床效果,現探討小青龍湯對COPD氣道黏液高分泌患者肺功能、支氣管灌洗液中肺組織黏蛋白5AC含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為中西醫結合治療COPD氣道黏液高分泌提供新依據,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四中醫醫院及新疆烏魯木齊市市中醫醫院就診的100例COPD患者,按就診先后順序按照隨機字表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具體見表1,一般資料比較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較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屬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4]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患者主要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氣短或呼吸困難等,經肺功能檢查判斷為氣流受限。中醫診斷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診療指南(2011版)》中“痰飲”的診斷標準[5],患者表現為咳嗽、咳痰、氣喘,偶有胸悶、心悸等,且舌苔滑膩,脈象滑、弦或沉遲。
COPD嚴重程度Ⅳ級者;結核病等其他氣流受限疾病者;惡性腫瘤者;嚴重的心功能不全,肝、腎功能不全者。
所有納入COPD患者均參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 年修訂版)》[4]進行治療,包括給予低流量吸氧、祛痰、抗感染、解痙平喘、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以及其他對癥支持治療。
對照組給予基礎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小青龍湯治療。組方:麻黃10 g,苦杏仁20 g,芍藥15 g, 細辛5 g,法半夏15 g,干姜10 g,炙甘草10 g,桂枝10 g,五味子10 g。咳黃痰者加桑白皮、浙貝母,喘促者加射干、葶藶子,煩躁兼有熱象者加生石膏、知母。每日1劑,水煎取汁 200 mL,早晚各服100 mL, 7 d為1個療程,共服2個療程。
肺功能檢測:采用肺功能儀測定患者治療前后肺通氣功能變化情況,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量/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肺組織黏蛋白(MUC5AC) 含量:ELISE法檢測患者支氣管灌洗液中肺組織黏蛋白(MUC5AC) 含量,具體檢測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進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CAT)評分:CAT 評分觀察咳嗽、咳痰、胸悶、睡眠、情緒、精力,共8個問題,總分40分,分數越高則表明對生活質量影響越嚴重。
參照《中藥新藥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關于“痰飲”療效判定標準。臨床控制:患者咳嗽、咳痰、氣喘等主要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0%;顯效:患者主要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90%>證候積分減少≥60%;有效:患者主要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60%>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好轉,或甚至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
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使用SPASS22.0的統計軟件對患者肺功能指標、MUC5AC含量、CAT評分等進行分析,其中肺功能指標、MUC5AC含量等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達,兩組間數據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進行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肺功能指標FEV1、FEV1/FVC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EV1、FEV1/FVC均有改善,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支氣管灌洗液中肺組織黏蛋白(MUC5AC)含量及CAT評分比較(P>0.05),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支氣管灌洗液中肺組織黏蛋白(MUC5AC)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且觀察組CAT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CAT評分變化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有效率(84%),明顯高于對照組(70%),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有效率比較 (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現為咳、 痰、喘,該疾病容易反復發作,對患者肺功能形成嚴重影響,可進一步發展為肺心病及呼吸衰竭,是目前導致人類死亡的常見疾病之一。國際衛生組織預言,COPD到2020 年將成為第5位世界疾病經濟負擔[6]。而氣道黏液高分泌是慢阻肺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高分泌的黏液可導致氣流受限、氣道阻塞,使患者肺功能進行性下降,患者咳嗽、咳痰、喘息、胸悶等氣道阻塞癥狀加重,同時高分泌的黏液停留易使細菌繁殖感染,增加COPD急性發作的次數,與患者的臨床結局密切相關[7]。氣道黏液高分泌作為COPD研究的熱點廣泛受到學者們的重視,其中研究最多的就是與氣道黏液高分泌關系最為密切的支氣管灌洗液中肺組織黏蛋白[8]。MUC5AC是氣道黏液分泌的主要產物,是由中性粒細胞等產生的炎癥因子誘導表達產生,在慢阻肺氣道黏液高分泌過程中呈現高表達狀態,故MUC5AC可以作為慢阻肺氣道黏液高分泌狀態衡量的一個重要的生物學標志物[9]。因此本研究選用FEV1、FEV1/FVC評估患者肺功能,及支氣管灌洗液中MUC5AC含量以觀察患者氣道黏液高分泌狀態的改善程度。
COPD氣道黏液高分泌可歸屬“痰飲”范疇,此類患者因反復咳、痰、喘,久咳傷肺,肺氣虧虛,津液輸布失常,而致痰濁內生伏于肺間[10]。此病內因多為氣陽虛弱,津液輸布失常,三焦氣化不利,致飲邪內停,而長期飲邪內停又加重肺、脾、腎陽氣受損,陽氣虛則寒,水寒容易射肺,寒則凝聚導致飲動不居,出現外寒內飲證,故患者表現為咳喘痰多而稀,這與COPD氣道黏液高分泌臨床癥狀相似[11]。而“治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水飲得寒則聚,得溫則行,溫藥能發越陽,化水飲為氣,使得水飲消散,津液布達,水液皆按其常道流行,不停不聚,以致和平,痰飲無由而生也,故其治療的核心在于散寒祛邪、溫肺化痰[12]。本研究選用具有溫肺化飲之功的小青龍湯,其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是治療寒飲咳喘的名方,《傷寒論》曰:“心下有水氣……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方中以麻黃、桂枝為君藥,麻黃可宣肺平喘,桂枝能溫化散寒,發汗行水而化里飲,再加辛開苦降之杏仁,以宣肺化飲。同時結合溫中散寒的干姜、細辛,以加強麻黃、桂枝的溫肺化飲,加上燥濕化痰的法半夏共奏溫化痰飲之功。但以上皆為辛溫發散之藥,易耗傷肺氣,故佐以斂陰止咳之五味子及調養營血之芍藥,既可防止諸藥辛散溫燥太過,又能增強止咳平喘之功[13]。上方藥物配伍嚴謹,內外兼顧、收散相兼起到了散寒祛邪、溫肺化痰的作用。同時咳黃痰者加桑白皮、浙貝母,清熱化痰;喘促厲害者加射干、葶藶子,宣肺平喘;煩躁兼有熱象者加生石膏、知母,滋陰降火。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麻黃主要成分是麻黃堿,具有消炎抗菌、鎮咳平喘、松弛平滑肌等藥理作用[14];桂枝中含有桂皮油,可稀釋COPD患者的分泌液的黏稠度,同時還能抑制補體活性,具有較強的解痙、平喘、抗過敏反應等作用[15]。半夏具有類似可待因的鎮咳作用等[16];細辛中的細辛醚可抗組胺,使氣管平滑肌松弛[17]。劉燕等[18]研究表明,小青龍湯能快速拮抗組胺受體,使氣管平滑肌松弛,減少患者的氣道阻力,重塑氣道,增加肺動態順應性,可明顯改善小氣道病變引起的一系列癥狀,與本研究顯示的結果相類似。且本研究發現,小青龍湯治療COPD氣道黏液高分泌患者,可使患者的支氣管灌洗液中肺組織黏蛋白(MUC5AC) 分泌明顯減少,抑制了氣道黏液分泌過旺的狀態,減輕了氣道阻塞,增加了肺動態順應性,使得患者的肺功能指標FEV1、FEV1/FVC也有了明顯的改善,說明小青龍湯從根源上改善了患者的肺通氣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在COPD氣道黏液高分泌治療中,給予中醫藥治療可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