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娜
(喀什大學,新疆喀什844000)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教育一直追求“智”的發展,而其他教育特別是勞動教育未受重視。有報告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法國0.6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所以,如何重視和實施小學勞動教育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某縣婦聯對該縣一所重點中學初一年級的學生做過一次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都從來沒有洗過衣服,不能疊好自己被子,不會使用洗衣機和電飯鍋。這是忽視勞動教育的結果。
勞動觀念薄弱不僅體現在學校領導、教師,還體現在各位家長的觀念意識上。在應試教育的驅使下,許多教師只重視提高學生文化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勞動及其他教育問題。同時,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目標存在錯位,更看重的是考試成績排名,一切事務由家長全權代勞。
主要體現在小學勞動教育專職教師的缺失、課時不夠、有關教材及基地的供應不足。據調查顯示,在小學專職勞動教育的教師只占30%,而70%都是由非專業教師擔任;在課程方面,許多學校不單獨安排勞動教育課,并且很多勞動教育課還會被占用。筆者還了解到,小學時期的勞動教育基本是沒有教材的,一般是任課教師自主編寫課件。由此可見,在理論上,學生長時間不能系統全面地學習有關勞動教育的知識、技能;在實際中,缺乏應有的實踐和鍛煉,這樣“有育無勞”和“有勞無育”都將導致勞動教育定義的弱化。
小學勞動教育課普遍擺不上日程。上級無要求,學校就無計劃。開什么、開多少、怎么開,沒有相應的評價導向體系,要么不開,開了也是無序狀態。我們所謂的社會實踐活動課,也就是開學拔草、清掃垃圾、整理桌椅,僅此而已。簡單無趣的勞動形式、狹隘和有限的勞動場所、無詳盡得當的勞動計劃,勞動觀念該從何談起,勞動教育該怎樣貫徹,勞動教育又該如何評估,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現實的棘手問題。
追根溯源,我國勞動教育之所以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最早受到孔子教育思想的影響,他輕視科技和生產勞動,反對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由于長時間受到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勞動教育被忽視也就不足為怪了。以陶行知為代表的教育家在救國救民實踐中,形成了“行是知之始”“教學做合一”等與勞動教育密切相關的思想體系,通過實踐活動進行勞動教育獲取真知,進而反哺課堂文化教育[1]。再后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都分別闡述了對勞動教育的獨特見解。至此之后,勞動教育才逐漸被重視起來。
首先,“應試教育”的模型逐漸形成,各級各類學校只重升學率,強調文化知識的學習,長期的五育失衡,對于勞動教育的偏見等都導致勞動教育意義的窄化;其次,家長觀念的滯后,使得孩子被逼迫成學習的機器,片面追求智育發展,還有對孩子的溺愛更使其勞動觀念匱乏、勞動能力缺失。
如何正確理解勞動教育的價值和內涵,如何改變當前中小學勞動教育弱化乃至缺位的現狀,使其發揮應有的育人功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該文件提出,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必須強調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切實經歷動手實踐、接受鍛煉、磨煉意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后,各項事業向前推進,勞動教育再一次被強調、被納入培養目標,這是時代發展的新要求,也是一種規律所在。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將勞動教育納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也通過借鑒國外的許多先進經驗,如馬克思勞動教育理論研究、馬卡連柯的勞動教育論、蘇霍姆林斯基創立的巴甫雷什中學勞動教育的原則等等,注定將勞動教育再次躍上教育的主戰場等,提出以下幾點建設性意見:
1.家長勞動教育觀念的改變
勞動教育即是一種生活教育,這便要求家長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及時轉變教育觀念,要秉持“以孩子的協調發展為根本”的理念,不可輕視、忽視其他教育,尤其是勞動素質教育,要引導孩子參與洗衣服、洗碗、收拾房間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同時由于家長并非專門教育人員,可能會存在教育理念及方法的陳舊化、非科學性,所以還需有關教師對家長進行觀念引導,可以通過開家長論壇、研討會等形式,有利地促進家長思想觀念的更新,以便開展多種勞動形式,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注重勞動意愿的培養,積極鼓勵勞動
孩子愛勞動,才能在勞動中體會勞動的喜悅、創造的快樂。那么作為家長,就應該多為孩子創造勞動的機會和條件,并合理運用正強化,比如獨立打掃自己房間衛生就獎勵看動畫片一小時等。在周末及寒暑假期間,可以帶孩子多出去參加勞動實踐活動,讓孩子能夠感受到通過自身的勞動獲得成果的喜悅感和成就感。
3.充分發揮家長言傳身教的作用
如何讓孩子發現勞動之美、體驗勞動樂趣、享受勞動成果,家長在其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便需要家長充分發揮好榜樣的力量,注重身教,每周可設置固定的家庭勞動日,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注重樹立崇尚勞動的家風,使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獲得勞動知識、得到切實的鍛煉。
1.建立完善勞動教育保障體制
若要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重大作用,毋庸置疑,要切實完善勞動教育保障。筆者認為,勞動教育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向學生傳授有關勞動知識和技能,以提高其勞動素養的教育活動。應首先體現在課時上,長沙晚報記者近日發放調查問卷顯示,把“勞動課”排入課表,竟然獲得家長們最無爭議的支持,可見其受歡迎程度。我們要優化綜合課程結構,設立必修課程和勞動周,改變勞動課程形同虛設的現狀。如和田路小學,提煉了其勞動教育愿景勞動教育課程圍繞核心目標,形成了五個模塊的課程,學生在勞動中體驗到了勞動的價值和創造性[2],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和田路小學勞動教育課程框架
其次,要加強校內勞動教育場所和實踐基地的建設,還要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好周邊的勞動教育資源和場所,積極開展校本課程,若校內課位不夠,就要找學區周邊的居民區、市容衛生、農耕區域等,請求與他們合作,爭取在他們那里設一部分課堂[3]。許多日本中小學校都有一塊或大或小的田地,供教師對學生進行基本的勞動教育,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富春第七小學也采用了校園周邊20余畝土地設計了“開心農場”的學習體驗區,在研究土壤、播種、施肥、除草、收獲等過程中,真正做到了從知識育人到實踐育人[4],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和推崇的。
最后,要不斷豐富課程內容,轉變授課方式,如學習采摘時可以帶學生去農場現場操作,推動教育由知向行轉化,使學生擁有直觀的體驗和真切的感受。另外,還要組織學生深入城鄉社區、福利院等公益勞動。
2.加強師資建設
師資是直接關乎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首先,應保障勞動教師與其他教師具有相同的地位和待遇,保障教師的基本物質權益,提高其榮譽感;其次,可邀請有關專家進行授課,開展全員培訓,強化每位教師的勞動意識、勞動觀念,同時還應對擔任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最后,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領會教材、駕馭課堂,并與其他教師或有關組織多進行溝通交流,不斷促進教師職業化發展,提高其業務素質。
3.加強教勞結合的督導評價體系
建立勞動教育的考核評價機制,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勞動評價考核制度,通過對勞動目的、勞動過程和勞動效果三個方面進行考核,將其結果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作為考核學生優劣參考的標準之一,每項指標的評價可以分為優、良、一般、差四等,每等都有具體的要求,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勞動教育的學習過程[5]。教師還應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與一定物質或精神的獎勵,以便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勞動技能的形成。
我們必須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根基,社會為助力加強對勞動教育的研究,不斷改進勞動教育方法和組織形式,提高教育效果。首先,體現在家庭教育中,要改變保姆式的教養方式,注重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自覺保持個人書包、房間的干凈整潔,教師應多與父母交流溝通,可通過向家長發放“家庭勞動參與卡”,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狀況,如孩子一周主動掃地、洗衣服幾次;其次,學校為讓父母更充分地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情況,應多舉辦有關勞動的親子活動,如共同參與植樹造林、修剪草坪等活動;最后,要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風氣,從學前教育到大學教育全力滲透,為勞動教育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我們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勞動教育為載體,不斷深入開展“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的特色教育活動[6]。使其養成良好的勞動態度和勞動能力,從而彰顯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