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凱

去年12月,一家中小板上市公司ZXGF第三大股東(下稱“H公司”)向公司董事會發難,稱公司近兩年的資產規模逐年下降,主業凈利潤大減,主要業績靠變賣資產變現,認為公司董事長及部分董事的薪酬過高,與公司目前經營情況不匹配,要求調低董事長和總經理的薪酬標準,并罷免董事長、副董事長和另一名非獨立董事。
董事會以董事薪酬方案經前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相關臨時議案的內容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的有關規定為由,被全票否決提交至股東大會審議。
透過股東和董事會“掐架”事件,有一個重要問題引人關注:如果董事會不同意將股東提出的臨時議案提交股東大會,上市公司股東應當如何救濟?
2008年,ZXGF公司在中小板上市,主業為涂料業務。2014年后,因化工行業整體增速放緩,公司進軍新能源行業。2016年5月實施非公開發行,H公司以持股6.45%成為公司第三大股東。
2019年11月27日,公司發布公告,擬投資5億元設立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商務服務業、租賃業、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等;同時,還宣布擬以1.5億元出讓“工業園城市更新單元項目”的全部土地及物業權益。對此,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核實詳細說明出售上述資產對公司2019年經營業績的影響,是否存在年底突擊創利的情形;同時要求公司說明涉足房地產業務的原因,及與公司當前業務是否存在協同效應。
同日,公司發出股東大會的通知,董事會召集擬于2019年12月12日召開2019年第五次臨時股東大會。
兩天后的11月29日,第三大股東H公司以郵件和直接送達的形式提交四項股東大會臨時議案,其中三項為罷免董事長、副董事長和另一非獨立董事職務的議案,另一項為重新調整部分董事薪酬標準的議案。臨時議案稱,近兩年公司資產規模逐年下降,凈利潤大幅下滑,主要業績均靠變賣資產實現,H公司認為公司董事長張某、副董事長翟某峰、董事楊某湖的薪酬過高,與公司目前的經營情況不匹配,且上述三人未能勤勉盡職。對此,還特別列出現任董事長、總經理與前任董事長、總經理的年薪差異表。
2019年11月30日,公司召開董事會,對相關議案進行了審議,全票否決將上述臨時議案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2019年12月2日,公司發出《董事會關于公司股東向公司2019年第五次臨時股東大會提請增加臨時議案的特別聲明公告》,稱:四項臨時議案違反了《公司章程》《股東大會議事規則》的相關規定,擾亂了公司的正常經營,有可能對其他股東利益造成重大不利影響……董事會否決了將上述四項臨時議案提交至公司2019年第五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
同日,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根據《中小企業板信息披露業務備忘錄第17號:股東大會相關事項》的相關規定,詳細說明董事會不將上述四項臨時提案提交股東大會審議的依據及合法合規性,并請律師出具法律意見。
2019年12月5日,公司披露了《專項法律意見書》以及對深交所關注函的回復,回復稱:依據《公司法》第一百零二條第二款、《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則》第十三條、《公司章程》第五十二、五十三條、《中小企業板信息披露業務備忘錄第17號:股東大會相關事項》第一點第八條的規定,為維護上市公司股東大會決議效率,董事會作為股東大會的召集人,負有依據上述法律法規及《公司章程》的相關規定,審查股東臨時提案的提案人資格、提交時間、提案的內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合法合規性,甄別相關信息的真實與準確性的義務。且2018年第四次臨時股東大會已對《關于審議董事薪酬及津貼的議案》表決通過,其中包含對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某,公司副董事長翟某峰,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楊某湖的薪酬方案子議案。因此,公司董事會成員的薪酬、津貼標準經合法召開的股東大會表決通過,且公司與董事會成員形成了勞動或勞務合同關系,并根據股東大會決議和約定實際支付勞動報酬、津貼,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另外,變更公司與相關董事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崗位、工資的內容,屬于需要與勞動者協商一致才可變更的條款,公司經營狀況不理想,產生虧損,并非法定的可以調崗降薪的法定事由。且相關董事不存在《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條規定不得擔任董事的情形,以及不存在第一百四十七條、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董事不得作出的行為的情況下,H公司提出的重新調整部分董事薪酬及津貼的議案,單方違反了公司與相關董事津貼的約定,損害了其合法權益,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最后,律師給出的結論意見是:該股東提出的議案相關內容不具備真實性、準確性,其議案不符合法律、行政法律的規定,涉嫌損害相關人員的合法權益。其也未提交任何形式的證明材料,僅以主觀臆測判斷提出議案,對相關人員含有人身攻擊、人格貶損的內容,侵犯了相關人員的名譽。公司董事會關于對股東提交臨時提案的上述審查意見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及《公司章程》的規定。
該事件的關鍵在于,股東大會召集人是否有權對股東提交的股東大會臨時提案的內容進行實質性審查。
能否實質性審查?
在回答上述問題前,讓我們重溫兩個重要細節。
其一,誰有資格提出股東大會臨時提案?根據《公司法》第一百零二條第二款:“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在股東大會召開十日前提出臨時提案并書面提交董事會;董事會應當在收到提案后二日內通知其他股東,并將該臨時提案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其二,臨時提案應當符合什么要求?根據《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則》(下稱“《股東大會規則》”)第十三條,臨時提案需要滿足以下要求:屬于股東大會職權范圍;有明確議題和具體決議事項;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的有關規定。
那么,召集人是否可以對臨時提案進行實質性審查?上交所對此作出明確解釋,就是召集人對股東大會臨時提案的內容沒有實質性審查的職權。深主板的規定較明確,可以參照上交所的解釋。創業板的備忘錄中未提及臨時提案的內容,應按照《股東大會規則》的要求進行審查。重點是中小板的規定提及了召集人有權決定是否將臨時提案提交股東大會審議,但未對是否有權審查臨時提案的內容予以明確。
先看深交所規定。依據2020年6月21日發布生效的《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業務辦理指南第8號——股東大會》(適用深交所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以及2020年6月12日發布生效的《創業板上市公司業務辦理指南第4號——股東大會》(適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有關“股東大會的召集”方面的規定如下:
“3.上市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在收到股東以書面形式提出的召開股東大會的請求時,應當及時公告,并在收到提議后10日內提出同意或不同意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的書面反饋意見;
董事會同意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的,應當在作出董事會決議后的5日內發出召開股東大會的通知。如通知中對原提議進行變更,應當征得相關股東的同意;監事會同意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的,應當在收到請求5日內發出召開股東大會的通知。如通知中對原提議進行變更,應當征得相關股東的同意;
董事會、監事會不同意召開股東大會的,應當及時公告并說明理由,聘請律師事務所對相關理由及其合法合規性出具法律意見并公告。同時,董事會、監事會應當配合股東自行召集股東大會,不得無故拖延或拒絕履行配合披露等義務。”
根據深交所上述規定,筆者認為,對于深交所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召集人是董事會或監事會,召集人有權力對股東提出的臨時提案內容進行實質性審查,召集人可以作出不同意提交股東大會審議的決定。但相關股東仍然保留根據《公司法》自行召開股東大會的權利。
再看上交所規定。上交所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問答(第二期)》5.4中對該問題作出了明確的解釋:“……股東大會召集人對股東提案的內容沒有進行實質審查的職權,召集人是公司董事會的,原則上也無需專門召開會議進行審議,其在收到股東相關申請時,只要核實提議股東資格屬實、相關提案符合前述三項要求,就應當將其提交股東大會審議。如果董事會認為股東資格相關形式要件不齊備或議案相關資料不完整,應當一次性向股東提出補充提交要求,不應無故拖延甚至拒不將其列入股東大會議案。”
根據上交所上述規定,筆者認為,對于上交所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召集人是董事會的,召集人沒有權力對股東提出的臨時提案內容進行實質性審查,應當在進行形式審查后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現在的問題是,對股東而言,如果董事會不同意將提案提交股東大會,股東應當如何救濟?這里主要涉及三個方面。
一是,股東自行召集股東大會應符合的條件。
《公司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二款規定:“董事會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東大會會議職責的,監事會應當及時召集和主持;監事會不召集和主持的,連續九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由上述規定可得知,股東自行召集股東大會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1.連續九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的股東;2.已向董事會、監事會提出召開股東大會的請求,但董事會、監事會均拒絕召開或未按期予以回復。
二是,主要流程。根據2018年2月2日深交所新修訂的《上市公司股東業務辦理指南》。相關股東可根據《指南》的要求通過深交所“股東業務專區”自行辦理股東大會相關信息披露業務。深交所對股東的信息披露申請進行事前審查,股東信息披露業務辦理流程與上市公司辦理相應信息披露業務的流程相同,主要可分為以下幾步:
1.召集股東申請開通股東業務專區。為確保后續信息披露業務的安全性,召集股東應當在向董事會提請召開股東大會前完成上市公司股東用戶注冊流程,并開通對應上市公司的業務辦理權限。
2.召集股東向交易所提交備案材料。在發出股東大會通知前,召集股東書面通知上市公司董事會,并將有關文件報送交易所及證監會派出機構備案。備案文件需在股東業務專區提交,如召集股東涉及多名股東的,應授權委托單一股東進行辦理,后續申領股東名冊、網絡投票等相關事項原則上均由該指定授權股東進行辦理。
3.召集股東進行股份鎖定。在公告股東大會決議前,召集股東持股比例應當符合“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的規定,并提交包括鎖定股份的證明文件或承諾文件、有效身份證明文件等材料。
4.召集股東發出股東大會通知。召集股東股份鎖定事項完成后可發出股東大會的通知,并通過股東業務專區進行信息披露,股東大會通知需符合交易所信息披露格式及內容要求,股權登記日及股東大會召開日期需符合相關規定,并在公告中注明“深圳證券交易所提供股東自行召集股東大會相關技術服務,對召集股東提供文件完備性的審查,不代表深圳證券交易所對召集人資格以及股東大會會議召集召開程序、表決方式、表決結果等是否合法有效進行實質性判斷,也不代表深圳證券交易所對文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作出保證”。為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上市公司或其他股東不得在同日召開另一次股東大會。
5.向中國結算公司獲取股東名冊。召集股東應在股權登記日前向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申請獲取股權登記日的股東名冊。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對股東名冊進行加密處理,現場移交召集股東,用于股東大會網絡投票及現場參會的股東身份認證。
6.召集股東與信息公司簽署服務合同,完成信息錄入。上市公司拒絕配合召集股東使用網絡投票系統平臺的,召集股東需于股權登記日次一交易日前往信息公司申請網絡投票相關服務,并與信息公司簽署網絡投票服務協議,同時進行股東大會的信息錄入及股東名冊上傳工作。在召集股東檢查會議信息無誤后,信息公司將投票會議信息發布上網。
7.披露股東大會決議公告及相關法律意見書。召集股東應在股東大會召開當日向信息公司獲取網絡投票結果,并匯總現場投票結果后制作股東大會決議公告。召集股東可自行聘請見證律師并對會議的召集、召開程序、出席會議人員的資格、召集人資格、表決程序以及表決結果等事項出具法律意見書,并與股東大會決議一同公告。
三是,交易所關注的問題。由于股東自行召集股東大會的事由復雜且多樣化,交易所會對股東自行召集股東大會的原因、召集人身份的合規性、股東通過股東業務專區進行信息披露的合規性、股東大會程序的合規性、提案的合規性、決議有效性、獨立董事核查意見等問題進行關注。
另外,由于股東自主召開股東大會一般發生在上市公司及相關人員與相關股東出現極端矛盾且拒絕配合相關股東進行信息披露或使用網絡投票系統平臺的情形下。那么,股東自行召集股東大會很可能會激化股東與上市公司之間的矛盾,從而帶來公司治理、內部控制方面的風險。股東還可以選擇通過向交易所或證監局舉報,向投服中心求助等方式表達自己的合理訴求,以獲得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