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帥 吳嘉隆
基金項目:2011年度遼寧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L11ADJ001 《黨在重大歷史轉折關頭深入學習的經驗及其對遼寧省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規律的啟示》
近年來,由于我國社會的開放性、包容性進一步增強,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傳播范圍已不僅僅局限于學術界,更有隱性蔓延到整個社會文化領域之態勢,尤其是在網絡與新媒體領域的泛濫。這種思潮現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當代網絡媒介與新媒體對于這種思潮的傳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探究歷史虛無主義是什么,怎樣在我國開始傳播的,當代主要傳播途徑和規律是什么。對于這些基本問題的研究,不僅有助于研究這種思潮本身的意義,而且對于維護促進國家制度、意識形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歷史虛無主義是西方唯心主義價值觀一個主要的外在體現,其主要價值表現為認為世界是人類主觀意志的產物,否定人類社會是基于人類歷史不斷勞動而形成的客觀存在,否定人類歷史的客觀發展進程,否定一切基于客觀民族歷史而存在的民族性精神與思想。
歷史虛無主義會隨著社會現實情況發展不斷變化,但沒有變化的是其敵視瓦解社會主義價值的政治意圖。?本質上看,歷史虛無主義是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戰爭的無形武器,目的是否定中國共產黨對于領導中國的正當性與合法性,抹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方針下,歷史虛無主義總是利用學術自由的名義、尤其是在某些涉及歷史學科研究領域,歪曲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事實,輸出英雄人物史觀,突出英雄個人因素對歷史走向的決定性,否定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用根本錯誤和極其混亂的研究方法來隱性的滲透我們社會主義的學術價值。我們應清楚的認識到,它不是一種單純的學術思潮,而是利用偽科學來兜售政治目的的渠道。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黨領導勞動人民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唯物主義史觀下,經過28年浴血奮戰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大歷史不容抹黑,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唯物史觀的理論指導,同歷史虛無主義進行堅決徹底的斗爭,深刻揭露其錯誤和荒謬。
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以失敗收場,開啟了近代中國“師夷長技以制夷”“開眼看世界”等學習西方各國的運動。新文化運動時期,是西方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進入我國的開端,一些新文化運動中代表人物,如胡適,拋出了全盤西化,廢棄漢字等否定我國歷史的一些主張。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我國采取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思想文化呈現馬克思主義化,歷史虛無主義暫時在我國失去市場。80年代我國開啟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進程,歷史虛無主義借著開放的春風死灰復燃,打著學術自由的旗號提出各種質疑,對建國后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進行放大化歪曲解讀,對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個人進行歪曲抹黑,企圖徹底否定黨領導人民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翻壓在人民身上三座大山的偉大光輝歷史。90年代,蘇聯解體間接對我國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國內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進一步生根發芽。進入21世紀,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經濟更加快速的發展,對外更加開放,使得我國社會群體變得更加多元,同時我國內部改革進程變得加快,也使得不同社會群體間的利益碰撞變得激烈,歷史虛無主義開始針對社會大轉型期存在的不同社會群體間利益矛盾,利用網絡媒體歪曲社會熱點問題,來達到影射中國政府,否定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進一步影射詆毀中國政治制度的目的,隱性推進西方“和平演變”策略。
當代大眾傳播媒介的多元化、技術化、市場化,為歷史虛無主義提供了更便捷、更廣泛的傳播渠道。尤其手機的普及,各類社交、短視頻等APP爆發式增長,其本身具有開放性較高,時效性較快等特點,吸引了大量用戶注冊,同時一些居心不良者也混入其中,我們社會稱之為“公知群體”。這些公知經常營銷一些所謂小道野史,來歪曲黨和國家一些歷史事實,通過嘩眾取寵,博眼球的方式,短時間吸引大量網友關注,給社會基層輿論思潮造成了一定混亂。
2014年以后,自媒體新媒體等形式迅速發展,形成了所謂“雞湯文化”、“圈文化”等,一些歷史虛無主義則改頭換面將自己包裝成文化產品,以新的心靈雞湯或者文化導師等形式進行營銷洗腦。例如利用中國與西方婚戀價值存在的歷史文化習俗不同,刻意忽視中西傳統文化習俗差異,煽動極端女權主義、極端男權主義,大肆宣揚西方基于唯心史觀下的極端個人主義等,利用放大化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期存在的客觀問題,來割裂中國傳統文化中“陰陽合一”的婚戀思想,刻意放大化美化西方一些婚戀價值,來挑動中國社會男女婚戀矛盾,挑動男女對立情緒。意圖通過婚戀歷史虛無主義,引導我國部分民眾崇尚西方婚戀價值,否定和污名化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從而進一步攻擊中國政治制度與執政黨的社會治理,間接迂回的來達到西方對我國“和平演變”、“顏色革命”的目的,嚴重危害了我國意識形態與國家制度安全。
第一,加強黨的制度建設,堅定政黨制度自信。歷史虛無主義得以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黨建一些環節出現弱化,很多干部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形式化,表面化,沒有真正做到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甚至被歷史虛無主義一些現象洗腦,沒有堅守政治性原則,政治理念懈怠,甚至個別干部走向反面,充當了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潮的馬前卒。應全面加強黨的自身制度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從嚴管理干部隊伍,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以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保證干部自身純潔性、做到制度自覺。
第二,強化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在我國學術研究界的主旋律地位。知識分子是學術界的主體構成,對我國學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整個社會輿論思潮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各類公職單位、學校應鼓勵域內學者積極以馬克思主義視角來進行學術活動,對優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者進行表彰與獎勵,優先其晉級晉升職位等。開動宣傳機器,在街邊,社區等民眾活動范圍內,張貼各類海報持續不斷的宣傳教育民眾,使社會營造出馬克思主義氛圍,堅定理論自信,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使民眾自覺抵制西方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第三,強化大中學文科知識體系建設建設,增加大學人文學科專業的開設,加快高中文理分科改革。1949年以后,我國經濟百廢待興,教育要以經濟建設服務為中心的思想指導下,導致其后我國教育總體呈現重理輕文的局面,“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慣性思維下,不少家長都青睞學生讀理工科,而輕視文科,導致我國總體大學畢業生文科總體素養不高,文科人才儲備不足的局面。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文科下的社會人文學科,有關教育部門應強化人文學科教學在高中以及大學所占比例,增加大學人文學科專業的開設數量,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專業,增加我國人文學科人才儲備,為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傳播,提供強有力的社會文化土壤。對歷史人文相關教材的系統性和權威性進行把關,對歷史觀點,探索角度等方面進行嚴格的審核,加大對歷史教材教輔讀物的編撰力度,使教材更具科學性,幫助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使青少年學生做到從國家知識體系結構上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第四,當代歷史虛無主義之所以泛濫,與網絡媒介與新媒體APP快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例如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天涯社區等,有即時通訊的便捷性,但也有主觀內容的隨意性與片面性,平臺自身審查機制的審核滯后性等特征,從而成為歷史虛無主義泛濫的重災區,青年人是其中主體用戶,青年人是我們國家輿論的積極參與者。有關網監部門應強化對傳統網絡媒介和新媒體APP的監督與審核,為青年人營造健康輿論環境,避免青年人精神受到歷史虛無主思潮的污染,以期不斷增強我國文化價值自信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道路自信。
當代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出現,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社會轉型期間存在的各階層矛盾,有著必然聯系。我們在對抗西方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提出對策的同時,也應清楚的認識到我們社會發展存在的客觀問題,及時的發現并積極采取措施去解決它,使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從根上失去其生根發芽的土壤,使我們國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上,更穩定,更自信,更健康的前行!
參考文獻
[1]李方祥.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特點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 2016, No.443(02):20-24.
[2]余斌.歷史虛無主義批判[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8(4): 69-78.
[3]董學文.讓文藝上的歷史虛無主義沒有藏身之地[J]紅旗文稿, 2016, 000(0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