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



摘要 ? ?使用主題與關鍵詞“遙感”“高分”“林業”“森林”對森林遙感研究文獻進行了文獻學分析,在對當前主要森林遙感研究成果進行述評的基礎上,對未來森林遙感研究進行了展望,提出了將現有二類清查數據與歷史遙感影像進行定量化反演研究,從而建立智能化判讀模型,進一步優化判讀算法,提高判讀精度,逐步實現定量遙感與林業遙感交叉融合,建立森林遙感大數據庫,并開放遙感圖片資源,開展無人機遙感監測研究,應用ENVI和林地“一張圖”建立開放的全國動態遙感信息數據庫,并將之應用于森林資源監測、林業工程項目監理、森林災害監測預警與損失評估。
關鍵詞 ? ?森林遙感;文獻學分析;研究進展;展望
中圖分類號 ? ?P23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7-0109-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文獻學研究是科研最基礎性的工作。進行森林遙感文獻學研究,可掌握森林遙感方面的研究動態與最新研究進展,為更深入開展森林遙感研究提供資料源頭和研究門徑。
1 ? ?研究文獻的檢索
在中國知網(https://www.cnki.net/)對主題與關鍵詞為“遙感”“高分”“林業”“森林”的研究文獻進行檢索,檢索條件:(((((主題=遙感或者題名=遙感或者v_subject=中英文擴展(遙感,中英文對照)或者title=中英文擴展(遙感,中英文對照))并且(主題=林業或者題名=林業或者v_subject=中英文擴展(林業,中英文對照)或者title=中英文擴展(林業,中英文對照)))或者((主題=遙感或者題名=遙感或者v_sub-ject=中英文擴展(遙感,中英文對照)或者title=中英文擴展(遙感,中英文對照))并且(主題=森林或者題名=森林或者v_subject=中英文擴展(森林,中英文對照)或者title=中英文擴展(森林,中英文對照))))或者((主題=高分或者題名=高分或者v_subject=中英文擴展(高分,中英文對照)或者title=中英文擴展(高分,中英文對照))并且(主題=林業或者題名=林業或者v_subject=中英文擴展(林業,中英文對照)或者title=中英文擴展(林業,中英文對照))))或者((主題=高分或者題名=高分或者v_subject=中英文擴展(高分,中英文對照)或者title=中英文擴展(高分,中英文對照))并且(主題=森林或者題名=森林或者v_subject=中英文擴展(森林,中英文對照)或者title=中英文擴展(森林,中英文對照))))(模糊匹配)。專輯導航:全部。數據庫:文獻跨庫檢索。共檢索到188 904篇有關遙感技術在森林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研究文獻。
2 ? ?研究文獻的文獻學分析
2.1 ? ?時間分布
對188 904篇研究文獻進行時間分布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國內早在1899年就有學者開展遙感在林業上的應用研究;1999年之后研究文獻數增加很快,研究學者增多;2009年之后每年發表文獻超過10 000篇。
2.2 ? ?研究文獻的資源類型
由圖1可以看出,188 904篇研究文獻主要資源類型為期刊論文,共149 933篇,占比為79%;其次為學位論文,共30 181篇,占比為16%;再次為會議論文,共8 790篇,占比為 5%。
2.3 ? ?研究文獻的語種分布
由圖2可以看出,在188 904篇研究文獻中,中文文獻187 057篇,占比為99.02%;外文文獻占比較少,僅有0.98%,其中英文文獻(1 063篇)占比為0.56%、日文文獻(483篇)占比為0.26%、其他語種文獻(301篇)占比為0.16%。
2.4 ? ?研究文獻的學科分布
188 904篇研究文獻中,主要學科分布為農業科學,共有研究文獻92 277篇(48.85%);其次為工業技術,文獻篇數36 705篇(19.43%);再次為經濟,共有文獻21 246篇(11.25%);其余分別分布在生物科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數理科學、交通運輸、航空航天以及其他學科(表2)。
3 ? ?當前研究進展
3.1 ? ?被引頻次分析
對188 904篇研究文獻進行被引頻次排序,被引次數前 20位的文獻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被引頻次最多的是陳效逑、王恒合著的《1982—2003年內蒙古植被帶和植被覆蓋度的時空變化》,被引次數為294次;其次為浦瑞良、宮鵬合著的《森林生物化學與CASI高光譜分辨率遙感數據的相關分析》,被引頻次為171次;再次為李貴才的博士學位論文《基于MODIS數據和光能利用率模型的中國陸地凈初級生產力估算研究》,被引頻次為159次。
3.2 ? ?當前研究進展
通過對188 904篇研究文獻進行分類和時間排序發現,當前的研究多是在應用理論研究上,且對于高分衛片開始應用研究較晚,文獻數不多,這與我國沒有開放遙感影像數據有關,應用研究人員獲取遙感影像渠道窄且獲取困難,從而制約了具體應用技術研究的開展,也使林業行業遙感應用滯后于國外林業同行,也遠遠滯后于國內氣象、農業、國土、城市建設等行業。
在應用理論研究方面,陳效逑等[1]根據1982—2003年遙感歸一化差值植被指數(NDVI)數據分析了內蒙古地區植被覆蓋度時空變化與水熱因子的關系;蔡林菲等[2]基于XGBoost高分二號影像樹種識別算法開展了研究;張國慶[3-5]引入復雜系統生態論中TSE分析方法研究了建立天基、空基、地基綜合遙感平臺開展智能化動態遙感監測的體系與方法;雷鳴田等[6]、張兆鵬等[7]使用鄰域差分、神經網絡分類、向量機法和最大似然法方法,研究了高分衛片林地類型精細識別方法;解宇陽等[8]對哀牢山常綠闊葉林進行了無人機激光雷達遙感研究。
4 ? ?研究展望
在未來的3—5年內,森林遙感重點在于開展遙感影像智能化判讀,特別是將現有二類清查數據與歷史遙感影像進行定量化反演研究,從而建立智能化判讀模型,進一步優化判讀算法,提高判讀精度,逐步實現定量遙感與林業遙感交叉融合,建立森林遙感大數據庫,全面服務于林業生產一線[9-12]。
當前,對于林業遙感的應用,首先,要開放遙感圖片資源,涉密的遙感影像資料脫密后公開發布,以方便應用或研究單位、人員獲取遙感影像;其次,盡管當前無人機應用逐漸普遍,但目前只是起到能拍照的望遠鏡的作用,還需進一步開發無人機遙感監測硬件與軟件[13];最后,推廣、再開發ENVI等判讀軟件的應用,引入遙感影像智能判讀技術,并與林地一張圖融合,建立開放的全國動態森林遙感信息數據庫,并逐漸推廣應用于森林資源監測、森林資源監察、森林資源評估、林地勘驗、林業規劃設計、林業工程項目監理、森林災害監測預警與損失評估等方面[14-18]。
5 ? ?參考文獻
[1] 陳效逑,王恒.1982—2003年內蒙古植被帶和植被覆蓋度的時空變化[J].地理學報,2009,64(1):84-94.
[2] 蔡林菲,吳達勝,方陸明,等.基于XGBoost的高分二號影像樹種識別[J].林業資源管理,2019(5):44-51.
[3] 張國慶.基于TSE分析理論的林業生物災害精細化預報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4(20):155-157.
[4] 張國慶.基于生態論的生物災害精細化預報理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4(20):148-152.
[5] 張國慶.農業航空技術研究述評與新型農業航空技術研究[J].江西林業科技,2011(1):27-33.
[6] 雷鳴田,衛新,任東,等.基于對象分類的遙感影像森林變化檢測方法[J].森林與環境學報,2019(6):1-6.
[7] 張兆鵬,李增元,田昕.高分辨率遙感影像林地類型精細識別[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9(5):857-867.
[8] 解宇陽,王彬,姚揚,等.基于無人機激光雷達遙感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群落垂直結構分析[J].生態學報,2020(3):12-24.
[9] 錢廣晶,張書平,宋學雨,等.基于Bayes判別法的馬尾松毛蟲一代、二代幼蟲發生期的預報[J].植物保護,2020(2):122-128.
[10] 張書平,余燕,畢守東,等.災變模型在馬尾松毛蟲幼蟲發生量預報中的應用[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20(1):93-99.
[11] 程嫻,張書平,余燕,等.馬尾松毛蟲幼蟲發生量的方差分析周期外推預報:一代幼蟲發生量和高峰期發生量預報[J].應用昆蟲學報,2019(5):1098-1107.
[12] 張國慶.基于高分辨率遙感數據與TSE方法的生態系統精細化管理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16):153-156.
[13] 張國慶.我國農用航空發展瓶頸與對策[J].中國民用航空,2011(4):33-35.
[14] 張國慶.災害管理理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24-25.
[15] 黃華國.林業定量遙感研究進展和展望[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9(12):1-14.
[16] 馬愛平.用現代化高分遙感技術“武裝”林業[J].中國農村科技,2019(1):38-40.
[17] 姜奧.遙感技術在林業監測中的應用[J].河南農業,2018(32):25-26.
[18] 李增元,覃先林,高志海,等.高分遙感林業應用研究[J].衛星應用,2018(11):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