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寧 荊浩 安玉新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科聯2020年度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研究課題研究成果(2020lslktqn-055);
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新型智庫項目研究成果(JYT19015)
近年來,受到自然因素、環境變化及人類活動的影響,重大公共危機事件在全球范圍內頻發,世界公共安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都面臨著重大的挑戰與考驗。[1] 公共危機事件的發生,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安全與健康的同時,也對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重大的影響。面對突發公共危機事件,如何快速有效的開展應急救援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其中高效的應急物流網絡,完善的應急物資儲備網絡是應急救援的基礎性保障工作[2]。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堅持軍地資源優化配置、合理共享、平戰結合。在2020年初發生的新冠疫情中,我國以軍民兩大系統為核心,統籌兼顧政府各級部門、軍隊、社區、企業和民眾等多主體、聯防聯控,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保障抗疫救災物資的采購和供給,為疫情的防控起到了關鍵的作用[3]。然而在疫情發生初期,我國的應急物資保障系統仍然經受了巨大的考驗和挑戰,防護服、口罩、醫用設備等應急醫療物資出現短缺現象,捐贈物資一段時間內不能有效配送,個別地區人民的生活物資相對緊張。此次疫情的爆發對于供應鏈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在一段時期內為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工作及人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本文面向重大公共危機事件,構建軍民融合應急物資儲備運作體系,探索應急物資響應機制。
我國已初步形成應急物資儲備體系
目前,我國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已初步形成,建設了國家、省、市、縣構成四級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我國非常重視應急物資的生產和供應,并且在應急物資生產和供應上是有優勢的[4]。但是在疫情期間我國各地的戰略儲備仍然存在短缺,集中體現在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和生產方面。由于口罩等特殊醫療物資存在有效期,不宜大規模生產與存放等原因,企業的的資源儲備量有限,在訂單式生產的情況下,一般僅保證1-2周的庫存周期[5]。在生產方面,由于疫情的發生正值春節放假期間停工停產導致了生產能力的下降。同時,由于上游原材料不足、復工復產期間的交通管制、物流運輸受限等原因,都導致了應急物資的產能下降。
通過此次疫情,可以看到,我國目前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還不成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倉儲網絡體系整體性較弱。由于沒有形成完善的倉儲網絡體系,倉儲網絡的布局整體性較弱,導致在發生公共危機事件時,無法啟動有效的區域聯動機制,導致運行效率低。一旦應急物流需求短期集中,超出已有倉儲區域的物流承載能力,則管理者較難在短時間內獲得專業化的物流承載中心。
倉儲標準不統一。我國的物流行業蓬勃發展,物聯網云倉等模式發展迅速。而現行的應急倉儲卻缺乏標準化和專業化的運作體系及能夠高效管理應急物流運作的專業化團隊。同時,在疫情中也體現出應急物資信息化管理水平還不足,在捐贈物資大量涌入時要考人力管理,造成管理效率低下,降低應急響應的時效性。
應急物資響應機制需進一步完善。我國應急物資管理體系中,各級應急管理平臺由政府各職能部分負責對接,而各級職能部門不具備專業化的隊伍和足夠的能力去梳理、打通應急物資管理的環節,從而產生了信息不對稱、溝通不暢、信息扭曲,導致物資調配效率不足的問題。
自十八大以來,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設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正式宣布設立,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軍民融合具有推動中國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良性互動的戰略意義。目前,我國軍民融合正在向深度融合發展,進入實質性階段,物流領域作為軍民融合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形成軍民融合應急物流體系有助于整合、配置軍隊、政府、社會資源,形成高度統一的指揮體系。面對公共突發事件,能夠發揮集中優勢保障物資供應,實現經濟、社會、乃至軍事利益的最大化,人民財產損失最小化。
目前,我國軍民融合應急儲備體系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軍隊與地方應急儲備體系融合度不足。近年來,為規范軍隊參與處置應急行動,國務院、中央軍委相繼頒布了《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軍隊處置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但由于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軍隊指揮機制與地方政府應急管理機制的銜接還不夠協調,導致不能夠充分發揮軍地聯合指揮的效能,軍地資源資源沒有得到最大效能的利用。
軍隊、政府、企業等各主體物流設施建設重復。由于目前我國軍隊和地方并沒有完整的、系統化、統一的物流概念和原則,軍、地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建設等方面仍然存在相對獨立、自我保障的問題,因此也形成了重復建設、資源冗余、閑置等問題。同時,由于軍、地在物資儲備方面儲備機制、啟用門檻不同,因此易導致應急資源短缺與冗余現象并存。
欠缺更加有效的信息共享平臺。面對突發事件時,由于軍事信息安全、信息不一致等原因,造成軍、地雙方在進行聯合行動時信息交互較為困難,雙方無法及時準確地掌握整體的物資、設備等物流資源的水平,從而為精準決策造成影響。
軍民融合協同應急儲備體系中的主體
軍隊主體。我國的軍隊是被授予武力及武器來保護國家人民利益的武裝力量。汶川地震后,軍隊和武警部隊認真總結抗震救災的經驗和教訓,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了軍隊應急指揮機制建設。我國軍隊在通信設備、應急物資自有儲備、專業化工程部隊等方面都具有強大的優勢力量。
政府主體。各級政府、應急管理部門擔負著“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職能部門可以通過制定法律法規、規劃基礎設施、布局交通網絡加強物資儲備及應急響應系統建設。政府是公共突發事件響應的主要決策者。
社會主體。近年來,我國物流行業急速發展,物流行業正在向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專業化的社會化物流體系、完備的物流基礎設施、高度信息化的倉儲網絡,能夠迅速提升我國應急儲備體系的標準化、規范化。
堅持軍民融合的應急儲備發展策略。軍、地雙方的物流活動聯系緊密,應進一步加強軍地雙方物流體系聯合發展,立足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國家安全發展戰略,統籌優化軍、地雙方的倉儲資源,科學布局、合理配置、有機融合。
軍、地協同加強應急物資生產能力。通過軍民融合職能部門建立信息平臺,掌握生產能力類型、數量、分布情況,提高生產能力的敏捷性,加強兩用技術的發展,確保應急事件發生時能夠快速協調生產、快速轉換、迅速增產。
及時、準確的預測、評估。根據全球環境、氣候等因素的觀測和預測,進行風險評估,及時動態調整應急物資的分類和儲備目錄,科學調整儲備數量,提高實務儲備利用率。加強日常社會儲備的跟蹤和引導,保證應急資源合理儲備的同時,同時避免倉儲過剩。
建立多主體軍民融合協同儲備體系。軍隊、地方政府聯動,并充分調動社會物流資源,建立多主體的軍民融合協同儲備體系。
建立全國緊急物資虛擬倉庫。根據應急物資目錄,聯合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共享緊急物資數據。一旦進入緊急狀態,則可按災害程度控制物資持有方的供應方式,及時、高效的調配物資。
災害應急時,可利用電商平臺建立物資調配預案,采購、捐贈活動均通過應急專區進行,令物資輸送、供給達到高效、透明。戰時狀態可利用電商平臺,也可利用軍用自建平臺,嫁接電商物流體系。2018年,順豐集團、中鐵快運、中郵速遞、德邦物流、京東物流等五家物流公司與空軍后勤部簽署了《軍民融合戰略合作協議》,為社會專業化物流參與軍民融合應急活動提供了安全保障。
整合多方資源,發揮軍民融合的顯著優勢,構建軍民融合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對于保障社會穩定、經濟平穩發展具有戰略性的意義。本文對分析了我國軍民融合應急儲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多主體的軍民融合協同物資儲備策略,充分整合物流資源、共享信息平臺、更充分的保障應急物資的生產和供給。
[1]陳麗華,王璐,胡華清. 重大疫情應急物資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思考[J]. 物流技術,2020,39(06): 1-6.
[2]鄒江,陳俞佳. 軍民融合式應急物流體系構建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 (33): 49+54.
[3]周競宇,楊西龍. 軍民融合應急物流體系建設路徑研究[J].艦船電子工程, 2019, 39(12): 1-4+25.
[4]田慶鋒,苗朵朵. 重大疫情公共危機背景下的軍民協同治理機制[J].科學學研究, 2020, 38(08): 1358-1366.
[5]曹繼霞, 楊建明,任杰. 應急物流軍地協同形成機制研究[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 2018, 20(09): 60-64.
[6]陳兆國,王鐵寧.基于軍民融合的軍用物資籌供模式構想[J].中國物流與采購, 2020(14): 30-31.
[7]尹軍琪.重大疫情對應急物流系統建設的啟示[ J].物流技術,2020,39(02): 1-4.
[8]趙曜,嚴植,董蓬玉,張舒惟,楊光,羅娟,高皓,趙子兆,陳紅雨,何國忠.關于中國公共衛生應急體系若干問題的思考[ 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20,36(01):1-6.
[ 9 ] 徐東. 應 急 物 流 建設與發 展 對 策 建議 [ J ] .中國應 急管理,2020(02):33-34.
[10]胡慧青,袁嘯.軍民融合應急物流系統問題初探[ J].今日財富,2019(10): 182.
[11]古貞,譚清美.軍民融合供應鏈集成化管理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2019, 39(11): 22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