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妍
(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天津 300380)
響應“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號召,高職院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覆蓋利用在線智慧教學系統開展教學活動。此次全覆蓋式在線教學在我國教育史上尚屬首次,為了解在此期間高職生對在線教學認知情況,研究人員展開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242份,收回問卷242份,問卷回收率100%;其中收回有效問卷23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6.28%。
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迅猛,病毒依靠人類跨域的遷移活動進行人際間傳播。在當前形勢下,嚴格控制大批量人員的跨區域流動事關防疫戰成敗與否,不容姑息。學生群體,尤其是大學生群體作為我國人員跨區域遷移的重要構成部分,如在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時因開學返校進行大規模跨省級移動,一方面病毒極強的潛伏傳播性對其學生群體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帶來隱患;另一方面也為對疫情防控帶來諸多不可控因素,影響防疫大局。基于此,延期開學十分必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1月底,教育部下發《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要求全國大中專院校延期開學;2月,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政府-高校-企業-社會”四方聯動,共同實施、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在教育部指導下,地方隨即響應,教育行政部門、學校、企業、社會快速行動,從政策、制度、措施、教師動員、平臺搭建、智慧教學系統完善、教學資源供給等各方面給予“在線教學”準備工作全方位支持。
近5年,“互聯網+教育”不斷發展,我國各級各類智慧教學系統獲得發展機遇。智慧教學系統是指專門針對師生教學所設計的在線學習平臺,智慧職教、職教云、云課堂、雨課堂、超星等均屬于此范疇,其特點在于通過在線“云課堂”互動,完成教師教與學生學等教育行為。在2020年之前,智慧教學系統在部分教育領域廣泛運用,雖尚未達到覆蓋全國大中小學全學段教育水平,但已積累一定的技術經驗、運營經驗和教育教學在線資源,為“停課不停學”的實施奠定物質基礎。
本次調研采用目的抽樣法,針對天津海河教育園區2所高職院校。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目標大一、大二學生為被試。被試學習專業設計環藝、商管、機械、自動化等覆蓋文、理、工、藝領域。
了解此次疫情影響下大學生對智慧教學系統的認知情況,獲得一手數據并對其進行分析,以推動在線教育教學的完善與發展。
經教育學、職業教育學、教育技術學、心理學研究人員討論,在索引相關文獻基礎上,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設計單選題、多選題、主觀題3種題型,共計21題,設計答題時間7分鐘。調查內容包括被試者的年齡、性別、當前所在地等基本信息、對智慧教學系統的認知情況、對在線教學的態度、對在線學習的反饋4個方面。
問卷以線上形式進行發放,發布平臺為問卷星,借助QQ、微信等社交渠道傳播至被試。
被試年齡分布在18歲以下、18-25歲年齡段,其中18-25歲年齡段被試共231名,占總被試比的99.15%;其中男性107人,占比45.92%;女性127人,占比54.08%。由此表明,當前高職學生主要由95后、00后構成,男女占比女生稍多于男生,但總體性別比率差別不大(表1)。

表1 被試基本情況
被試當前所在地分布較廣泛,其中所在地為天津市的占比最多為24.38%、山西省次之為14.05%、河北省排第三位為11.16%、內蒙古自治區排第四位占比9.92%,所在地前四名占比和為59.51%,表明天津地區高職院校生源以我國北方為主。
對在線上課信息知曉上, 在學校在線教學正式開始之前,213名被試已從多渠道聽聞“聽課不停學”信息,占總被試比的91.42%,其信息接收渠道多樣,主要為學校通知、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80.75%的被試表示從學校接收到相關通知,表明學校為在線授課通知信息最主要傳播渠道;對在線學習系統或平臺熟悉程度上,84.12%的被試在“停課不停學”提出之前,知聞或使用過智慧職教系統及相關平臺;在其使用過的平臺中、云課堂占比69.39%、職教云占比57.65%、超星占比63.78%,表明近八五成學生在其學習過程中曾接觸過在線教育;對在線學習系統或平臺功能認知上,在線授課開始之前,超過七成被試可準確認知在線教育平臺、系統的直播功能,六成被試,知曉其錄播功能,近半數但對智慧教學系統的提問、小組討論等功能缺乏了解,表明高職學生在“停課不停學”之前可有效認知智慧教學系統的上課功能,但對其附屬次要功能缺乏普遍認知。
對在線教學認可度上,疫情防控期間,近九成被試對在線上課表示認可,其主要原因為可不外出居家學習、在線學習可重復聽課、更便利等,此外也有被試表示網課感覺更高端、對此充滿好奇心;一成左右被試對在線上課不認可,其主要原因為不希望聽網課、受設備限制、家里沒有學習氛圍3種原因。由此表明,絕大多數高職學生認可“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形式,并愿意積極進行嘗試,極少數高職學生受學習習慣、家庭條件及氛圍影響對在線學習存在畏難情緒;對在線學習配合度上,98.28%的被試表示會按網課教學進度完成學習任務,其80.69%的被試表示將積極配合學校在線教學活動,17.59%的同學積極性稍遜但表示會按時配合學校安排,4名被試表現出抵觸情緒表示不愿配合學校在線上課安排缺有拒絕上網課傾向。由此表明,超過九八成學生對在線學習呈現愿意配合的態度,但仍有極少數學生對此變現出抵觸情緒。
就在線學習途徑反饋而言,全部學生表示其所在學校已開展或即將開展網課教學。已開展網課學習的被試中,七成學生表示實際上網課途徑為職教云、QQ群、騰訊會議相結合的形式,七成學生對此網課方式持積極態度,認為其互動性較好,但平臺功能較為分散、使用繁雜;2成學生保持中立態度。由此表明,教師網課授課形式多為多平臺輔助進行,95、00后學生對在線學習接受程度較高,但學生期望一個功能齊全、使用便捷的網課平臺;就每日在線學習時間而言,超過九成同學表示現有每日學習時間較長,后半段網課時間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分心情況;學生傾向每日網課時間控制在4小時以內,且多數學生傾向每日網課學習時間控制在3小時以內;就網課中出現的問題而言,9成學生反饋較多的問題集中在上課途中平臺卡頓、語音斷線、反應延遲等方面。這表明,在大范圍網課同時進行的時間段,在線教學系統、平臺流量壓力巨大,承載力欠佳,并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活動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平臺在技術支持上急需優化。此外,有同學表示長時間盯看電子屏幕,容易產生視疲勞、頭痛等副作用;就疫情結束后的上課形式而言,不足四成同學認為疫情結束后學校依舊會安排在線學習任務,超過五成同學對此表示中立,一成同學對此持反對意見。但同時,在網課與學校授課的比較上,多數學生認可學校授課形式為主,網課為輔的教學形式。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在先行認知上,校方通知、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電視報道等傳統媒體為高職生獲取“停課不停學”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中校方通知最為主要。在此輪網課開始前,絕大部分高職學生曾接觸過在線教育信息或使用過在線教育平臺,對此有一定的認知與了解,但其了解較為片面,將近一半的學生缺乏對在線學習平臺的全面認知。由此可知,在網課開始之前,學校、教師有必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網課前培訓,以加強學生對所選用在線學習平臺的了解,為其盡可能掃清在線學習中的路障,提高教師教學效率、保障學生學習質量。
生長在信息化時代的95、00后大學生對在線學習接受能力較強,能夠較快熟知在線學習優勢所在,并對此報以好奇心愿意主動嘗試并配合學校、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但同時,少部分高職生對此存在抵觸情緒,這些現象的存在表明,部分高職生對“互聯網+教育”的網課在認知上仍存在不足,表明在網課開始前對學生進行認知培養、網課動員以增強其對在線學習的接受程度十分必要。
目前,被試高職院校均已開始網絡授課,學生普遍反饋授課平臺較多、隨互動性較好但受平臺搭建缺陷影響,網課途中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對其在線學習效果產生影響。由此可知,受疫情沖擊,當前各在線教育平臺壓力較大,網課平臺搭建存在較多問題,各方網絡基礎條件研究與判斷不足。多授課平臺聯動時,容易出現聯動耗時過長、網絡崩潰的問題,功能完善、承載力強的學習平臺有待出現。且過長的在線學習時間對其注意力、身體接受能力均提出不小挑戰,如何平衡授課進度與學生身心發展健康,需要教育部門進一步思考。
問卷結果顯示,學生較為認可“線上線下”聯動教學模式,這表明“互聯網+教育”模式為青年群體接納,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探索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機結合渠道、創新“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擴充現在教學資源對提高教學效率、學生學習吸收率、提升教學質量來說十分必要。線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具備教師主導課堂、教學內容系統的優點,但同時具備具備學生主觀能動性被削弱,實踐行欠佳,開展課堂活動較為耗時的缺點;而線上教學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點名等課堂活動更便捷的優點可有效彌補線下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甚至可實現課堂翻轉,進一步強化學生作為學習者在學習行為中的主體地位
平臺是線上教學的基礎構架,是一切在線教學活動得以開展的物質保障。只有平臺運行穩定,功能健全,諸如講課、簽到、問答、在線測試、提問燈等,在線教學活動才可以順利展開,才能盡可能減少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外部阻礙因素。完善、強大的在線教學平臺,一方面有助于教師教學目標的完成、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生學習效率,促進教學內容的轉化。
網課教學資源是線上教學的必要元素,只有平臺、沒有教學資源,網課同樣無法展開。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高職院校得以嘗試全面開展網課,也讓我們意識到線上教學不僅僅是傳統學校課堂面授教學的補充手段,在未來線上教學必達到與傳統課堂面授教學同等地位,成為二元教學途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諸如“線上線下”翻轉課堂等新式教學如火如荼發展的今天,學校方盡可能豐富教學資源十分必要。此外,學校在進行線上教學資源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價值觀、思想政治意識的引導,創新嘗試將思政元素融入在線教學資源的有效途徑。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導,在有組織、有計劃、系統化的教育指導下,幫助學生完成學習活動。線上教學相對線下教學尤其特殊,習慣針對傳統線下教學備課的高職教師,有必要針對線上教學非面授、靈活、高校、課堂掌控差異等特點,創新備課內容、備課方式,只有教師針對新知識備“線上”新課,才能更引導學生適應和接受網課節奏,才能線上教學活動才能永葆生命力,推動教學活動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