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婷
前置胎盤是臨床常見妊娠并發癥之一,多通過剖宮產進行分娩,是引起術中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指出[1],前置胎盤發生率約占0.24%~1.57%。由于出血量較大、進展速度又快,若不能及時進行止血處理,可危及母嬰生命安全。在臨床上,止血治療方案繁多,如何進一步尋找更合理、有效方案,一直是學界熱點研究課題之一。在常規縫合止血方法中,子宮下段前后壁貫穿縫合止血效果較高,但存在耗時長、縫合點多、止血速度較慢等問題,臨床應用有所限制。本文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所收治的前置胎盤剖宮產患者80 例作為研究對象,以評估改良U 字縫合止血法價值。具體研究過程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所收治的前置胎盤剖宮產患者8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3~35 歲,平均年齡(28.59±5.37)歲;平均孕周(37.72±2.15)周;前置胎盤性質:邊緣性12 例、部分性20 例、完全性8 例。研究組患者年齡22~34 歲,平均年齡(28.65±5.41)歲;平均孕周(38.01±2.19)周;前置胎盤性質:邊緣性13例、部分性21 例、完全性6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2]:①均確診胎盤前置,且均符合剖宮產指征;②孕周>35 周;③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4]:①合并胎兒異常者;②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或血液疾病者;③合并瘢痕子宮、頭盆不對稱者;④無法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兩組均予以宮縮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1.3.1 對照組采用8 字縫合止血法:使用1-0 可吸收線,在出血部位進行8 字縫合,自出血部位右上方進入、左上方出,右下方進、左下方出,打結、間距控制在2.5 cm 左右。
1.3.2 研究組采用改良U 字縫合術:自出血點外側下方1.5 cm 處進針,垂直穿過肌層和黏膜層,在外下方再以反方向進針,出針后打結,間隔控制在4 cm 左右。常規在出血點行倒品字縫合3 針,活動出血未停止者可補縫2 針。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止血時間、輸紅細胞懸液劑量、止血效果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止血效果判定標準[3]:術后24 h 內陰道出血量<50 ml/h,生命體征無異常,尿量恢復正常,視為有效;反之則視為無效。術后并發癥包括產褥感染、腹腔感染、子宮切除。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止血時間及輸紅細胞懸液劑量比較 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為(65.15±3.30)min、術中出血量為(927.13±60.35)ml、止血時間為(12.12±2.03)min、輸紅細胞懸液劑量為(0.92±0.20)U,均優于對照組的(83.17±5.42)min、(1183.15±70.23)ml、(20.18±4.16)min、(2.27±0.51)U,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止血時間及輸紅細胞懸液劑量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止血時間及輸紅細胞懸液劑量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止血效果比較 研究組止血有效率為97.5%,高于對照組的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止血效果比較(n,%)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7.5%,低于對照組的27.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n(%)]
前置胎盤產婦在剖宮產過程中,極易發生子宮頸、子宮下段位置收縮不良等現象,再加之前置胎盤所致局部血流量增大等問題,在剝離胎盤時具有較高出血風險。研究指出[4,5],在生活節奏加快、高齡產婦增加、二胎開放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下,近年來前置胎盤發生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而在傳統止血方法中,8 字縫合法雖具有一定效果,但存在術野暴露困難、無法精確縫合等問題。研究指出[6,7],對合并子宮炎癥、水腫產婦,易出現縫線割斷組織、反復縫合等現象,致使8 字縫合無法順利完成。而改良U 字縫合法則脫胎于連續貫穿縫合,可對子宮下段、宮頸前、后壁實現全層橫行貫穿U 字縫合,實現快速、穩定止血效果。研究指出[8],改良U 字縫合既可以有效控制局部出血點,又可阻斷來自陰道上行血管,且縫合針數少于8 字縫合法,可實現快速止血目的。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止血時間、輸紅細胞懸液劑量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研究組臨床表現更好,這可能與其止血方法更合理有關。研究組止血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研究組止血效果更好,這可能與其可實現精確縫合、快速止血有關。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研究組術后并發癥更少,這可能與其止血效果更徹底、更穩定有關。
綜上所述,改良U 字縫合止血法可實現更快速、穩定止血效果,有利于改善其臨床表現及預后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