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陽
兒童口腔科與其他門診科室不同,需在短期內(nèi)讓兒童配合醫(yī)生完成治療,而一些兒童因各種因素無法保證配合治療,其中最多見的為學齡前和幼兒期兒童。相關(guān)研究表明,我國牙科患兒發(fā)生畏懼癥幾率為84.05%,在診治過程中患兒存在恐懼、焦慮心理,由于患兒無法配合治療,因此無法保證配合時間,導致預后無法得到保證,嚴重情況下,會導致治療失敗。相關(guān)研究表明,很多兒童會積極反應口腔醫(yī)護人員的行為誘導。醫(yī)護人員應增強與患兒之間的溝通,讓患兒對牙科治療能夠初步了解,增加患兒依從性。本次本院圍繞對乳牙正畸患兒采取Tell-Show-Do 模式的干預效果進行深入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2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乳牙正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 例。觀察組男25 例,女20 例;年齡3~6 歲,平均年齡(4.25±0.59)歲。對照組男26 例,女19 例;年齡3~6 歲,平均年齡(4.13±0.63)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本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②所有患兒家屬對本次試驗均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③年齡3~6 歲患兒;④本研究經(jīng)檢查符合錯頜畸形患兒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嚴重頜面部畸形患兒;②患有全身系統(tǒng)疾病患兒;③先天性精神疾病和認知障礙患兒。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干預,由工作人員告知患兒操作目的及實驗相關(guān)注意事項。觀察組采取Tell-Show-Do 模式干預,具體如下。①Tell:工作人員應通過簡單易懂的語言與患兒加強交流,以親切和藹的態(tài)度為患兒及家屬解釋本次正牙治療的目的、方法,告知患兒該如何配合,維持良好的護患關(guān)系。②Show:由工作人員為患兒播放動畫片,主要關(guān)于錯頜畸形患兒的危害及面部發(fā)育,讓患兒能夠?qū)膊∶娌堪l(fā)育趨勢充分了解,若不能對乳牙及時矯治,將會存在哪些危害,為患兒灌輸早期治療的優(yōu)勢。與此同時,工作人員應提前為患兒展示治療過程中矯治器、技工鉗、口鏡等需要用到的醫(yī)療器械,并告知患兒及家屬在矯正過程中不會運用到針頭或鉆頭。③Do:術(shù)前,讓患兒對所有器械直接觸摸,鼓勵患兒在口內(nèi)自主放置器械,加以感受。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心理狀態(tài)。采用兒童心理狀態(tài)評估表評估患兒的心理狀態(tài),共分為4 個維度,包括精神質(zhì)量、外向、情緒穩(wěn)定、掩飾性,評分與患兒心理狀態(tài)呈正比[1]。②健康自我管理情況。采用健康自我管理評估表評估患兒自我管理能力,共分為4 個維度,包括環(huán)境維度、行為維度、信念維度、知識維度,評分與患兒心自我管理能力呈正比。③治療依從性。采用Frankl 量表調(diào)查患兒的治療依從性,患兒每天按時佩戴矯治器,自主刷牙和清潔矯治器為完全依從;患兒每天按時佩戴矯治器,被動刷牙和清潔矯治器為依從;患兒每天未按時佩戴矯治器,經(jīng)常忘記刷牙和清潔矯治器為不依從[2]。治療依從率=(完全依從+依從)/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心理狀態(tài)對比 觀察組精神質(zhì)量評分(74.20±4.63)分、外向評分(75.89±5.71)分、情緒穩(wěn)定評分(76.15±5.44)分、掩飾性評分(73.51±4.57)分均高于對照組的(64.15±4.28)、(66.23±5.30)、(65.75±5.13)、(62.18±4.10)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健康自我管理情況對比 觀察組環(huán)境維度、行為維度、信念維度、知識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心理狀態(tài)對比(,分)
表1 兩組患兒心理狀態(tài)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表2 兩組患兒健康自我管理情況對比(,分)
表2 兩組患兒健康自我管理情況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3 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對比 觀察組完全依從25 例、依從18 例、不依從2 例,治療依從率為95.56%;對照組完全依從22 例、依從14 例、不依從9 例,治療依從率為80.00%;觀察組治療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75,P<0.05)。
牙齒萌出和發(fā)育均屬于復雜其漫長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會有很多因素對患兒牙齒正常發(fā)育造成影響。若其中某個因素對恒牙的萌出和發(fā)育造成影響,會促使恒牙發(fā)育異常。為了保證患兒有著正常整齊的牙列,需實施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對患兒癥狀正確判斷,給予有效治療[3]。患兒正處于低年齡階段,在身心發(fā)展中都有著較強的隨意性,很難控制,對醫(yī)護人員的臨床工作無法積極配合。再加上患兒對之前診斷治療過程并無好印象,還需要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受家庭因素影響,導致患兒始終維持不良心理狀態(tài),以至于患兒預期的治療效果得不到保證,嚴重情況下會導致治療失敗[4]。因此,工作人員在臨床在工作中應通過有效的行為管理,提升患兒治療配合度,保證牙科診斷效果[5]。患兒口腔行為管理方式中Tell-Show-Do 模式是最容易被患兒家屬接受的,該模式屬于藥物行為管理,有利于增加患兒配合積極性,有效提升診療效果。在第一次正畸治療時應通過簡單易懂的語言與患兒交流,讓患兒初步了解正畸治療[6]。學齡前兒童在現(xiàn)階段已經(jīng)具備自尊意識,不愿讓自身容貌難看,因此,醫(yī)護人員應對學齡前兒童的自尊心理充分利用,告知其不正牙的危害,并為其播放相關(guān)視頻,使患兒愿意主動配合治療[7]。在第一次面診時完成Tell-Show-Do 步驟后,若患兒仍然抗拒治療,應向患兒家長交于托盤,使家長明確在患兒口腔內(nèi)放置托盤,進行模擬訓練,3~5 次/d,3 遍/次。乳牙正畸治療屬于活動矯治方法,治療依從性是患兒成功治療的重要因素,包括維護口腔衛(wèi)生、維護矯治器及按時復診等,每天佩戴12 h 以上的矯治器才能保證治療[8]。本次研究主要對乳牙正畸患兒采取常規(guī)干預與Tell-Show-Do 模式干預的效果進行比較,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精神質(zhì)量評分(74.20±4.63)分、外向評分(75.89±5.71)分、情緒穩(wěn)定評分(76.15±5.44)分、掩飾性評分(73.51±4.57)分均高于對照組的(64.15±4.28)、(66.23±5.30)、(65.75±5.13)、(62.18±4.10)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環(huán)境維度、行為維度、信念維度、知識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75,P<0.05)。由此可見,對乳牙正畸患兒采取Tell-Show-Do 模式進行干預,為患兒進行行為誘導,可提高乳牙正畸患兒口腔衛(wèi)生維護評分和佩戴矯治器的平均時間,有效提升患兒矯治效果。
綜上所述,對乳牙正畸患兒采取Tell-Show-Do 模式進行干預,能夠平復患兒不良心理,促進患兒健康自我管理,提升患兒治療依從性,保證預后效果,值得臨床應用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