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華 徐家亮
胃癌發病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位居首位,較多患者就診時疾病已處在進展期或者晚期,錯失了最佳手術機會,化療成為該類患者的主要輔助療法。伴隨臨床研究日漸深入,胃癌有關化療方法也獲得了一定進步,然而中位生存期只有大約10 個月[1]。因此怎樣延長生存時間成為了臨床廣泛關注的問題。結合新藥化療尤其是奧沙利鉑為基礎用藥的聯合化療方案受到了醫學界廣泛關注。為此,本文選取2018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64 例晚期胃癌患者進行研究,分析聯合卡培他濱、奧沙利鉑及表阿霉素對該類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給臨床提供一定的參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64 例晚期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9 例,女25 例;年齡41~72 歲,平均年齡(54.25±10.38)歲;20 例患者以往接受過胃癌根治術和術后輔助治療,4 例采取5-氟尿嘧啶+順鉑+紫杉醇化療方案,6 例采取5-氟尿嘧啶+亞葉酸鈣+奧沙利鉑化療方案,4 例采取5-氟尿嘧啶+順鉑化療方案,2 例采取口服替吉奧化療;64 例患者中,32 例為低分化腺癌,22 例為中分化腺癌,4 例為差分化癌,4 例為黏液細胞癌,2 例為印戒細胞癌。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開展影像學、細胞學或者病理檢查確定是胃癌術后復發或者進展期不能手術胃癌,影像學明確有≥1 個能測量靶病灶的患者;②完成輔助治療時距離復發轉移均>1 年,且4 周之內未應用過任何化療的患者;③功能狀態評分(Karnofsky 評分)≥70 分的患者;④不存在化療禁忌證的患者;⑤均取得患者和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有關書面說明。
1.2.2 排除標準 ①肝、腎、心等重要臟器存在嚴重疾病的患者;②血液系統存在疾病的患者;③存在精神類疾病的患者;④處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的患者;⑤無完整臨床資料的患者;⑥無法配合此次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卡培他濱、奧沙利鉑及表阿霉素聯合化療方案,第1 天予以100 mg/m2奧沙利鉑,靜脈滴注2 h;50 mg/m2表阿霉素,靜脈滴注10~15 min;1250 mg/m2卡培他濱,分別在早晚各應用1 次,于飯后0.5 h 口服,連續服用14 d,21 d 為1 個周期。所有患者至少進行2 個周期治療。化療前遵醫囑用藥,防止惡心、嘔吐。告知患者治療過程中避免進食生冷食物或者接觸冷物品。開始化療后應間隔1 周進行1~2 次血常規檢查,同時開展不良反應評估。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近期療效:近期療效評定通過CT 或者MRI 對病灶大小進行觀察,依據實體瘤療效評定標準(RECIST)對兩組開展評價,療效判定標準:完全緩解:病灶全部消失,時間持續>1 個月;部分緩解:病灶縮小>50%,時間持續>1 個月;穩定:病灶縮小≤50%或者增大≤25%;進展:病灶增大>25%或者有新病灶產生。疾病緩解率=(部分緩解+完全緩解)/總例數×100%。疾病控制率=(穩定+部分緩解+完全緩解)/總例數×100%。②不良反應:主要包含惡心嘔吐、腹瀉、中性粒細胞下降、血小板減少、末梢神經炎、肝功能異常、脫發、口腔潰瘍、手足綜合征以及心電圖異常等。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毒性分級標準將所有不良反應分成Ⅰ~Ⅳ級,Ⅰ級:輕度,無需治療;Ⅱ級:中度,需進行治療;Ⅲ度:重度,已威脅到生命,但能恢復;Ⅳ級:嚴重,可促進死亡或者直接致死。
2.1 近期療效 64 例患者中,存在嚴重胃腸道反應2 例,肢體存在明顯麻木感2 例,僅予以1 個周期化療,無法進行療效評估。余下60 例均開展2~6 個周期化療,平均化療3.15 個周期。60 例可開展療效評估的患者中,完全緩解2 例(3.33%);部分緩解21 例(35.00%);穩定25 例(41.67%);進展12 例(20.00%)。疾病緩解率為38.33%(23/60),疾病控制率為80.00%(48/60)。
2.2 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主要分布在Ⅰ~Ⅱ級,主要包含手足綜合征、腹瀉、惡心嘔吐、中性粒細胞下降以及外周神經毒性,其中Ⅲ級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3.33%(14/60),包含4 例嘔吐,8 例中性粒細胞下降,2 例腹瀉,均經對癥處理后取得控制或者緩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現治療有關死亡。見表1。

表1 60 例患者的不良反應分級情況[n,n(%)]
表阿霉素的作用位置主要是細胞核,作用機制和DNA 的結合相關,在抗實驗性腫瘤中有著重要作用,并可阻止拓撲異構酶Ⅱ的出現,療效和多柔比星相當甚至更高,心臟毒性比多柔比星更低[2,3]。
卡培他濱屬于一種氟嘧啶氨甲酸酯,經口服后有著較高生物利用度,能被腸黏膜充分吸收,模擬連續靜脈注射5-氟尿嘧啶,避免胃腸外給藥可能出現屏障問題[4]。卡培他濱不僅具備較強抗腫瘤作用,還能減少全身不良反應出現。劉明等[5]發現,應用卡培他濱聯合化療和5-氟尿嘧啶聯合化療方案比較,患者的生存期更長。
本次研究中采取聯合卡培他濱、奧沙利鉑及表阿霉素對晚期胃癌患者開展治療,結果發現,近期療效良好,疾病緩解率為38.33%(23/60),疾病控制率高達80.00%(48/60),分析原因可能和病例年齡偏小有關,有著較高的功能狀態評分,能較好耐受化療。不良反應主要集中在惡心嘔吐、中性粒細胞下降和末梢神經炎幾方面,而中性粒細胞下降作為本方案劑量限制性毒性,對年齡較高患者、以往應用過化療或者以往開展輔助治療較多、Karnofsky 評分較低的晚期患者存在較高的風險。伴隨乙肝感染者在治療時的肝功能會出現異常,乙肝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沒有上升,可能是卡培他濱造成的肝功能受損,消化道反應、末梢神經炎位于Ⅰ~Ⅱ級,程度較輕,給藥簡單,易得到患者認可,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聯合卡培他濱、奧沙利鉑及表阿霉素對晚期胃癌療效良好,且不良反應可被患者耐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