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越來越迫切,其中之一表現為對旅游產品的需求,而旅游業作為五大“幸福產業”之首,具有覆蓋面廣、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產業鏈長的特點,各地政府紛紛將其作為戰略支柱產業。巴州黨委高度重視旅游產業發展,并于2018年將旅游業列為“三項重點工作”,大力推進“旅游興州”戰略。然而,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對我國及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生產生活帶來巨大影響,特別是對旅游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如何把疫情對旅游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力促旅游業全面復蘇,持續推動“旅游興州”戰略,需要我們思考。
一、新冠疫情對巴州旅游業的影響
從當前疫情形勢看,國內疫情已經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境外疫情蔓延較快,覆蓋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美國、意大利、西班牙等旅游大國疫情愈演愈烈,各國出入境政策收緊,出入境安全風險增加,全球出入境旅游進入冰封期。同時由于疫情形勢的不可預見性,新疆傳統旅游旺季受影響風險程度增大。
從旅游行業看,受疫情影響,各旅行社、景區(點)、賓館酒店、旅游民宿、旅游客運等經營主體運營成本增大、經營困難,造成收支失衡,旅游企業損失嚴重。部分中小微旅游企業抵御市場能力弱,存在關停的隱患。潛在旅游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和意愿遭受重挫,旅游從業就業積極性不高,旅游產品服務的供給增量遠不及預期。巴州全域共有29家景區(其中A級景區19家)、星級飯店36家、旅行社22家、星級農(牧)家樂275家,公共文化館10個、博物館9個、公共圖書館10個、美術館5個,歌舞娛樂場所109家、游藝娛樂場所2家、網吧84家、電影放映場所15個,公共體育場館22個。截至6月13日,全州公共文化館10個,已恢復開放1家,其余9家暫停關閉。全州公共圖書館10個,已恢復開放3家,其余7家暫停關閉。博物館9個,已恢復開放6家。美術館4個,已恢復開放1家,其余3家暫停關閉。全州歌舞娛樂場所全部暫停營業。游藝娛樂場所2家,已全部暫停營業。全州網吧84家,已全部暫停營業。全州電影放映場所15個,已全部暫停營業。全州公共體育場館22個,已恢復開放16個。
從旅游客源市場看,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要求,入境旅游的斷崖式下滑影響巨大。國內疫情造成各學校延期開學,需占用暑假補課,學生暑期游和學生拉動的家長游會大幅縮水。今年春節后復工復產比往年晚一個月,要把損失奪回來,需要更多的加班加點,短期內會制約旅游業的恢復速度。
從旅游消費需求看,大批中低收入群體受疫情影響收入減少,旅游消費能力下降。加之疫情發生后游客們心態產生了變化,短期內人們出游意愿降低。據文旅部門調查問卷顯示,疫情后今年人們總體出游意愿較正常年景出游意愿降低。
二、巴州旅游文化資源積淀深厚,旅游開發潛力巨大
一是旅游資源、產品更具吸引力。新疆地域遼闊、自然壯美,特別是我州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A級景區——巴音布魯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5A級景區—博斯騰湖,國家級森林公園—鞏乃斯景區,集塔河、沙漠、胡楊于一體的羅布人村寨、胡楊林公園等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綠色、生態、自然的旅游產品線路對游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同時隨著近年大力實施旅游興州戰略,服務設施更加完善,旅游品牌更具價值,游客有強烈的來疆旅游意愿,為推動巴州旅游業恢復發展奠定了基礎和優勢。
二是旅游安全因素突顯。通過本次疫情,人們對安全、健康的意識增強。特別是在旅游行程“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中,安全是根本,安全作為首要考慮的先決因素始終貫穿全程。近年來,新疆穩定紅利持續釋放,安定團結、和諧發展的大好局面有目共睹、廣受好評,各族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大幅提升。本次疫情,新疆是首個將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調整為四級的省區市,旅游業率先恢復發展,同時疫情管控措施有力,疫情影響較輕,這也為推動我區旅游發展搶占了先機。
三是游客出行選擇更趨理性。疫情過后一段時間,游客會對“人挨人”“人擠人”的扎堆式旅游避而遠之,大多游客會選擇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域遼闊、人流不密集、原生態自然環境較好的區域。疫情出游更趨向于親近大自然的自駕旅游、生態觀光、康養旅游、度假旅游。同時考慮到本次疫情對出入境國際旅游影響較大,中國作為出境旅游大國,龐大的出境游客群體將轉化為國內游,特別是自駕、探險、體驗式旅游產品線路將吸引國內“出境轉內銷”的高端游客。新疆自然、生態、綠色的旅游資源體量、“點多、線長、面廣”的旅游空間格局,日益健全完善的綜合交通體系恰逢其實地迎合了這部分潛在游客群體。這些都需要對旅游產品線路與客源市場進行精準對接、精準營銷,最終實現有成效的游客轉化率。如經過冬季的封閉期,當春暖花開疫情解封時,人們更加渴望親近自然,輪臺縣杏花鄉村游、和靜縣草莓采摘、焉耆縣和博湖縣戶外踏青短途自駕游持續升溫,春意盎然的賞花游為今年旅游業恢復發展奪得頭彩。
通過系統總結、客觀分析巴州實施“旅游興州”戰略機遇、發展條件,讓文旅產業成為巴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綠色發展崛起的重要支撐,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有效抓手,巴州黨委一手緊抓防疫不放松,一手促復工復產。截至6月13日,全州29家景區(A級19家),已恢復開放26家景區,營業率89.66%,其中A級景區營業率89.47%,累計接待游客658431人次,收入3721.47萬元。因開發建設暫緩營業3家(焉耆相思湖景區、庫爾勒鐵門關景區、和靜縣土爾扈特民俗文化村),預計7月中旬后開放營業。旅游直接就業2.35萬人,復工1.79萬人,復工率76.17%。
就涉旅企業來說,全州星級賓館36家,已恢復營業29家,營業率80.56%,累計接待入住18.77萬人次,收入3340.36萬元。全州旅行社26家,已全部恢復營業,營業率100%。全州星級農(牧)家樂275家,已恢復營業130家,營業率47.27%,其余145家已做好營業準備工作,近日將陸續恢復營業。
但是,情況不容樂觀。受新冠疫情影響,據第三方統計初步測算,2020年一季度巴州預計接待游客88.37萬人次,同比下降61.63%;實現旅游收入5.92億元,同比下降66.61%。旅游經濟綜合指標普遍下降明顯,冬春季旅游大幅縮水,對完成年度旅游產業發展目標帶來巨大壓力。
三、推動巴州旅游業化解疫情影響的對策建議
一是多措并舉,抓好復工復產。加強領導,統籌協作,堅持把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發揮自治州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職能作用,全力推進文化旅游行業復產復工各項工作。用足用好政策,圍繞當前國家、自治區相關部門出臺的財稅、金融、社保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認真做好梳理匯總、宣傳解讀、貫徹落實工作。制定出臺針對迎客入疆、拉動旅游投資等方面促進旅游發展的優惠扶持政策和配套資金支持。加快對文化旅游市場的重新啟動到逐步恢復工作,做好旅游景區和各類文化場館的公共衛生和防控,采取門票預約、智慧引導等手段,科學分流疏導游客,做好游客流量關口前置管控。
二是科學規劃,抓緊項目建設。爭取《巴州旅游總體規劃(2018—2030年)》批復實施,加快推進《自治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規劃》《巴州全域旅游規劃》《巴州鄉村旅游規劃》《巴州文旅品牌營銷策劃全案》等規劃項目編制進度。拓寬旅游投融資渠道,加大旅游招商力度,保障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做好今年全州37個文旅項目(續建8個、新建9個、儲備20個)、19座旅游廁所、5個停車場、4座加油站、41個旅游民宿項目建設。加強協調對接,解決實際困難,推動早開工、早建設。加強與發改、交通等部門溝通協作,完善自駕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兩環一線一軸一圈”高品質旅游交通體系建設。重點建設策大雅至霍爾古土公路、S340哈爾莫墩至巴音郭楞鄉公路、環博斯騰湖旅游公路建設,形成品牌化旅游廊道。
三是加快智慧旅游建設。迎合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當前旅游消費規律,用足用好5G、AR、VR、全息影像等現代信息技術和科學技術,開發體驗性、互動性、帶動性強的旅游項目。完善落實網絡訂票、景區門票預約制,推進“互聯網+旅游”實現智慧管理、智慧營銷、智慧服務的智慧旅游日趨健全完善。緊抓自治區“一部手機游新疆”平臺建設的契機,加快推進巴州智慧旅游建設,力爭5月份將州內旅游景區、餐飲住宿等旅游產品服務正式上線運營。
四是豐富旅游產品供給。設計推出一批主題強、亮點多,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自駕旅游、康養旅游、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產品線路,重點謀劃打造巴音布魯克世界遺產生態游熱線、博斯騰湖休閑度假游熱線、巴州大漠生態旅游熱線3條旅游熱線項目。優化完善G217網紅公路、尉犁百里胡楊畫廊、沙漠公路自駕旅游服務功能。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積極申報全國第二批鄉村旅游特色重點村名錄項目,開發建設休閑觀光園區、星級農家樂、鄉村旅游民宿,推動農業與文化、體育、旅游、教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開發周末游、近郊游、健康游、自駕游、親子游、戶外營地游、研學旅游等個性化、特色化主題旅游產品,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和脫貧攻堅,持續推進全域旅游發展。通過推進消費試點、發展夜間經濟、豐富旅游業態等,拉動文化旅游消費。大力發展餐飲休閑街區,打造特色美食街區和夜市。開設特色旅游紀念品、玉石、民族樂器等購物專區,開展文化演藝活動,不斷滿足市場多樣化休閑化的需求,培育形成新的消費熱點,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五是加大宣傳營銷力度。打好“生態、綠色、自然”的旅游品牌,用好中央、新疆、援疆省市和當地主流媒體,加強網絡新媒體宣傳營銷和援疆旅游客源市場營銷。提升微信平臺營銷能力,用好今日頭條號、抖音、資訊網、新媒體宣傳矩陣平臺和天山網、巴州零距離、樓蘭網及各縣市零距離官方宣傳主渠道,擴大宣傳覆蓋面。建立旅游官方抖音、快手賬號,探索利用網絡直播等新媒體營銷方式開展精準營銷。適時組織開展旅游推廣營銷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節事活動,加大全域旅游產品供給,持續營造旅游氛圍。
六是優化旅游服務環境。廣泛推廣實施“微笑新疆”專項行動,通過在行業內定標準、樹標桿、推模范等方式,營造和諧、友好、真誠、團結的旅游市場新風尚。規范旅游行業管理監督制度,加強旅游從業、就業培訓指導。開展“不合理低價游”專項整治行動,開展放心旅行社、誠信旅行社、十佳服務旅行社、精品旅游線路設計推廣旅行社等評選活動。針對景區、旅行社、星級飯店、旅游車輛及旅游設施,加大旅游監管執法力度,完善旅游投訴受理機制,嚴厲查處侵害游客合法權益的行為。
作者簡介:
吳志艷(1971--)女,漢族,甘肅酒泉人,畢業于陜西財經學院,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