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漫麗
摘 要: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和各領域的跨界,人們對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的關注度在逐漸提高。如何在平面設計中融入黃梅挑花,開拓民族領域的設計之路,使新的藝術形式誕生,拓寬設計師的創作語言和創作思路,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文章通過文獻法和調查研究法,將黃梅挑花的藝術特點與平面設計相結合,進行對比研究,旨在為中國傳統手工藝尋找新的出路。新的藝術形式的誕生,拓寬了設計師的創作語言和創作思路。
關鍵詞:黃梅挑花;平面設計;傳統手工藝
黃梅挑花是民間藝術的一顆璀璨明珠,點亮民族希望,它在結構布局、紋樣變化、色彩表現、寓意表達方面極具濃烈的地方特色。民間藝術與現代平面設計有著諸多的同一性,民間美術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這點已形成共識。本課題以小見大,為現代平面設計從傳統民間藝術中汲取養分提供理論支持,同時為面臨困境的民間藝術開拓新的發展空間。筆者將黃梅挑花的藝術特點與平面設計相結合,進行對比研究,旨在為中國傳統手工藝尋找新的出路。
一、黃梅挑花寓意與現代設計理念相契合
從古至今,挑制者流傳下來的范本都是經典之作,他們之所以反復繪制著同一個圖形,不是圖形有多么的驚艷絕美,而是圖形背后的意義更為深遠。例如:在挑花中,魚是“余”的諧音,意為富足有余;鯉魚是“利余”的諧音,意為“吉利有余”;把魚和蓮組合在一起,意為“連年有余”;并蒂蓮一支花梗上結出兩朵蓮花,比喻夫妻恩愛,共結連理;牡丹花和壽字組合在一起,表現人們希望長壽安康;喜鵲和梅花組合在一起,寓意雙喜臨門;雙獅戲球寓意祛災祈福;虎是勇氣和膽魄的象征,寓意保佑安寧。現代設計面臨著一個現實問題,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認知不夠,有的只知道運用其圖形,而不知道圖形背后的寓意,有的可能連對圖形也是一知半解。只有深刻研究和理解黃梅挑花的寓意,才能真正做到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黃梅挑花的審美精神強調意境、神韻,這正是現代平面設計所追求的美感目標,符合現代設計的設計理念。
二、黃梅挑花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獨特的創作素材
黃梅挑花作為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具有鄉土的生活氣息和質樸的表現方式,給后人留下了取之不盡的創作素材。黃梅挑花紋樣始終保持著最基本的幾何形特征,即點、線、面和方、圓、角的基本形態構成,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了獨特的創作素材。在現代平面設計中,我們可以借鑒平面構成的設計方法,為挑花紋樣轉化為可適用于現代平面設計的圖形符號提供有力的理論和方法依據。從平面設計角度分析挑花紋樣符合形式美法則,將傳統紋樣中的構成原理運用到平面設計中去,使兩者相互貫穿,使設計師的創意靈感如泉涌,才能創作出非凡的作品。
三、黃梅挑花在現代平面設計中運用的多元化表現方式
(一)直接運用
由于近年來對傳統圖形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很多的設計師在現代設計中直接加入傳統圖形元素,特別是在現代的招貼設計中。黃梅挑花的圖形整體性強,寓意深遠,容易得到設計師的直接運用。然而并不是所有設計師都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能夠清晰地了解傳統圖形背后強大的寓意,這樣就會出現一個弊端,就是把傳統圖形隨意運用,讓人產生視覺疲勞,甚至是產生反感的心理,不明白主題到底要表現的是什么。但是在對傳統圖形的直接運用中,如果圖形與主題選取恰當,賦予圖形新的價值,將是一個成功的設計。黃梅挑花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可把幾個元素巧妙地直接組合起來,形成獨特的視覺語言,讓國人看到倍感親切,外國人則會感到奇特新穎,突出其濃郁的地域特色與人文氣息,這樣才能把本土設計傳到異國,使其走向世界。
(二)打散再構
打散再構就是先對原始的形態科學地進行分解,然后再將其元素按照美學構想重新排列,創造出與原來完全不同的形態,并將其含義進行延伸。通過分解黃梅挑花圖形元素,提煉或截取基本圖形元素,然后組成新的圖形,賦予它新的意義,或將各種圖形元素在保持原形的基礎上打散重組,構造出新的整體形態。可利用變奏、錯位、夸張、有序、隨機的組合,變化出具有內涵和美感的圖形,這樣從不同的維度去剖析黃梅挑花的內部結構和外在特征,把一個具象的圖形加工提煉出符合構思需要的圖形,構成新畫面。
(三)化繁為簡
化繁為簡的表現手法可以作為對黃梅挑花再創造的手段,雖然說黃梅挑花是通過主觀意識對自然的摹寫,但畢竟農婦不是設計師,大多沒有現代設計師專業的知識和先進的想法,保留下來的圖形陳舊并且結構有些繁瑣,從現代審美出發,就要對挑花進行提煉、簡化。化繁為簡是用減法,把圖形中復雜的、浮夸的、非本質的部分去除,保留最精簡具有典型意義的圖形。經過簡化的形象,造型簡潔明快,形象特征鮮明,符合現代審美的標準。在對挑花圖形進行改變和處理的時候,用化繁為簡的方法提取圖形元素中最具有典型意義和視覺效果的元素,并運用抽象、夸張、變形和重新組合等方法,以達到重塑的效果。另外,以幾何抽象形態對原始圖形加以演化,使原始形態得以轉化,變得更加簡潔、凝練,更富有現代形式美感。
(四)老形新塑
老形新塑的手法就是以民間傳統圖形的原形作為創意的思想源泉,加以現代圖形設計的構成方法原則進行變形、改造,最后轉換成一種新的圖形,從現代人的審美眼光出發,賦予它新的造型意義,這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創新。民間保留下來的藝術經久不衰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給我們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在老形新塑的創新過程中,可以大膽利用置換、聯想、異影等構成手法來達到預期效果。對黃梅挑花圖形進行老形新塑,一方面是對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另一方面是對吉祥圖形與現代設計形式巧妙結合的實踐和探索。吉祥圖形具有穩定性,它注重傳統民俗文化而不崇尚時髦的特色,是我們在創新過程中應加以關注的。通過吉祥圖形的寓意與現代圖形的解構方法相結合,創造出符合當今審美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圖形,不僅能發揚本民族的文化,還能影響人們的情感,對現代快節奏的社會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劑。
(五)色彩新繪
黃梅挑花的色彩經過歸納和提煉,有著鮮明的個性,這種配色或淡雅,或強烈,或古樸,或莊重。黃梅挑花的藝術色彩由材料、形式、傳統文化決定,所以它追求的是營造一種大氣、質樸、吉慶、熱鬧的氛圍,具有一定的色彩象征意義。民間設色有著鮮明的風格特點:首先,軟硬兼施,即把大紅、深綠、深藍、黑色稱為硬色,把淡灰或粉綠、粉紅、淡黃一類稱為軟色,這就是畫訣提到的“軟靠硬、色不愣”。其次,進退有方。黃梅挑花在造型上透視與陰影運用得較少,但色彩的透視變化規律與進退運用得很多。最后,喜形于色,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黃梅挑花用色喜歡喜慶、熱鬧、吉利。通過對黃梅挑花的觀察、分解,可以運用色彩規律提煉傳統藝術,經過重構黃梅挑花圖案產生一種新的內容與形式,使挑花元素得到進一步的升華,起到色彩新繪的作用。
(六)寄意于形
黃梅挑花與生俱來的純粹感與質樸美扎根于中國傳統文化這片土壤中,具有土生土長的中國味,為現代設計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以平面設計作為黃梅挑花的新載體,使回歸情結在平面設計當中得以彰顯、得以貫徹。傳統民間藝術呼喚出了這種回歸情結,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國內民眾去了解本土文化,在面對外來文化的沖擊時,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盲目跟風、崇拜。我們要了解呼喚回歸情結,不是對傳統圖形的照搬照抄,而是對傳統的實用功能、材料結構和富于美感的形式符號加以新的科技方法,從而表現現代平面設計風格。
綜上所述,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和各領域的跨界,新的藝術形式的誕生,拓寬了設計師的創作語言和創作思路。當代設計師肩負的責任就是去尋找新的渠道,開拓設計之路,使傳統藝術得到延展并和現代藝術碰撞擦出火花。對黃梅挑花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研究不是簡單地照搬歷史原貌,而是應基于民族傳統藝術和設計造物觀,對挑花的各種圖形進行深入剖析,并結合現代設計理念和技術條件將黃梅挑花創造性地再現于當代的文化語境中,使其得以傳承。我們要發揚本土的民族文化,開拓創新,讓黃梅挑花藝術的文明長河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尋勝蘭.源與流: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設計[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7.
[2]鄭衛國.黃梅縣非物質遺產保護項目系列叢書·黃梅挑花[M].武漢:長江出版社,2008.
[3]周乙陶.經濟轉型時期的民族傳統手工藝[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58-61.
[4]方園.論湖北黃梅挑花藝術[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6):162-165.
[5]李菡,吳妍.黃梅挑花的詩意表達[J].美術教育研究,2012(2):55-56.
作者單位:
平頂山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