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摘要】本文基于近些年對山東省農業經濟增長趨勢的簡單了解,闡述了目前山東省農業經濟與商貿流通的發展狀況,針對其中商貿流通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建模型與指標選取、變量描述統計、實證結構等驗證分析,從而提出了有效的對策建議,達到商貿流通業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目的。
【關鍵詞】商貿流通? 農業經濟? 指標選取
引言:隨著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山東省作為農業大省,在整體農業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商貿流通業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針對山東省農業經濟發展的特點,對其進行實證研究,能有效為政府和國家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為發展山東農業經濟奠定良好基礎。
一、目前山東省農業經濟與商貿流通的發展狀況
2018年我國農業生產總值為61452.60億元,同比下降0.43%,其中山東省的農業生產增加值為4950.5億元,同比增長2.6%,糧食總產量1063.9億斤,同時也是連續五年過千億斤,產地總面積457.1萬公頃,增長22.0%。雖然數據呈上升趨勢,但是相對于全國范圍內來說,山東省的農業發展仍處于較低水平。根據商貿流通總額與農業生產總值對比呈現出的變化趨勢可知,目前兩者還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且農業經濟發展已經跟不上商業流通的發展速度,而商貿流通能起到推進山東省經濟發展的作用,同時也是促進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因此,必須加強商貿流通業的建設,充分發揮其作用和價值,對推動山東省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二、山東省在農業方面發展商貿流通業存在的問題
商貿流通業的實質就是進行商品流通以及為商品流通提供有效服務的產業,能有效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以及轉變產業結構,而目前山東省在農業方面發展商貿流通業中仍存在以下幾種問題。
第一,沒有符合社會現代化發展要求,建立健全商貿市場體系。由于山東省商貿流通業起步比較晚,仍處于發展中階段,導致總體的商貿市場體系建設緩慢,具體表現為山東省省內城市與鄉村之間商貿體系分割嚴重,與此同時城區內部商貿市場也沒有與企業之間形成連續縱向的構成體系,沒有充分利用現代化商貿理念和相關市場流通設施,從而出現較為嚴重的農業發展滯后現象。
第二,缺乏相關理論依據,同時山東省政府沒有對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政策、經濟投資、產業規劃以及扶持力度等方面進行高度重視,導致了相關執法監管影響力與群眾的認知程度較低,在此基礎上,沒有有效的理論依據支持,導致整體商貿流通行業的根基不穩,不利于農業經濟產業結構布局的建立以及合理分配,對農業經濟的有效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三、商貿流通業對山東省農業經濟增長影響實證分析
(一)模型建立與指標選取
針對商貿流通業自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對山東省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想要切實有效的對其進行論證分析,則需要通過模型建立的方法,通過運用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通常被稱為C-D生產函數,得出商貿流通與農業經濟在坐標系中相對應的數值,從而得出其對山東省農業經濟增長的具體影響,而這種方式在經濟增長理論中已經被廣泛應用和認可,其基本函數形式是:Q=AKαLβ,其中,Q代表的是總產出量,技術水平和產業結構等影響因素則是用A代表,K和L分別代表的是資本和勞動的投入量,α與β則代表的是不同參數值,在此情況下,還需滿足0<α,β<1的條件。
由于影響農業經濟增長的因素種類較多,所以在以C-D生產函數為基礎模型建立的同時,不斷加入可能導致商貿流通業發展變化的解釋變量,改變相關參數,取得方程兩邊的對數,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入與農業的資本與勞動投入的相關控制變量,才能有效建立商貿流通與農業經濟增長影響的最終模型。而在對山東省農業經濟增長問題進行分析時,設定AGDP為農業總產出,則相應的可以得出生產函數:AGDP=AKαLβ,而其中影響農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機械化水平、資金投入和人力資源,因此需將其作為模型中的控制變量,最終得出的函數方程式為: lnAGDPt=lnA+αlnKt+
βlnLt+φlnMDDt+xlnAMEt+εt,其中AME代表農業機械化水平,RHC 為農村人力資本,ε為誤差項。
通過對計量模型的建立與分析,通過商貿流通與農業經濟增長的參數之間的關系對比,根據對各種數據可行性因素的影響分析,實證檢驗出其對農業經濟增長產生的實質性影響。與此同時考慮到以國內生產總值作為衡量農業經濟增長指標存在重復性計算等問題,因此選取了農業的增加值作為衡量指標與標準,以近些年的統計數據為依照,方便對商貿流通與經濟增長之間數據的收集。
(二)變量描述統計性分析
對模型中的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能有效對其的發展水平、特征及狀況進行精細認識和了解,以此獲得解釋與控制變量的樣本容量、最大值與最小值、平均值以及標準偏差等統計特征具體的參數數據。根據變量之間存在的不穩定性以及可控性,針對各種變量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帶來的影響,建立相應的、且具備描述性統計特征的變量參數表,以此為依據進行分析對比。
在此基礎上,為了對商貿流通業與農業經濟增加值之間的關系進行科學、準確的判斷,同時明確商貿流通業對農業經濟增長起到的關鍵作用和影響,須通過有效手段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表達。具體方式可以通過繪制總產值與現代流通商貿發展之間關系的散點圖,展現出其相關性的特質,從而進行有效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在圖表中,橫軸與縱軸分別表示商業貿易流通與農業增加值,由散點走勢可以看出雙方之間存在的明顯聯系,依據散點圖的表示,可以對相應數據進行表格歸置,對相應系數與標準誤差的不同解釋變量進行綜合比對,從而可以直觀的發現山東省省內商貿流通業與農業經濟增加值之間存在正相關增長關系。
(三)實證結果分析
以總結商貿流通對山東省農業經濟增長影響為目的,充分利用模型、指標等板面數據,對農業經濟增長趨勢在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影響下進行實證檢驗。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運用豪斯曼檢驗方式,選擇適宜的模型,具體分為隨機效應與固定效應兩種模型方式。通過相應計量軟件對山東省的人力與勞動投入、機械化水平、農業增加值與商貿流通業等因素進行實證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可知,多種元素與農業經濟增長均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在此基礎上商貿流通的二次方還通過了10%的顯著性水平檢驗,進一步促使商貿流通增強生產與消費之間的關系,促進農產業向外省運輸流通,提升農產品的流通質量和效率,充分發揮出農產品的真正價值。與此同時,實證結果還顯示出資本投入、勞動投入與農業增加值之間呈正相關關系,分別通過1%、10%的顯著性水平檢驗,切實體現出山東省農業經濟增長的全面性,但是其中人力資本與農業增加值之間的關系,從散點分布圖中可以明顯看出發展動向走勢幅度較小,因此人力資本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沒有明顯效果。
四、商貿流通業對山東省農業經濟增長的對策建議
(一)實施協調發展戰略,積極培育產業主導
山東省想要切實發展農業經濟,就要大力支持商貿流通產業,積極培育集約化農業產業,運用合理有效科技手段構筑商貿流通集聚的新平臺,通過聯合企業、市場,開拓農業發展渠道,在此基礎上還要對體制機制進行有效創新,在保障農產品質量的同時,實現農產品的動態高效率流向,解決了農戶運輸難、推廣難的問題,不僅有效的降低了流通成本,還能在一定條件下滿足企業與市場的需求,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將農業的擴散作用發揮出最大效能。
(二)加強市場監管力度,推動企業創新發展
想要有效推進商貿流通業對山東省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必須建立在響應國家號召的基礎上,實現城鄉發展戰略,并充分發揮政府積極引導與能動作用,重視對商貿流通產業的合理規劃,并保障其時效性、適用性以及權威性,對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農產品進行嚴格檢查,保證農產品的質量,促使形成一定程度的約束機制,不斷加強市場監管力度,積極主動的增強對農產品產業結構的優化,從而營造出良好的市場氛圍。推動企業創新也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以推進農業需求為出發點,運用科學技術不斷拓展商貿流通運輸方式,加快農副企業的市場轉型,促進企業與農業之間構成和諧發展的新局面。
(三)推進電子流通方式,加快調整產業結構
針對商貿流通的方式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對流通方式需不斷創新發展,融入科學技術,實現商貿流通產業科學化、現代化發展。加快商貿流通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不僅能對提高流通質量和水平,還能在拓寬流通渠道的基礎上,降低流通成本,切實提高農副生產企業的實際利潤,從而增強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在市場份額中占據較大比重,起到穩固地位的作用。比如:在農副企業在進行農產品運輸管理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在滿足需求的條件下適當對相關管理系統或運輸系統進行引進或研發,提高商貿流通的運輸效率。
五、結論
通過實驗研究表明,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資本與勞動的投入,以及商貿流通的發達程度,農業機械發展水平也對農業經濟的增長產生一定影響,在此基礎上,商貿流通業能有效調整農業的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效率,拓展流通方向,促進山東省農業經濟的增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婷,許堅.新常態下商貿流通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J].價格月刊,2017(10):54-58.
[2]黃亞林,王歡.商貿流通業發展對我國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6(03):153-154.
[3]范天宇,孫慶祥.商貿流通業對山東省農業經濟增長影響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3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