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
張桂梅今年63歲,她早年來到云南支邊,成為麗江華坪縣一所中學的老師。為實現“高素質的女孩——高素質的母親——高素質的下一代”良性循環的文化扶貧目標,張桂梅歷盡艱辛創辦起國內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12年來,已有1800名大山里的女孩從這里走進大學,改變了命運。
為女童尋找出路
張桂梅是黑龍江人,當年跟隨姐姐到云南中甸林業局支邊。1983年,張桂梅被調到子弟中學任教,教學實踐中,她深感學識不足,考到麗江教育學院中文系讀書。在那里,張桂梅認識了后來的丈夫。1990年,張桂梅在大理喜洲一中結婚,婚后生活甜蜜而幸福。殊料,5年后丈夫患了胃癌,最終撒手人寰。
丈夫去世后,張桂梅申請調到了麗江華坪縣民族中學任教。她發現華坪的教育環境和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甚遠。學校女生數量不僅少,而且有的女孩讀著讀著就不來了,張桂梅走進大山進行家訪,才弄清女孩輟學的原因,是因為父母普遍不重視對女孩的教育,張桂梅當時兼任華坪兒童福利院的院長,福利院里有不少健康女孩被父母遺棄,也就是這幾件事情,讓她下定創辦一所女子免費高中的決心。
華坪縣教育經費本來就很緊張,專門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在社會各界的資助下,麗江市和華坪縣各出資100萬元,支持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
2008年8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9月正式招生開學,上級任命張桂梅擔任校長,16名教職員工也加入了張桂梅的學校。
山里的女孩也能上大學
華坪女子高中首屆共招收女生100名,這些孩子的家均在大山深處。開學第一學期,有4個女生退學,張桂梅進行了家訪,其中有一個女生說是課程太難,學不會,張桂梅說學不會不用急,咱們慢慢來,張桂梅讓老師多輔導她,即便將來考不上大學,拿個高中畢業證也好啊!經過張桂梅多方做工作,最后勸回來兩名同學。
讓張桂梅沒想到的是,2012年春季開學后,教師一下走了8個,只剩下8名教師,人手太少,學校各項教學無法開展,由于女子高中待遇不高,教學環境一般,臨時招聘教師也找不來人。學校辦不下去了,教育局做出決定,華坪女高的學生可以轉入其他學校免費就讀。
張桂梅無奈地整理資料辦理交接手續時,發現剩下的8位老師,其中6位都是共產黨員,就把他們召集到一起,說在前線打仗,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如今,學校還有7個黨員,難道都想做逃兵嗎?張桂梅一番話,把其他黨員的責任感激發起來了。就這樣,張桂梅和黨員們同心協力,繼續維持學校的運轉。
有了黨員們的堅守,張桂梅又想盡辦法吸收了幾個有責任感又能吃苦的教師加入進來。辦學成績能不能得到認可,最直觀的是兩年后的高考成績。為了讓孩子們考上大學,張桂梅和同事們都拼了。
2011年7月,華坪女子高中有14名同學被二本院校錄取,2019年8月,華坪女高118名畢業生一本上線率達到40.67%,本科上線率82.38%,排名麗江市第一。2020年高考,雖受疫情影響,本科上線率仍穩居麗江市第一名。華坪女高的畢業生中有多人考入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名牌高校,張桂梅的愿望是早日能把孩子們送入北大、清華等學府。
讓文化脫貧理念扎根大山
2020年華坪女高高考成績仍超過往年。159人中,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線以上70人,除了9人達到專科線外,其余150人全部上了本科,本科上線率仍排在麗江市第一位。
張桂梅的辦學成績越來越好,身體卻越來越差。她經歷過兩次大手術,肺部也有病灶,患有肺氣腫、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10余種疾病。張桂梅無兒無女,也沒有家,學校就是她的家。6年前,張桂梅的胳膊疼得抬不起來,無法板書,只得停止授課,轉而當起學校的后勤,張桂梅是校長,也是保安,手電和小喇叭是經常隨身帶的物品。每天早上,張桂梅用小喇叭吆喝女孩們起床上課,夜里還要巡視一遍校園,檢查水、電安全后才休息。晚上張桂梅和孩子們睡在一起,床位在宿舍門口,外邊有動靜她能很快出去處理。
現在張桂梅的身體越來越糟糕,但她只要忙起來,就能忘掉身體的不適。雙休日,學生們回家,張桂梅堅持家訪,把文化脫貧的理念帶進大山,只有讓女孩們都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真正脫離精神和物質上的貧困。
辦學十年來,張桂梅每年都獲獎,獎金也一年比一年高。張桂梅無兒無女,政府給她發的工資和獎金她都捐了出去。張桂梅把獲得的5000元獎金,一次性繳了黨費;把3萬多元的獎金,一部分捐給災區,一部分捐給了農村貧困的老黨員。2019年,張桂梅把獲得的“興滇人才獎”獎金30萬元,捐給了政府,用于興建山區一所貧困學校。
榮譽獲得越多,張桂梅對自己的要求越高。最近,她又起草了一份《關于華坪縣貧困女子高中的設想與規劃》。規劃中,張桂梅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華坪縣女性“高素質的女孩——高素質的母親——高素質的下一代”良性循環。
張桂敏立了個規矩,凡女子高中畢業的學生,不允許回來看望她。這么多年,從華坪女高考上大學的有上千個孩子,她們對女高改變自己的命運心存感激,也知恩圖報,但張桂梅不想讓她們為此背上包袱。
張桂梅雖然也想念從華坪女高走出去的孩子們,也想和她們親近,但她還是硬著心腸避而不見。張桂梅不想讓孩子們惦念女高為她們做了什么,只想讓她們不要背上感恩的包袱,帶著輕松的心情飛得高高的,走得遠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