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無人區,“一天四季”,地形環境復雜。就算經過專業訓練的隊伍,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也很難走出無人區。輕則挨餓受凍,重則命喪高原。此外,無人區各類野生猛獸眾多,曾有“驢友”在橫穿西藏羌塘地區時遭遇狼群,至今尸骨難尋。
入夏以來,青海可可西里等高原無人區發生多起游客失聯、失蹤甚至死亡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調查發現,探秘無人區不知不覺已成為一種極限挑戰。只是,莽撞舉動可能帶來的風險,許多人似乎還不清楚。
擅闖頻發,悲劇不斷
不久前,南京女大學生黃某獨自進入可可西里無人區后失蹤,搜救工作進展牽動網友們的心。經過約20天的搜尋,警方在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清水河南側無人區相繼發現黃某的身份證、學生證等隨身物品及遺骸。
今年入夏以來,連續發生了多起游客闖入高海拔野外無人區被困事件。
據云南省公安廳通報,兩名四川籍游客6月29日擅自離開云南玉龍雪山景區,穿過雪山下的原始森林,在海拔4100米高崖壁被困,萬幸當晚被民警解救。
青海格爾木市公安局介紹,兩名河南籍男性7月上旬在玉珠峰附近走失,救援隊伍冒雪在玉珠峰北坡海拔4720米位置找到兩名失聯男子,連夜送至醫院。
西藏警方通報,7月26日,一名男子在拉薩市郊海拔5080米野外露營,被困10多天,救援人員徒步翻越3座海拔超過4600米山峰,才救出該男子。
實際上,從2015年以來,新疆阿爾金山、青海可可西里和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地多次發布公告,禁止一切單位或個人開展非法穿越活動。然而,游客擅闖這些自然保護區、野外無人區的情況仍時有發生。“多的時候一年會出現10多次。”青海省海西州藍天應急救援中心理事長謝文淋說。
風景美如畫,背后兇險大
氣勢恢宏的無人區美景,對戶外愛好者一直有著強大吸引力。許多戶外論壇不惜篇幅介紹可可西里、羌塘等無人區的穿越路線,還會以“到無人區可以找回失落的自我”等詞句大肆渲染。
然而,這樣的介紹往往忽視了無人區暗藏的重重風險。具體說來,這樣的風險至少有三個方面:
一是自然條件極端惡劣。以可可西里無人區為例,這里氣候極度惡劣,天氣變化無常,“一天四季”;地形環境復雜,地表90%為凍土,沼澤和濕地居多,淡水缺乏,更不必說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0℃左右,空氣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區一半。
“就算經過專業訓練的隊伍,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也很難走出無人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可可西里管理處索南達杰保護站副站長龍周才加介紹,不少來此探險的年輕人就是因為對極端環境不熟悉,受困野外,常有人出現高原急性癥狀甚至高原腦水腫,“輕則挨餓受凍,重則命喪高原”。
二是各類野生猛獸眾多。無人區往往野生動物數量極大,狼、豹等食肉猛獸不時出沒。僅在阿爾金山地區,就有野生動物359種,其中不乏馬熊、豺等雜食類、食肉類動物,這對擅自闖入的游客來說極其危險。資深“驢友”沈浩表示,在野外一旦遇到大型猛獸幾乎就等于送命:“曾有‘驢友在橫穿西藏羌塘地區時遭遇狼群,至今尸骨難尋。”
三是搜索救援難度極大。無人區面積廣闊,游客一旦失聯后往往難覓蹤跡。為搜救在可可西里失蹤的黃某,無人機搜索范圍達1000平方公里,救援人員在高海拔地區每日徒步超過20公里。“雖然投入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但能夠找到遺骸也算是運氣。”謝文淋說。
“說走就走”,理應受到規制
近年來,隨著越野和探險等戶外運動興起,探秘無人區也成為一種時髦。不過專家嚴肅指出,擅闖無人區除了會付出生命的代價,還會對無人區的自然生態造成不可修復的破壞。
可可西里卓乃湖保護站站長秋培扎西介紹,可可西里、羌塘等無人區都是青藏高原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基因庫,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價值,再加上高寒地區植被生長困難,生態環境極其脆弱,“這也是多次發布禁止穿越的重要原因之一”。
“你在可可西里無人區里留下一個腳印,大自然可能需要上千年的時光才能修復。”龍周才加說,“任何擅闖行為,都可能給這片‘人間凈土造成難以估量的破壞。”
僥幸走出無人區,就能感受到心靈被凈化嗎?曾穿越羌塘無人區的楊柳松如此寫道:“事實上,走出荒原沒有想象的幸福感,或是什么成就感,甚至有一種輕度的抑郁和迷茫。”
專家普遍認為,對擅闖無人區的危害還需要加大宣傳,引導人們形成對無人區生態價值和探秘風險的正確認識。同時也應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規成本。
目前,依《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相關規定,擅闖無人區的處罰過于輕微,與救援的高額投入形成巨大反差,這一局面需要盡快扭轉。黃山等景區規定,游客擅自進入未開發、未開放區域,陷入危險狀態,應由旅游活動組織者及被救助人承擔相應救援費用。類似“有償救援”的做法,無人區管理可以借鑒。
曾帶隊登頂珠峰的中國地質大學教授董范表示,如果有心嘗試戶外探險,也要合法合規、在向導充分指導下開展,“切勿頭腦一熱,說走就走,使戶外探險變成盲目冒險”。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