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年輕干部陸續走上重要領導崗位,一些甚至得到火箭式提拔。每當報道一些80后和90后擔任了鄉鎮的領導干部,甚至是縣處級及以上的領導干部時,總會引起人們的熱議,被民眾質疑。這是為何?
民眾在質疑什么
民眾質疑主要有三點:
年不配位。一是同樣年齡的公務員很可能仍然是科員,而這些年輕干部則已經擔任科長甚至處長;二是他們可能在一個崗位上任滿一個周期甚至不滿一個周期就升遷,這與普通公務員任滿一個甚至多個周期才升遷形成鮮明對比。
能不配位。這些火箭式提拔的干部皆有某些共性,或來自985高校,或來自某個系統。但無論是哪種晉升方式,人們都會懷疑他們的能力,和真正的行政管理崗位要求是不一樣的。按照現有的官員晉升慣例,升任某個地方的行政長官,一般在行政系統中有長期歷練,甚至有的規定在下一層兩個崗位分別干滿一個任期。
德不配位。無論是黨的法規還是有關公務員的法律,對官員的倫理規范都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在官員升遷中也把群眾評議列為必要的選項。這些年輕干部在某任上工作很短的時間就調離,或暗示他的晉升不僅僅在于能力與職位不匹配,也在于德不配位,既沒有在當地干出一番政績,也沒有在官場和群眾中贏得聲譽。
反映了公眾對分配正義和程序正義的期待
人們質疑年輕干部尤其是火箭式提拔的干部,反映了公眾對分配正義和程序正義的期待。分配正義指結果的公正,程序正義指決策程序是否公正。程序正義往往影響分配正義。我們選拔官員的方式,基本上靠領導推薦、組織部門考察,除了取得相關政績外,還需要與上級部門搞好關系。人們質疑這些年輕官員,或是擔心以領導賞識或其他因素替代了嚴格的選拔程序。
火箭式提拔的干部中,有不少來自選調生,他們與普通公務員選拔以及晉升有明顯區別:他們的人事關系往往列入另外一套系統,由上級部門掌握。盡管與該干部一起工作的同事甚至是領導對他的評價影響他的升遷,但是上級部門的決策是最重要的。當地的官員也知道這些干部來此地鍍金,走過場,因此當地的群眾評價也往往走過場。
如何保證人崗匹配
由此可見,要通過完善相關制度規避不合理的選拔,保證人崗匹配,確保合適的人被選拔到合適的崗位上。
其一,對火箭式提拔的干部應該有更嚴格的要求。以能力為例,其必須在崗位上取得亮眼的成績,才能夠被提拔。換言之,制度保證的是不讓人才埋沒,但首先必須保證他是人才。
其二,在同等條件下,如果候選的干部差不多,那么應該選擇更合適的人。
其三,要改進現在的群眾評議流于形式化的問題,要使群眾敢于評議,讓評議的聲音真正發揮作用。
其四,對選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嚴格實行獎懲制,真正使能力和道德水平高的干部得到提拔,而對那些素質不高的干部進行懲罰。如越級提拔的一些干部,一旦發現其能力確實不高,應該回到原有的級別,甚至降級。對負有推薦之責的干部也要進行相應懲罰。
(《人民論壇》2020年8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