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亞棟

2020年8月11日,華融公司原董事長賴小民受賄案開庭,其被控受賄17.88億余元。涉案財物形式不同,紀檢監察機關的追繳方式也有所不同。賴小民17億余元涉案財物是如何追繳的?
2020年8月11日,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賴小民站上被告席。
當天,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賴小民受賄、貪污、重婚一案。針對賴小民的起訴書指控,2008年至2018年,被告人賴小民直接或通過他人索取、非法收受相關單位和個人給予的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7.88億余元,其中1.04億余元尚未完成收受。此外,賴小民還利用職務便利,伙同他人非法占有公共資金共計人民幣2513萬余元。
截至目前,賴小民案涉案財物近17億元已追繳到位,剩余款項因涉其他在辦案件正在追繳中。
賴小民的巨額貪腐資產到底有哪些
從接受審查調查到案件開庭審理,賴小民案備受關注。
“我們也曾經辦過多件金融領域的案件,但是都不像賴小民所貪財物數額、危害程度、犯罪情節、犯罪手段這般觸目驚心。”2020年1月,電視專題片《國家監察》披露了一些細節,專案組在北京某小區發現了賴小民藏匿贓款的一處房屋,里面有多個保險柜,存放的現金達兩億多。賴小民為了逃避調查,都是要求行賄人用現金交付,收錢后他自己開車來這處房子,親手放到保險柜里,路上還會特意多繞幾圈,以防有人跟蹤。他和一些關系密切的知情人說到這處房子都是用暗語,管它叫做“超市”。
賴小民實際收受的高達17億余元的涉案財物,并非都是藏在其所謂“超市”里的巨額現金,其構成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現金,還包括大量房產、股權、名貴字畫、高檔汽車、黃金制品、珠寶首飾等。辦案人員介紹:“賓利、奔馳……一個地下車庫那幾輛車都是他的,都是百萬級的豪車。”
作為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的賴小民,屬于國有企業管理人員。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干部監督室副主任陳清浦分析說,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金融領域資金密集、資源富集。作為國有金融企業“一把手”,賴小民手握大量金融資源,權力集中,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情況下獲取了巨額非法利益。賴小民個人極度貪婪,無視黨紀國法,也是其形成巨額貪腐的重要因素。
全力追繳涉案財物,最大限度挽回損失
紀檢監察機關堅持違紀所得和違法所得一起查,不法利益和國家損失一起追,努力做到應追盡追、顆粒歸倉。
“如果我們辦一個案件只查清了事實,而沒能為國家、集體挽回經濟損失,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案件,老百姓也會不滿意,還可能導致腐敗分子產生‘犧牲我一個,幸福全家人的僥幸心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銀保監會紀檢監察組副組長李艷茹說。
近年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陸續制定出臺了《中央紀委機關涉案款物管理工作操作規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措施使用規定》《國家監察委員會與最高人民檢察院辦理職務犯罪案件工作銜接辦法》等,細化涉案財物的查扣、移交、保管、處置、監督管理各個環節,對工作全流程進行嚴格規范。
“涉案財物一般包括大額現金、貴重物品、銀行卡、存折、票據、合同、房產、汽車、貴金屬、玉石、字畫等,其形式不同,紀檢監察機關的追繳方式也有所不同。”李艷茹介紹了4種常見的追繳方式:
一是直接收繳。對于腐敗分子收受的錢款、銀行卡、理財產品等,經與司法溝通協商,全部隨案移送。
二是拍賣追繳。對于車輛、家具、貴金屬、字畫文物、大型擺件等,請專業機構進行鑒定,按鑒定價格先行移送錢款。對可流通變現的物品,進行拍賣處置,委托三級以上資質拍賣行或第三方平臺進行拍賣,所得錢款上繳國庫。
三是督促退繳。對于未足額上繳的涉案財物,通過思想教育要求或責令本人、親屬、相關涉案人員足額退繳。
四是挽回損失。在查辦案件的過程中,如果發現黨員干部通過職務影響收受財物,同時給國家造成了經濟損失,還要一追到底,督促有關部門挽回經濟損失。
賴小民案涉案財物數量大、種類多。據賴小民案專案組介紹,審查調查過程中,審查組依法對賴小民辦公室、住宅、財物藏匿地等涉案場所進行了搜查,對涉案現金、貴重物品、房產、文件資料等進行了查封、扣押,對相關銀行、證券、保險賬戶進行了查詢、凍結。對不便搬運、保存及價值不大仍需進一步核實的部分物品原地封存。審查期間,相關涉案人員主動上繳了部分涉案財物。審查組全力開展追贓工作,加強與公安機關、銀保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華融公司的協調溝通,多措并舉對資產、資金進行變現、追繳。
紀檢監察機關對已查封、扣押、凍結的賴小民犯罪所得財物,隨案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系違紀違法所得的,由紀檢監察機關依紀依法收繳,上繳國庫。
以“三不”一體理念思路推進金融反腐
“賴小民案涉案款物之多、金額之大讓人觸目驚心。這表明,當前金融領域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任重道遠。紀檢監察機關依規依紀依法嚴肅查處該案,釋放出黨中央有腐必反、有貪必肅的堅定決心,不論涉及什么人、不論涉及金額有多大,只要觸犯了黨紀國法,都將一查到底,絕不姑息遷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銀保監會紀檢監察組組長李欣然說。
金融領域腐敗往往與金融市場風險交織在一起,一旦處理不當容易誘發系統性風險,對金融安全造成極大威脅。“金融領域反腐必須精準拆彈,要嚴格防止在金融反腐中引發次生風險。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直接領導和銀保監會黨委全力支持下,我們在賴小民案的查辦中,按照‘三不一體推進的思路,堅持從查清事實、追贓挽損、防控風險、彌補漏洞、重塑生態五個方面同步發力,既維護了黨的隊伍的純潔性,維護了紀法的嚴肅性,也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體現了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李欣然說。
賴小民案暴露了金融領域的制度和監管漏洞,警示必須加強監督,特別是要加強對國有金融企業“一把手”的監督,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