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過一些簡單醫護包扎知識的山邊悠喜子隨著解放軍轉戰南北,先后參加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等。部隊經歷讓她不斷成長,也讓她深刻感受到人民軍隊的偉大。退休至今,為了讓日本民眾了解真實歷史,她一直致力于揭批侵華日軍暴行。
今年91歲高齡的山邊悠喜子是一名日本籍的解放軍老戰士。75年前,16歲的她參加了中國東北民主聯軍。隨后,她跟著這支部隊整整8年時間,走遍了全中國。而這一切,要從1942年說起。
切身體會到了戰敗的滋味
“到處都是煙塵,整個天空都是黑色的,電線桿上都掛著尸體。幼小的我拼命喊著‘爸爸,你快把那人從電線桿上放下來,帶回家我來看護他……”回想起78年前在中國東北看到的那一幕,山邊悠喜子依然感到觸目驚心。
1942年4月26日,侵華日軍控制下的本溪湖煤礦發生瓦斯大爆炸,滾滾黑煙從井口噴出,巨大的沖擊波將工人拋出。爆炸后,日本人為保護礦產,下令停止向井下供風,最終導致約1500名中國礦工死亡,造成了世界煤炭工業史上傷亡最慘重的事故。
當時,13歲的山邊悠喜子跟隨父親從東京到本溪不久。她的父親是電話通訊技術員,被日本政府派到本溪工作。
“當時的我不明白什么是侵略。只是天真地問爸爸,為什么死的中國人比日本人多那么多。”山邊悠喜子回憶說。
山邊悠喜子在本溪生活了3年后,日本投降。作為日本平民的她,切身體會到了戰敗的滋味。“家里沒了電,沒了暖氣,更沒了吃的。”她回憶,當時,父親所屬公司的中國人送來食物,一家人才活了下來。
“無論走到哪里,解放軍都和老百姓在一起”
后來,家里來了衣服上貼著“東北民主聯軍”標志的中國人,說他們要開展新工作,請山邊家去幫忙。父母有顧慮,但山邊悠喜子執意要報名。
“我說‘中國人給了我們吃的,他們是好人,最后爸爸才同意我去看看。就這樣,我手里拎了一個裝了兩件衣服的小袋子,就去本溪火車站對面的招兵辦公室報名了。這就是我參軍的第一天。”山邊悠喜子參軍后才知道,包括她的同學在內,有幾十名在本溪的日本人都參加了民主聯軍。
1948年,山邊悠喜子所在的部隊整編為東北野戰軍,一年后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
從東北到平津、再到漢口、桂林、南寧……學過一些簡單醫護包扎知識的她隨著解放軍轉戰南北,先后參加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宜沙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等,積極救治傷員。
“這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光。”山邊悠喜子說,部隊經歷讓她不斷成長,也讓她深刻感受到人民軍隊的偉大。
“部隊內部非常民主。每次戰斗前,指揮員都與戰士開會,講戰斗的意義及研究如何部署。戰士們也因此積極參加戰斗,非常勇猛。戰斗結束后總是開會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戰斗力。部隊還經常開訴苦會,宣傳革命道理,使我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山邊悠喜子說,“我們走到哪里都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歡迎。看到老百姓在高粱地里干活,我們脫下軍裝就幫忙;看到老百姓做飯,我們也幫老百姓做。我一直想知道解放軍為什么這么厲害?后來找到了答案,因為無論走到哪里,解放軍都和老百姓在一起。”
持續揭批侵華日軍暴行
全國解放后,上級決定讓山邊悠喜子復員。1953年3月,她回國與父母團聚。
1984年,已經退休的山邊悠喜子決定再去中國。她說:“我要重新學習歷史。在日本學校教的歷史和歷史真相不同。”
得知她在部隊時的指導員在長春任白求恩醫科大學副校長后,她馬上赴長春找他,并擔任了該大學的日語教師。
山邊悠喜子回憶:“學生們非常熱心,一下課就到我宿舍來問日本的事,要全面了解日本。他們還一針見血地指出:‘為什么日本還存在外國軍隊呢?這個問題令我深思。”
一個偶然的機會,山邊悠喜子注意到一張報紙在介紹日本作家森村誠一所著、揭露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的《惡魔的飽食》。書中揭露的日軍種種罪行令她難以置信,她開始關注這支部隊的相關線索。
1990年,中國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組團到吉林、長春、哈爾濱等地進行“東北淪陷14年史”的實地調研,山邊悠喜子報名參加,并親眼目睹了侵華日軍慘絕人寰的暴行罪證,聽到了幸存者的珍貴證言。
“太慘了,我的眼淚根本止不住。”山邊悠喜子說。為了讓更多日本人了解歷史真相,她回到日本后成立了“731部隊罪證展實行委員會”,在日本舉行數十次731部隊罪行展,向日本民眾介紹侵華日軍為細菌戰進行人體實驗等罪行的證據證言。
后來,該委員會改名為日本ABC企劃委員會,即反核武器、反細菌戰、反毒氣戰團體。山邊悠喜子任副代表,為開發和保護731部隊罪證遺址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僅如此,她還致力于調查日軍遺留化武,積極幫助遭受毒氣彈傷害的齊齊哈爾民眾向日本政府索賠。
2011年7月,山邊悠喜子隨日本ABC企劃委員會成員一起到位于哈爾濱的731侵華日軍部隊遺址群,立下了“謝罪與不戰和平之碑”。
“我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對這種殘酷侵略中國的行徑,日本政府到現在都沒有一個道歉。”對于日本政府的態度,山邊悠喜子難以釋懷,“如果他們能說上那么一句‘對不起,我的心情也會好些。”
至今,山邊悠喜子都不去東京都四谷車站附近,因為那里有當年侵占本溪湖煤礦的大倉財閥蓋的樓房。在山邊悠喜子住所墻上貼著一張紙,寫著這個獨居老人的愿望:請不要對我采取任何延長壽命的措施,如果可能的話請把我的骨灰撒入大地或河流,祈禱沒有戰爭,永久和平。
(新華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