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7年5月26日,周恩來在出席中華職業教育社立社40周年紀念會時說:“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我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停頓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思想生銹。”周恩來以行動踐行諾言,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都保持著好學的良好習慣,想方設法擠出時間學習。
全面抗戰時期,周恩來在重慶主持南方局工作。在龍潭虎穴之中,他沉著冷靜、機智靈活地處理各項艱巨復雜的工作,同時也沒有放松學習。他看的書范圍很廣,哲學、科學、文藝、政治理論等各方面的書都有所涉獵。1942年6月底,周恩來因病住院。即使在病床上,他也不忘看書。7月1日,他給鄧穎超寫信:“線拆了,痛未止。夜半仍不能眠,還不能出院,望帶《唐詩三百首》及《白香詞譜》來。”
1949年5月7日,周恩來出席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并作了主題報告。他說:“學習是毛主席的一個特點。他就是日夜不息地學習,他從來也沒有感到滿足過,他常常說這方面不會還要學習,那方面不會還要學習。我們要做他的學生,就要學習他這個精神。”這種精神就是要不斷地學習,持之以恒地學習。1951年9月29日,周恩來在北京、天津高等學校教師學習會上,以自己為例再次說明學習的必要性:“拿我個人來說,參加五四運動以來,已經30多年了,也是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改造。也許有的同志會說:你現在擔任了政府的領導,還要學習和改造嗎?是的,我還要學習和改造。因為我不知道的事情還很多,沒有明白的道理也很多,所以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認識,這樣才能夠進步。”
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依然保持著學習勁頭。據當年在周恩來身邊擔任秘書的吳群敢回憶:在翻閱書籍的時候,我發現,總理看書是極其認真細致的。譬如,那本在我手里放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特別是其中第四章第二節,即關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那一節,總理在書上逐句逐字圈點畫線,還密密麻麻寫了很多批注。
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努力學習經濟管理的各方面知識,殫精竭慮抓經濟建設。1964年12月16日,周恩來在會見老朋友斯諾時說:“中國的情況復雜得很,搞了15年經濟建設,老實說,我作為總理還沒有學會呢!我們都在學習。經濟發展的規律是極其復雜的。我們認識了一些,還有更多的未被認識的經濟發展規律。15年來,我們做對的不少,也有些做錯了。人必須有兩方面經驗。人類總是不斷地實踐、總結經驗,不斷地發現、發明、創造、前進。”這段話,道出了周恩來對學習長期性的深刻認識。1962年3月2日,他對在廣州召開的全國科學工作、戲曲創作等會議代表說:“人生有限,知識無限,到死也學不完,改造不完。”
正是在“學海無涯”精神的鞭策下,周恩來雖然日理萬機,但是仍然“見縫插針”堅持學習。周恩來不但在工作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學習,即便在飛機上、火車上,他也是手不釋卷。周恩來座機機組人員回憶起他在飛機上學習的情景時說:“1959至1961年,周總理經常到各省市視察、處理工作。在飛機上,他還學習馬列和毛澤東著作,批文件,找人談話。有時從上飛機一直忙到飛機即將降落。有人統計過,周總理在近百次的飛行中,沒有一次是休息的,在幾百公里甚至更短的航程中,他也不忘閱讀書報。由此可見,他真正做到了見縫插針地看書學習。”
1972年,周恩來罹患癌癥,許多人勸他安心休息和進行治療。可出于對國家和對人民事業的責任感,他仍然不分晝夜地忘我工作,抽出時間讀書,不斷學習新知識,了解新情況。他在病中閱讀過的《毛主席詩詞三十九首》和刊有毛主席詞兩首的《詞刊》,一直放在他的床頭,直到臨終。
(朱權利薦自《老一輩革命家的讀書生活》)
關于周恩來的書,市場上一直很暢銷。小編翻閱眾多描寫周恩來的書,本期隆重推薦《周恩來與鄧穎超畫傳》(右二)一書,希望通過此書能讓大家立體了解周恩來的同時,還能讓所購之書不斷增值:
☆此書用豐富史料講述周恩來夫婦一生:以豐富翔實的歷史圖片、手跡、文獻史料,全面深入地再現了周恩來與鄧穎超從學生時代到晚年時期的工作和生活。在畫冊中,你不僅可以找到周恩來與鄧穎超超凡脫俗、無與倫比的愛情,還可以看到他們為了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終生的偉大壯舉。
☆此書收錄了200余幅全國各大紀念館館藏及著名攝影師如呂厚民、杜修賢等拍攝的大量珍貴歷史照片,其中多幅作品罕見,屬首次公開。
☆內含極具收藏價值的紀念郵票:內含中國郵政紀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紀念郵票“海棠花小版”。郵票畫冊,相得益彰,珠聯璧合,是非常少見的收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