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之后,命題水平和命題質量就成為評價學生階段成果的重要依據。考試命題更是要緊抓新課程標準和相應教材,達到優化初中地理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命題;試卷;質量
2019年11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要求嚴格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科學命題,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進一步提高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質量。
這就要求命制的試題既要考查到學生的基礎知識、相關技能,又要考查到學生的思維過程、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這就要求命題人要有較高的命制能力,合理設置科學的試題結構,命制高質量的試題。
但是如何提高命題能力?如何提高試卷質量?
第一,考綱取消了,教師的教學依據、學生的學習依據、試題命制人員的命制依據主要是新課程標準和相應教材,所以要加深對課標的研讀,吃透教材內容,每一句話、每一幅圖、每一則閱讀材料、每一道活動練習都要細細分析,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延伸學生的邏輯思維的長度。
第二,命制的試題,應該結合學生的自身生活經驗,從學生身邊的地理入手,增強情境創設的真實性、典型性,同時提高試題情境設計水平。照顧學生個體差異,有層次感,不能死摳教材,不能為考試而考試,讓考試為教學服務。
第三,命制試題時,堅持能力立意,注重地理學科思維品質的考查注重用地理圖像語言表達地理信息,注意地圖的應用,讀圖、審圖、析圖,歸納圖中信息等,強化地圖技能的運用,在地理思維方面注重對地理現象、地理過程的分析與解釋以及地理現象產生原因的分析與探究等能力的考查,注重體現地理學科特點及學科素養。
地理兼具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也是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可以與物理、化學、歷史、政治等相結合,命制試題時,可以結合相關學科,讓學生明白知識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關聯、互相影響,或是因果關系,學習地理知識不要死記硬背,要有邏輯推理,簡化難點。
第四,關注社會生活,體現時代特點,命題時關注社會生活,體現時事熱點,國家大事件,有家國情懷,有人文關懷,有文化傳承,有地理情懷。比如“江南水鄉的剪紙”“資源的循環使用”“端午節文化”“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社會熱點問題,體現出較強的時代性和文化傳承。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不僅體現出地理學科解釋地理現象、解決現實問題的價值和意義,也可以讓學生加深宏觀方面的了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第五,規范命題,科學命題。命制試題時既要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又要注重邏輯思維過程的考查,以及創新意識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地理學科特色,合理設置試卷結構,減少死記硬背的試題量,降低減客觀題比例,加大綜合性、靈活性、開放性強的試題比例。拓寬試題材料的選擇范圍,豐富各種材料類型,同時確保材料的正確性和權威性,拒絕政治方面和科學方面的錯誤。試題語言文字要規范,字體設置要合理。客觀性試題要有確定的答案,開放性試題要提供參考依據。同時要強化審題任務,以確保命題質量。
總之,地理學科的命題思路應與時俱進,本著“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原則,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貫徹新課程標準,不斷探索初中地理命制試題的新思路,力求通過考試了解學生學習地理的情況,尋找促進地理課堂教學的命題方式,讓初中地理評價體質更合理,更科學,促進學生初中地理學科素養的養成。
參考文獻:
[1]趙媛,劉金龍.地理學科命題規范與技巧[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2]教育部.關于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A].2019年11月.
作者簡介:
張紅菊,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師范大學附屬第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