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 石家莊學院
本文以石家莊學院學生為樣本,從不同年級、專業、政治面貌等學生中隨機抽查了1215 名同學參與了學生思想狀況調研,其中大一新生占41.32%,畢業班學生占9.55%,其他年級學生占49.14%。問卷設計15 個問題,涉及思想政治覺悟、入黨動機、師德師風建設、校園環境感知、就業影響因素、未來發展規劃、獲取網絡信息方式以及心理壓力來源等方面內容。
從調查數據看,學生思想狀況在各方面表現出了良好的態勢,政治信仰較為堅定,對學校師資、環境等方面較為滿意,對身邊壓力及未來發展的認識較為到位。
本次調查選取的學生中中共黨員占3.54%,共青團員占91.93%,群眾占4.53%。對于黨和國家時事政治、方針政策的關注程度上,60.91%的學生比較關注,36.87%的學生關注度一般,僅有2.22%的學生不大關注。在入黨動機上,追求理想信念和對黨執政地位、執政理念有信心的占比達65.51%。這充分表現了我校學生政治立場堅定,有正確的入黨動機,對于國家發展成就有著充分的肯定和信心。但是仍然有7.74%的學生入黨動機是尋求政治榮譽感,9.22%的學生是為了謀求仕途發展,17.37%的學生入黨動機是為了增強就業競爭力。
參與調研的學生中有67.98%對學校教師師德師風總體印象好,28.4%的學生認為比較好,3.37%的學生對教師師德師風總體印象一般,0.25%的學生認為教師師德師風較弱。
64.86%的學生認為學校教師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好,29.96%的學生認為比較好,僅有5.19%的學生認為一般或比較弱。
學生對學校在學生培養方面存在的薄弱之處有清晰的認識,52.02%的學生希望能夠提高國際視野水平,42.39%的學生希望提高實踐能力,41.89%的學生希望提高創新、創業能力,38.02%的學生希望在學習、科研能力方面得到提高。這對提高學生培養質量,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創建一流應用型大學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在校園環境滿意度測評中,43.6%的學生對學校校園滿意程度為好,36.38%的學生認為比較好,17.7%的學生認為一般,2.3%認為比較弱。而在“對學校宣傳櫥窗、道旗、宣傳欄的關注程度”這一問題上,43.46%的學生比較關注,53.83%偶爾關注,僅有2.72%的同學從不關注。加大學校環境建設力度,必能營造出學風優良、環境優美的校園氛圍。
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55.8%的學生對未來發展前景持比較樂觀的態度,17.94%的學生非常樂觀。對于影響就業的因素,大部分同學能夠從專業、能力等硬性條件出發考慮。84.28%的學生認為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是能力,54.24%的學生認為專業是影響就業的重要因素。“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認識是行動的動力”,明確職業發展需求,理性看待就業形勢,是學生成長成才不可或缺的要素。
從調研數據可以看出,微信、QQ、微博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三駕馬車”,在獲取網絡信息中,時常瀏覽或使用最多的所占比例分別是87.74%、81.48%和61.89%。有3.62%的學生通過Twitter、YouTube、Facebook 等國外網絡渠道獲取信息。在網絡上,學生更多關注的是社會熱點問題,占77.04%的比例,學生對時政要聞、文體娛樂信息也有較高關注度,分別是53.33%和52.18%,相對而言,學生對經濟財經和軍事科技類關注度不高,僅僅有18.27%和18.19 的學生關注。
在回答“大學期間最大的壓力來自[ ]”這一問題時,80%的學生認為壓力來自“就業和發展前景”,72.35%的學生選擇“學習科研”,46.75%學生有經濟壓力,37.37%的學生有“人家關系”壓力。說明大多數學生能夠合理看待身邊的壓力,讓自己保持心理健康,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基于調研數據可以看出,學生的思想動態從整體上顯示出了積極健康的態勢,但依舊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
參與調研的學生中有2.27%的學生不太關注國家的時事政治和方針政策,36.87%的學生一般關注。從數據來看,極少數學生對于時事政治和方針政策關注度不高,需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讓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使學生了解社會、了解世界,在開拓眼界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在“您對本校教師師德師風總體印象是[ ]”這一問題的調研中,學生的分布比例如圖1:

圖1
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質量與學生全方位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調研數據直觀顯示出我校的師德師風建設依然存在漏洞,急需關注并及時修補漏洞,從而帶動學生健康發展。
所有參與調研的學生中,有64.86%的學生對教師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持“好”的印象,29.96%的學生有“比較好”的印象,4.94%認為一般,0.25%認為比較弱。盡管大多數學生對教師技能較為滿意,但少數學生的不認可需引起重視,加強教師能力考察必須是永恒的話題。
從圖2 所反應的學生認為學校在學生培養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可以看出,我校在學生教育培養上存在不足,尤其是國際視野、創新創業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

圖2
在“您對學校校園環境的滿意程度是[ ]”和“您對學校宣傳櫥窗、道旗、宣傳欄的關注程度是[ ]”兩個問題的調研中,具體回答情況如圖3 所示。調研數據表現出了在校園環境建設方面還存在不足,與學生的期待值還存在偏差。

圖3
學生面臨著學習科研、經濟壓力、人際關系、就業和發展前景、情感問題、家庭問題、自身適應、身體健康以及其他共計九個方面的壓力,且各方面所占比例分別為
72.35%、46.75%、37.37%、80%、15.97%、6.67%、27%、12.51%、1.4%。可見,就業和發展前景、學習科研、經濟壓力表現比較突出。
從圖4 數據可以看出,在對待身邊同學積極要求入黨的主要動機上,謀求仕途發展、增強就業競爭力等功利化思想依然存在,需幫助學生端正入黨動機為國家建設培養出合格的共產黨員。
在“獲取網絡信息中,您時常瀏覽或使用最多的是[ ]”的調研中,微博、微信、QQ、政府學校等單位主頁、國內綜合性新聞網站等都是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說明伴隨著手機等移動互聯網終端的普及和功能的開發,各類微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大學生作為迎接并參與微時代的前沿群體,受到微時代影響很大。在“您平常最為關注或參與最多的信息類別是[ ]”這一問題的調研中,全面顯示出學生關注類型的多樣化,時事政治、社會熱點、教育文化、生活休閑、文體娛樂、軍事科技等方面都受到學生關注,但網絡的開放性在提供豐富資源、及時更新信息的同時,還會傳播不良信息,導致大學生價值迷失,很多學生沉迷于社交網站上的文體娛樂信息,忽視了專業素質的提高。網絡虛擬性影響了大學生的現實人際交往,導致在現實交往中缺乏對他人和自身的真誠度,進而影響自己與他人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與發展。例如部分學生追求所謂的思想意識自由化,而他們的言論內容和表達方式的監管約束,在微時代難度加大了。
在影響學生就業最重要的因素方面,17.94%的學生持有“非常樂觀”的態度,55.8%的學生持“比較樂觀”態度,21.98%持“說不清楚”的態度,剩余4.28%的學生表示“不太樂觀”。調研數據展現出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和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考研、接本等未來發展感到迷茫,缺乏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和科學規劃(見圖5)。

圖4

圖5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自社會、家庭和學校三方面,學校教育具有系統性的特點,對學生“三觀”形成影響深遠。因此,學校應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創新,不斷探索符合時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
我們要杜絕出現拋開內容建設而孤談形式創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紅”模式。臆想僅僅依靠教學手段翻新而遮蔽目標導向的“網紅思政風”必將曇花一現。一是要大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深刻領會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開展“我的中國夢”等主題教育,引導大學生以實際行動實現人生理想。二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核心價值觀貫穿于學校教育、管理、服務全過程。探索富有時代氣息的新平臺、新載體,依托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團屬新媒體平臺,易班大學生網絡互動社區,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培育、選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典型,培育一批“最美石院大學生”。三是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開展“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經典誦讀”等活動,打造“博雅講堂”“道德講堂”“文化藝術大講堂”“文化講壇”等教育品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素質決定了大學生接受誰的教育,更是培養教學目標根本性、政治性、思想性的組織保障。一是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想信念教育,強化系統性的理論學習,使其具備自覺維護正確觀點、正確思想的社會責任感。二是建立系統培訓體系,要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專業知識儲備和信息化素質,以創新的方式將知識點傳授給大學生,激發學生參與學生的積極性。三是優化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結構,一方面優化年齡結構,不斷補充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年輕血液;另一方面要優化專兼職結構,培養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工作力量努力形成育人合力。
一是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加強微信、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建設,充分發揮網上黨校、網上論壇以及團屬新媒體功能,加大網絡育人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形成新媒體育人強大合力。推進易班大學生網絡互動社區建設。制定易班公共賬號建設計劃,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校園文化活動,加強開發基于易班平臺的校園數字化應用,走進學生、服務學生,不斷增強學生對易班的“粘度”,打造易班品牌項目建設。二是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政工作者要通過編輯、美化、后期制作等方式,讓傳遞的內容更符合大學生的特點,滿足大學生“獵奇”心理和對接收信息“快餐化”的要求,努力做到內容簡短而生動有趣,真正讓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引起大學生的共鳴,真正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鮮明、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