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余天雯
目前,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可以運用開展專項內部審計中獲得的各種結論研究出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出現的問題以及深層次的原因,從而提出實用性的有效措施且可以形成共識,并被快速采納,從本質上發揮內部審計的功能和作用。欲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必須從機構運行上完善審計部門,從而使得內部審計自身價值得到充分挖掘,為行政事業單位健康運行發揮應有的作用。
內部審計功能的發揮依賴于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把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財務的規范性、合法性和監督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工作的重點。但是當前部分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往往都是兼職,同時對自己的工作職責理解有所偏差,沒有以服務的態度從單位層面去理性的分析、建議行政事業單位完善相關內部審計制度。還存在部分領導把內部審計視為紀檢監查,把內部審計的功能與其他部門的職能混為一談。這就造成了我國內審工作開展得效率大打折扣,其癥結具體表現如下:
內部審計有其獨特的內在屬性,這就使得它有區別于國家審計和外聘第三方審計外部審計,內部審計相較于二者地位較低。因為內部審計管理體系沒有及時更新,雖然行政事業單位都有建立單位內部的審計部門,但是由于過分注重形式化,導致內部審計部門更多的只是行政事業單位的依附部門,缺乏獨立性。除此之外,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因為缺乏相應的規范性體系,內審
部門更多的從屬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部,而且行政事業單位的構成體系十分復雜,從而導致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有待提高。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客觀監督和評價,單獨設置內部審計工作機構,設立人員編制和職數,明確工作職責職能,是勢在必然。
隨著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不斷發展,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項制度迫在眉睫,然后要想在短時間內建立健全行政單位各項制度的前提條件就是充分發揮內審的現實意義。
與此同時,還需要提升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工作業務水平,要求工作人員能夠在當前問題之上提出效率更高的方式來處理問題。我們還要認識到想要明確好內部審計的職能定位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層、業務層,自上而下本著實事求是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出發,從而做好內部審計的職能和定位。

為了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規范和監督的作用,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必然需要全過程參與融合單位的各類業務中。這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升到前所未有的要求,不但要精通財務和審計知識,而且需要綜合的快速學習能力,精通各項相關業務。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成為正常發揮內部審計作用的關鍵所在。但是由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長期普遍存在著一種“審計就是審財務”的思想,一些單位內部審計人員都是財務兼職,更是助長了這些認識。內部審計知識面比較單一,缺乏經營、管理經驗,往往從財務上入手,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檢查財務收支是否合理合法上,往往忽略了公共服務效率、制度運行的效果、資金的績效,片面理解了內部審計的內涵,使得內部審計僅從財務層面找問題,往往難以發現較深層次的問題。因此窮盡一切辦法和力量,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大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引進不同層面的人才予以補充,才能有效改進目前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受局限的局面。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都有比較健全的財政財務制度,但對內部審計制度建設常常重視不足,這與多年來行政事業單位開展的審計多以國家審計機構為主,常常是被動地接受單位主要領導經濟責任審計、離任審計、工程款專項審計為主,單位從高層領導到單位職員都更重視這種國家機構的審計工作,內部審計缺乏必要的應有的重視。目前的內部審計制度,主要是從國家、省、市制定的審計條例中引用來的,難以與行政事業單位職責權力清單定位相結合的特點,沒有可操作性強的規范和細則。內審工作人員也難以把握處理標準的尺度,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既難以達到審計的效率效果,又影響了審計的嚴肅性。
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開展的內部審計項目都是事后監督,因以內審機構的職能定位等復雜原因,難以開展事前跟蹤和日常跟蹤,通常內審機構設在財務部門,也難以作為財務部門的重點工作進行開展。
通常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按照年初的計劃,每年安排一到幾個項目邀請第三方中介機構進行專項審計。中介機構的審計結果難以受到單位的重視,造成審計意見難落實,后續整改進展困難。同時在審計過程中,過分依靠財務核算與財務憑證,標準比較低,融入單位業務審計程度比較低,提出的審計意見及合理化建議難以得可單位的認可,常常被執行部門抵觸,或表面上接受,難以形成約束業務行為的執行力。查到的問題難以得到有效的整改,內部審計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行政事業單位要規范完善管理制度,必須重視內部審計的重要作用,把內部審計的地位擺在重要位置,所以,可以從下面四個方面完善好符合現代需求的內部審計制度:
第一,想要完善好內部審計制度,應該搭建好內部審計機構部門,完善好內部審計人員配置,為內部審計制度的完善做好前提準備。第二,加強對內部審計重要性的宣傳,讓人們更加重視內部審計,了解內部審計,可以通過媒體報道,政府網站守業發文等方式讓從領導到員工都可以更好的認識內部審及工作,最后,要保證內部審計部門不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部門、審計機構的附屬部門,保持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使得其公正性得到充分發揮,只有這樣內部審計的功能在可以更好地為行政事業單位服務。
首先,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中內部審計功能無法充分發揮的原因之一就是內部審計職能定位模糊。內部審計應該明確好自身的客觀監督與評價,充分發揮自身的審計職能,為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運行提供保障。其次,注重對行政事業單位數據分析的時效性,從而對現有問題做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對于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起到防患于未然的預見性作用。最后,采取分階段性的開展內部審計工作,避免使用單一的時候審計。因為事后審計無法達到對接下來產生問題的預防性,沒有辦法滿足行政事業單位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人才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性顯而易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人員也不能例外,想要最大化地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根本上還是要提升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素質素養。行政事業單位可以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內部審計工作人員,使得更多有專業知識,有經驗的人才進入內部審計部門;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還應該定期組織內部審計人員參加有助于專業業務水平提升的各項審計培訓,及時更新內審人員的技能,不斷滿足工作的需要。全面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素養,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強大的人才后盾。
為了更好地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建立健全和規范內部審計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事情運行的保障,做好內部審計管理制度,讓內部審計工作人員有制度可依,使得員工工作起來效率更加提高。同時建立健全對內部審計管理制度向配套的獎懲制度。對于遵循內部審計管理制度的,表現優秀的員工予以榮譽和物質獎勵;對于違反內部審計管理制度且屢教不改者加以懲罰,保證內部審計管理制度的良好運行。
內部審計不僅需要加強機構的獨立性和規范化建設,還需要巧借其他部門的力量,借勢借力聯合人大和紀委等機構的督查,形成督查合力,促進問題得到進一步的重視,最終促進問題的整改。形成“回頭看”的機制,對內部審計提出的問題不走過場,堅持不懈地抓整改,最終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行為,提升單位的綜合管理能力。
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客觀監督和評價作用,重要的一點還體現在將內部審計關口前移,而不是事后被動地抓整改。關口前移,既是保護行政事業單位干部提升士氣干事業,又能主動參與單位的各項經濟活動,從內部審計的角度多提寶貴意見,讓不規范的業務行為在未發生前得到糾正,起到“治未病”的預警作用,也能從另一方面提升內部審計的地位,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應有的職能。
這幾年一些行政事業單位按照內部審計的年度計劃,每年都有序地開展一些內部專項審計,比如政府購買服務績效審計、民政救助資金績效審計等,但是審計的成效不夠明顯,問題整改還不到位,有些問題甚至遲遲得不到整改,甚至類似的問題時有發生。這些問題的癥結盤根錯節,比較復雜,一時也難以得到徹底的糾正,需要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層、業務層、內部審計機構的共同的努力,不斷地開拓創新,才能使內部審計更好地發揮作用,服務和監督單位的各項經濟業務活動。
我們既要認識到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內部審計發展,內部審計機構建立的過程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在此過程中我們要披荊斬棘,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內部審計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