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俊 劉揚
智能技術正在改造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軍事領域。在22日開幕的第六屆中國(北京)軍事智能技術裝備博覽會上,《環球時報》記者發現,智能化指揮、智能化識別、智能化控制等新技術和裝備已經成為現實。
在展會現場最顯眼的位置,就布置著兩種適合在高原地區活動的智能軍用無人機。據介紹,其中外形如同隱形巡航導彈的II-300J型無人機屬于“性能全面領先的機動靶機”,它分為基本型、高原型和海用型,最大起飛高度大于4500米。II-300J無人機的智能之處在于具備多機混編飛行能力,這種特性被視為未來智能無人機協同空戰的關鍵技術。它可以模擬敵機從不同方向、不同高度和不同速度進襲的復雜空中環境。同時該無人機還具備干擾和電子對抗能力,可以根據需要在空戰中以大過載實現180度機動調頭、蛇形機動或大角度俯沖拉起,能綜合模擬敵新型戰機、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的機動、紅外、雷達、電子等特性,進而為部隊訓練提供更貼近實戰的空中靶標。另一種Z-5B/G輕型高原無人直升機通過優化旋翼和發動機,大幅提升高原地區的飛行特性。它可以在空中續航長達8小時,執行目標指示、毀傷評估、邊防巡邏、運輸投放等多種任務。
各種智能模擬訓練設備也是這次展會上的亮點產品。《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中國電科集團推出的“實兵交戰模擬系統”,它可以模擬從單兵裝備的手槍、自動步槍到坦克、步兵戰車的遠距離交火,甚至武裝直升機的交戰。盡管看上去穿戴模擬訓練設備的士兵與常見的激光模擬打靶游戲有幾分相似,但其中的技術含量大不相同。據介紹,該系統能模擬不同武器不同彈藥對各類戰場目標的毀傷效果,例如士兵被不同子彈命中后,會逼真地區分命中部位的各種傷情;坦克被炮彈“擊毀”后,還可以模擬爆炸對車內人員或周邊人員的二次殺傷效果,與實際情況非常相似;除了利用激光直瞄外,該系統還可以精準模擬迫擊炮等曲射武器的彎曲彈道和落點分布。同時該系統的所有模擬設備特性都與真實武器相當。《環球時報》記者體驗92式手槍射擊時,不但它的重量與真槍相同,而且還有同樣的后坐力。此外作為部隊訓練系統,除了真實模擬戰場環境外,它還具備自動檢測、采集和上傳訓練數據的能力,包括射擊者的身份、射擊地點、彈藥類型、命中部位、打擊效果等信息,讓訓練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
隨著無人機的普及,各國都為如何監控這類低慢小目標而頭疼。這次展會上的“網格化無人機管控系統”為此提出了解決方案。它能不間斷智能值守,主要通過追蹤無人機發射的無線電信號進行探測和定位,不會影響周邊的通信指控。當不明無人機靠近監控區域時,系統會展開監測預警,對接收到的無人機信號進行重點監控;當無人機進一步靠近時,系統可以快速定位和跟蹤,并記錄無人機飛行軌跡;如果無人機試圖闖進核心區域,則可以開啟自動攔截功能,利用電磁壓制技術進行反制驅離,引導無人機迫降或返航。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城市或山區等復雜環境,它還可以大規模組網,實現無縫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