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璐

【摘要】 目的 探討胎膜早破孕產婦生殖道病原體分布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 416例孕產婦, 以產程有無胎膜早破分為胎膜早破組(215例)和無胎膜早破組(201例)。對生殖道病原體檢測結果及妊娠結局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胎膜早破組B族鏈球菌、假絲酵母菌及其他細菌性陰道炎的感染檢出率分別為12.09%、19.07%、16.28%均高于無胎膜早破組的3.98%、9.45%、8.96%, 胎膜早破組的生殖道感染陽性檢出率為52.09%, 明顯高于無胎膜早破組的25.37%,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胎膜早破組生殖道感染產婦新生兒肺炎、早產的發生率分別為19.64%、29.46%, 均高于無生殖道感染產婦的6.80%、17.48%,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胎膜早破易導致生殖道感染, 同時容易引起不良妊娠結局。為此, 重視孕期女性生殖道相關病原體檢測, 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以保證母嬰機體健康安全, 優化妊娠結局。
【關鍵詞】 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妊娠結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3.034
孕產婦發生胎膜早破羊膜腔與外界相通, 多數7 d內啟動自然分娩, 是引發早產的重要因素, 研究報道約有30%~40%的早產是由胎膜早破引起的[1], 足月胎膜早破的發生與妊娠晚期生理性宮縮導致的胎膜薄弱有關, 而未足月胎膜早破可能與絨毛膜羊膜炎有關??傮w來講, 胎膜早破的發生和多種因素有關, 而生殖道病原體感染是一個重要因素。以往研究表明[2], 病原體可通過改變陰道內pH值, 促進病原體溶酶體的分泌導致細胞裂解, 或者通過損傷宮頸內口和羊膜組織導致胎膜早破的發生?,F對本院胎膜早破孕產婦生殖道感染情況進行探究,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416例孕產婦, 以產程有無胎膜早破分為胎膜早破組(215例)和無胎膜早破組(201例)。
1. 2 儀器與試劑 轉運培養基、哥倫比亞血瓊脂培養基、巧克力平板、B族鏈球菌篩選平板、MH瓊脂培養基、血MH瓊脂培養基和沙保氏平板購自江門凱琳公司, 藥敏紙片購自英國Oxoid公司, ATB微生物鑒定及藥敏分析系統購自法國梅里埃公司, 沙眼衣原體核酸提取及擴增試劑盒購自上海復星醫藥有限公司, 采用美國賽默飛公司熒光定量PCR儀ABI-7500進行檢測, 以>500 copies/ml計為陽性。
1. 3 方法 兩組孕產婦均行常規陰道檢查、沙眼衣原體、B族鏈球菌檢測。細菌培養與鑒定:將送檢的陰道分泌物接種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和沙保氏平板, 于37℃培養24 h, 對可疑致病菌進行分離, 并應用ATB微生物鑒定及藥敏分析系統進行細菌鑒定。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孕產婦生殖道感染情況, 包括沙眼衣原體、B族鏈球菌、假絲酵母菌、細菌性陰道炎。②對比胎膜早破組生殖道感染對孕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 結局包括新生兒肺炎、新生兒窒息、早產、死亡/流產。③對比胎膜早破組不同病原體感染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孕產婦生殖道感染情況對比 胎膜早破組B族鏈球菌、假絲酵母菌及其他細菌性陰道炎的感染檢出率均高于無胎膜早破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胎膜早破組有無生殖道感染孕產婦不良妊娠結果對比 胎膜早破組生殖道感染產婦新生兒肺炎、早產的發生率高于無生殖道感染產婦,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生殖道感染產婦新生兒窒息、死亡/流產的發生率高于無生殖道感染產婦,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不同病原體感染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對比 胎膜早破組孕產婦感染沙眼衣原體的妊娠結局為新生兒肺炎2例、新生兒窒息1例、早產4例;感染B族鏈球菌的妊娠結局為新生兒肺炎4例、新生兒窒息2例、早產7例;感染假絲酵母菌的妊娠結局為新生兒肺炎5例、新生兒窒息2例、早產12例;其他細菌性陰道炎感染的孕產婦的妊娠結局為新生兒肺炎11例、新生兒窒息3例、早產10例、死亡/流產2例。見表3。
3 討論
微生物組在宿主的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可使女性陰道微環境處于相對平衡狀態。對于大多數育齡期婦女, 乳桿菌在健康女性陰道微環境中占有主導地位。此外, 還與專性厭氧菌和兼性厭氧菌等共存。乳桿菌通過乳酸和細菌素等產物的直接或間接作用, 阻止菌群失調或機會性感染, 而這種保護作用與主導的乳酸桿菌種類有關。乳酸可降低陰道pH抑制感染, 抑制促炎癥反應, 以及促進陰道上皮細胞釋放某些介質刺激抗病毒反應, 而細菌素則可抑制病原體生長。在妊娠期, 孕產婦受到激素水平、新陳代謝及免疫功能變化的影響, 其陰道微生物菌群也處于動態變化當中, 乳桿菌的相對豐度升高, 而專性厭氧菌和兼性厭氧菌豐度降低。妊娠期間, 女性陰道黏膜厚度增加, 上皮細胞糖原含量升高, 糖原可被代謝產生乳酸, 降低陰道pH值, 防止致病菌感染。有研究表明, 陰道微生物種群及豐度的改變與女性妊娠期和產后健康相關[3]。
近年來, 有研究表明合并生殖道感染的孕產婦容易發生胎膜早破、早產、新生兒窒息、新生兒感染, 給妊娠結局帶來很大影響[4]。為此, 對本院胎膜早破組產婦與無胎膜早破組產婦開展研究。結果發現兩組均是假絲酵母菌的檢出率最高, 胎膜早破組的生殖道感染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無胎膜早破組;胎膜早破組B族鏈球菌、假絲酵母菌及其他細菌性陰道炎的感染檢出率均高于無胎膜早破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胎膜早破組生殖道感染產婦新生兒肺炎、早產的發生率高于無生殖道感染產婦,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此基礎上, 對比不同病原體感染產婦妊娠, 發現結果不一, 可能與其感染機制相關。本實驗主要對B族鏈球菌、沙眼衣原體或假絲酵母菌進行分析。目前已發現20多種沙眼衣原體, 其中沙眼衣原體、肺炎衣原體容易引起人類疾病。沙眼衣原體是泌尿道、生殖道、沙眼感染的常見致病菌, 長期定植在女性陰道中, 易引起異位妊娠、盆腔炎等疾病[5]。值得注意的是, 地域不同, 女性沙眼衣原體感染率也有所差異, 約為0.7%~17.0%, 我國孕產婦早期沙眼衣原體感染率各地不一, 大多<10%, 本研究中沙眼衣原體感染率<5%。沙眼衣原體可在羊膜細胞上增殖降低胎膜張力, 并分泌膿性黏液, 釋放磷脂酶A2、溶酶體酶等破壞胎膜及誘導宮縮[6]。B族鏈球菌是條件致病菌, 分布在泌尿生殖道, 除了對絨毛膜的親嗜性較高之外, 還可以分泌磷酯酶A2, 水解細胞膜的磷脂鍵, 破壞細胞膜。另外, 該致病菌侵襲胎膜后可增加胎膜張力, 降低胎膜強度, 引發胎膜早破。加上該致病菌容易通過垂直傳播造成新生兒感染。為此, 需監測B族鏈球菌, 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減少新生兒感染[7]。
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具有發病率高、容易反復等特點。研究期間, 胎膜早破產婦生殖道感染也是假絲酵母菌的檢出率最高。假絲酵母菌可分泌溶磷脂酶分解宿主細胞的磷脂, 破壞細胞膜的通透性、完整性, 促進假絲酵母菌入侵, 導致絨毛膜炎、胎膜早破。此外, 假絲酵母菌及其產物能激活產生多種炎癥因子, 促進前列腺素的合成、釋放, 引起早產[8-10]。
綜上所述, 引起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生殖道感染, 并且胎膜早破產婦, 生殖道感染病原體容易導致不良妊娠結局(新生兒肺炎、早產等), 同時不同病原體的感染機制和導致的并發癥各不相同。所以, 加強孕期女性生殖道相關病原體的監測, 可有效指導制定相關措施, 改善妊娠結局, 提高分娩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月華. 未足月胎膜早破與微生物入侵導致菌群失調的臨床相關性分析. 重慶醫學, 2016, 45(32):4575-4576.
[2] 趙琳琳. 生殖道病原體感染與胎膜早破的關系. 四川醫學, 2019, 8(40):78-80.
[3] Neu J. The microbiome during pregnancy and early postnatal life. Seminars in fetal & neonatal medicine, 2016, 21(6): 373-374.
[4] 徐流立, 張琳, 祝參, 等. 孕婦生殖道感染對胎膜早破早產及妊娠結局影響的臨床分析.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7, 15(27):3555-3558.
[5] 陳浩. 衣原體致病機制研究進展. 中國免疫學雜志, 2018, 5(34):56-68.
[6] 肖超群. 妊娠晚期宮頸沙眼衣原體及其不同基因型感染與胎膜早破相關性研究. 實用醫學雜志, 2018, 7(34):64-65.
[7] 張陸巖. 圍產期孕婦無乳鏈球菌定植與胎膜早破的關系及耐藥性分析.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8, 7(46):34-36.
[8] 楊心茹. 妊娠期念珠菌性陰道炎與不良妊娠結局關系的研究進展. 中國真菌學雜志, 2019, 5(14):37-39.
[9] 趙慶霞. 探討妊娠期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癥狀與妊娠結局關系.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6(12):117-118.
[10] 辛怡君, 白云, 柴成彥. 妊娠期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與妊娠結局的關系. 甘肅科技, 2015, 31(13):121-123.
[收稿日期:202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