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玲

【摘要】 目的 探討集束化干預策略在小兒重癥病毒性腦膜炎患兒早期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80例病毒性腦膜炎患兒,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性護理干預, 觀察組積極實施集束化干預策略。比較兩組患兒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兒發熱緩解時間(3.56±0.45)d、驚厥緩解時間(4.70±1.40)d、意識障礙緩解時間(6.44±1.31)d、住院時間(8.60±2.30)d均短于對照組的(4.98±1.02)、(6.50±1.60)、(8.29±1.64)、(12.4±2.10)d, 并發癥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的2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滿意度為100.00%(40/40), 高于對照組的85.00%(34/4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486, P<0.05)。結論 實施集束化干預策略可以加快患兒癥狀和體征的恢復,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縮短住院時間, 同時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
【關鍵詞】 集束化干預策略;病毒性腦膜炎;早期康復;滿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3.070
病毒性腦膜炎由多種病毒侵犯腦實質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 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臨床表現以精神和意識障礙為主, 病情嚴重預后遺留神經系統后遺癥, 如語言障礙、智力障礙、肢體障礙等。及時有效的干預能夠減少患兒并發癥和緩解癥狀, 改善預后。研究指出, 當患者出現難以避免的風險時對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護理安全性, 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本院將集束化干預策略應用于小兒重癥病毒性腦膜炎患兒早期康復中, 取得良好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病毒性腦膜炎患兒。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均符合病毒性腦膜炎的診斷標準;年齡2~7歲, 均有程度不同的發熱、驚厥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家屬均知情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既往有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病史。將所有患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觀察組男24例, 女16例;平均年齡(3.6±2.1)歲;平均病程(1.28±0.42)d。對照組男26例, 女14例;平均年齡(3.7±1.9)歲;平均病程(1.30±0.48)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性護理干預;觀察組積極實施集束化干預策略, 措施如下。
1. 2. 1 加強質控和醫護人員培訓 由兒科醫生、護士、心理醫師、營養師組成干預小組, 護士長任組長。課題組在萬方數據庫查閱關于病毒性腦膜炎、集束化干預策略應用現狀等相關文獻, 分析討論往年病毒性腦膜炎管理的不足, 總結經驗。由組長組織課題組人員集中培訓, 內容包括研究背景及意義、疾病相關知識、操作技能、干預措施、感染控制和網絡操作等, 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建立微信交流群, 成立質控小組, 嚴格規范流程及操作, 制定集束化干預策略內容檢查計劃表, 提高護士執行集束化策略的依從性。質控小組每月集中探討檢查的執行情況, 完善集束化護理策略。
1. 2. 2 嚴密病情觀察 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 做好患兒基礎護理, 確保患兒生命體征平穩;關注意識、瞳孔、呼吸節律等變化, 認真記錄, 及時發現異常并積極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確保病室空氣流通, 每天空氣消毒, 室溫控制在20~22℃, 濕度在55%~65%;定時幫助患兒翻身, 對患兒受壓部位進行按摩;加強用藥后觀察如使用糖皮質激素患兒有無腹痛、黑便等消化道癥狀;輸血、輸液時觀察靜脈留置針穿刺部位有無滲出腫脹;妥善固定各管道并保持通暢。
1. 2. 3 多維度健康教育 通過向患兒及其家屬發放健康手冊、視頻宣教、專題講座等方式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方法、易出現的并發癥及預后, 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建立微信交流群, 每晚8點將干預內容發送到微信群以便家屬及時接受健康宣教, 隨時向研究組咨詢提問和反饋互動。指導恢復期患兒進行各項功能鍛煉, 對有功能障礙的患兒采用早期干預運動療法來改善患兒的運動功能。
1. 2. 4 按照馬思洛需要層次論及對癥處理 ①高顱內壓: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意識、前囟有無隆起、瞳孔等, 頭部抬高30°左右, 處于正中位以利于顱內血液回流;行腰穿患兒術后去枕平臥6 h防止頭痛;嘔吐者頭偏向一側, 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勿用力咳嗽和大便防止腦疝;嚴格控制輸液量, 使用鎮靜劑時速度宜慢, 以免發生呼吸抑制;選擇高效的給氧方式, 備好吸痰器和簡易呼吸器, 必要時人工輔助通氣。②驚厥頻繁:需專人照護, 排除抽搐時可能出現的各種危險, 壓舌板置于患兒口內防止舌咬傷;吸氧以減輕腦組織缺氧, 預防腦水腫;做好安全防護, 以免患兒發生墜床或其他意外;在取得家屬同意下對其進行適當約束避免自傷, 但切勿按壓;給予患兒鎮靜藥物, 密切觀察不良反應避免呼吸抑制;為患兒營造安靜的就醫環境, 光線適宜, 集中各項治療護理。③高熱:當體溫達到39℃時及時給予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溫, 也可采用亞低溫治療儀, 將患兒肛溫控制在 34.0~35.5℃, 必要時藥物降溫。降溫期間密切觀察體溫及生命體征, 出汗時及時更換衣褲, 加強口腔及皮膚護理, 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④躁動:躁動患兒在取得家屬同意下實施保護性約束避免抓傷, 但明顯躁動患兒不能強制約束, 避免過分掙扎引起顱內壓力升高[1]。約束時每班觀察約束帶松緊度, 檢查約束部位皮膚, 確保患兒安全。
1. 2. 5 飲食干預 如患兒病情穩定, 給予患兒低脂肪、高熱量、高蛋白、維生素等豐富的流食或半流食物, 少食多餐;避免食用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含淀粉較多, 可造成腦內高糖, 加重腦的氧耗和損害腦組織;加強口腔護理, 避免病原菌在口腔內定值;如患兒病情較重, 則通過靜脈輸液或鼻飼補充營養和熱量;服用磺胺藥患兒要多喂水。
1. 2. 6 心理干預 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指導和心理疏導, 講解疾病關知識及各階段可能出現的問題, 以減少恐懼、焦慮等情緒, 以便能以更好的精神狀態對患兒進行照顧;取得患兒信任和好感, 提高治療依從性;根據患兒性格愛好在病房播放節奏舒緩的背景音樂或兒童歌曲, 以緩解患兒和家屬緊張、焦慮情緒;在生活上為危重患兒喂水、喂飯、處理大小便等。監護病房患兒易出現恐懼、焦慮、孤獨等不良情緒, 為每個隔離病房安裝電話、電視、發放兒童玩具等, 患兒可通過電話與親人交流以消除焦慮、恐懼心理。
1. 2. 7 預防感染 指導患者及家屬注意個人衛生, 保持床單清潔整齊;對口腔分泌物及污染物嚴格消毒;重癥患者安排在重癥監護室, 不要讓急性期患兒接觸健康人群, 護理與探視患兒均要戴口罩, 做好消毒隔離。醫護人員本身不能患有感冒或其他傳染病, 嚴格執行手衛生和無菌操作, 避免交叉感染。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滿意度。①臨床癥狀緩解時間:記錄發熱、驚厥和意識障礙癥狀消失時間。②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價, 主要包括醫護人員態度、業務水平、集束化管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五個維度, 采用5級評分。調查表滿分100分, >90分為非常滿意, 75~90分為滿意, 60~74分為基本滿意, <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發熱緩解時間、驚厥緩解時間、意識障礙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屬非常滿意15例, 滿意18例, 基本滿意7例, 不滿意0例;對照組患兒家屬非常滿意10例, 滿意15例, 基本滿意9例,?不滿意6例。觀察組滿意度為100.00%(40/40)高于對照組的85.00%(34/4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486, P<0.05)。
3 討論
重癥病毒性腦腦膜炎早期康復的目的不僅是降低死亡率, 更重要的是提高促醒成功率, 為恢復期的功能康復打下良好基礎。目前集束化干預理念已作為加速康復策略, 在臨床逐漸得到應用[2, 3]。集束化干預是以循證醫學理論為基礎, 為治療某種疑難疾病, 采取經臨床證實有效的護理措施來提高臨床療效、改善預后[4], 其目的在于提供盡可能優化的醫療護理服務。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兒發熱、驚厥、意識障礙緩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并發癥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的25.00%, 觀察組滿意度為100.00%(40/40)高于對照組的85.00%(34/4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患兒加強集束化干預策略能縮短患兒住院時間, 促進患兒早期康復, 提高患兒家屬對醫療服務滿意度, 這一研究與梁園園[5]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組建優秀的集束化團隊, 在循證醫學理論基礎上, 對可能導致癥狀發生的重要環節進行積極干預, 捆綁、整合并優化當前有效護理措施, 如醫護人員培訓、加強質量控制、多維度健康教育、癥狀觀察、飲食干預、心理干預、感染控制等, 同時在各項措施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依賴團隊成員更加嚴格、規范的執行, 確保患兒能獲得最佳的醫療護理服務, 加快癥狀和體征的恢復, 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 改善患兒預后, 同時能夠縮短患兒住院時間, 提高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6-8]。
綜上所述, 實施集束化干預策略可以加快患兒癥狀和體征的恢復,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縮短住院時間, 同時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吳蘇瓅, 倪芳. 集束化干預策略預防重癥監護病房患者蘇醒期躁動的效果分析.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9, 14(28):2294-2297.
[2] 田文澤, 胡忠吾, 嵇建, 等. 集束化干預理念在食管癌吻合口瘺治療中的應用.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6, 19(9):1009-1013.
[3] 徐達夫, 田文澤, 嵇建, 等. 集束化干預理念在食管癌腸內營養支持中的應用. 中華臨床營養雜志, 2017, 25(3):171-175.
[4] 莫靜金, 鄧翠麗, 鐘斌才. 早期集束化護理對急性腺病毒肺炎合并膿毒癥患兒腸功能影響. 海南醫學, 2017, 28(18):3090-3092.
[5] 梁園園. 集束化護理干預在化膿性腦膜炎患兒護理中的應用. 全科護理, 2019, 17(10):66-68.
[6] 趙朋香. 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干預對化膿性腦膜炎患兒的應用效果. 母嬰世界, 2018(2):145.
[7] 何瑾, 何娟. 舒適護理在小兒化膿性腦膜炎中的應用. 今日健康, 2015(14):197.
[8] 海敬. 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的康復護理研究.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3(11):6419-6420.
[收稿日期:20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