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富華 梁建斌 毛立飛 蘇一凡 肖前仁


[摘要]目的 探討脊柱骨盆內固定治療Tile C型骨盆后環(huán)骨折的近期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38例Tile C型骨盆后環(huán)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28例,采用脊柱骨盆內固定治療)和對照組(10例,采用開放性鋼板內固定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近期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內固定失敗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1、3個月的Majeed評分優(yōu)良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傳統(tǒng)的開放性鋼板內固定治療術相比,脊柱骨盆內固定治療術能夠縮短Tile C型骨盆后環(huán)骨折患者的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提高內固定成功率,改善Majeed評分,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脊柱骨盆內固定技術,骨盆后環(huán)不穩(wěn)定性骨折,骨盆骨折;療效
[中圖分類號] R683.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20)6(c)-0091-03
Short-term clinical effect of spinal pelvic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ile C posterior pelvic ring fractures
YAO Fu-hua? ?LIANG Jian-bin? ?MAO Li-fei? ?SU Yi-fan? ?XIAO Qian-ren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 Huiya Hospital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51608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clinical effect of spinal pelvic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ile C posterior pelvic ring fractures. Methods A total of 38 patients with Tile C posterior pelvic ring fract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August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28 patients, received spinal pelvic internal fix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10 patients, received ope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short-term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amount of bleeding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failure rate of 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xcellent and good condition of Majeed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1 an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ope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spine pelvis internal fixation can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of Tile C posterior pelvic ring fracture patients, reduc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internal fixation, and improve the Majeed scor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Spinal pelvic internal fixation technology; Pelvic posterior ring unstable fracture; Pelvic fracture; Curative effect
骨盆后環(huán)骨折通常情況下是由高能量損傷所致,病情較為危重,致殘率以及死亡率高,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1]。采用傳統(tǒng)內固定法治療骨盆后環(huán)骨折后,患者早期無法起床活動,一般情況下需要臥床休息1.0~1.5個月,但是長期臥床又容易導致患者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引起墜積性肺炎,如果護理不當還可能發(fā)生壓瘡等并發(fā)癥[2]。采用脊柱骨盆內固定法治療骨盆后環(huán)骨折可以縮短患者的臥床休息時間,有效減少因長期臥床引起的各種并發(fā)癥,得到了臨床的大力推廣[3]。本研究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38例Tile C型骨盆后環(huán)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脊柱骨盆內固定治療Tile C型骨盆后環(huán)骨折的近期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38例Tile C型骨盆后環(huán)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28例,采用脊柱骨盆內固定治療)和對照組(10例,采用開放性鋼板內固定治療)。觀察組中,男18例,女10例;年齡18~65歲,平均(41.89±7.65)歲;交通事故傷14例,高處墜落傷9例,擠壓傷5例。對照組中,男7例,女3例;年齡17~63歲,平均(40.51±7.32)歲;交通事故傷6例,高處墜落傷3例,擠壓傷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曉本研究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確診為Tile C型骨盆后環(huán)骨折。排除標準:因腰骶部皮膚軟組織條件不符合脊柱骨盆內固定術治療要求的患者;合并嚴重心、肺、腦等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者;對手術治療不耐受的患者[4]。
1.3治療方法
1.3.1觀察組? ①對于Tile C型骨盆后環(huán)骨折患者,由于其病情緊急,首要治療目標就是搶救生命,因此要快速對患者的傷情進行準確評估,有效預防患者發(fā)生失血性休克等,必要時可以先給予外固定支架,對患者的骨盆進行臨時固定,在患者傷情逐漸穩(wěn)定之后,完善入口、出口及正位片檢查情況,在傷情穩(wěn)定的情況下,可以將手術時間確定在受傷后的5~7 d[5]。②在手術操作過程中,應行全身麻醉,患者取俯臥位,手術過程中進行自體血回輸;經(jīng)后方直形入路,充分暴露骶骨骨折以及骶髂關節(jié),同時在腰椎位置上置入椎弓根釘,之后從髂后上棘向髖臼后上緣的方向置入髂骨釘,置入后與釘棒進行連接,并采用復位鉗做好復位工作,固定連接桿,最后在骶髂關節(jié)的位置上進行植骨[6]。適當活動髖關節(jié),確保骶髂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良好。切口部位進行脈沖沖洗,留置引流管之后,做好切口的逐層縫合工作。
1.3.2對照組? 采用開放性鋼板內固定治療,行全身麻醉,患者取仰臥位。沿著髂棘部位向后切口,切口大小應保證充分暴露骶髂關節(jié);沿著骶髂關節(jié)傾斜放置鋼板,對骨折部位進行有效固定,固定過程中要確保鋼板完全覆蓋骨折部位,并采用克氏針做好暫時固定操作,初步觀察固定效果,若效果良好即可進一步采用螺紋釘進行固定[7]。固定完成后可以采用推拉測試法對鋼板的穩(wěn)固性進行最終測試,若鋼板穩(wěn)固性良好則可縫合切口,固定效果較差者還需要進一步采用螺紋釘進行牢固,最后縫合切口,并做好后續(xù)的消毒和包扎工作[8]。
1.4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4.1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內固定失敗率? 兩組患者于手術開始前、手術實施中以及手術完成后行X線檢查,確定骨盆前后、入口及出口位的具體情況,并于出院后1、3個月進行術后隨訪,觀察患者的骨盆骨折愈合情況,評價手術完成效果。如果在骨折復位之后又發(fā)生再次脫位現(xiàn)象,并且垂直方向出現(xiàn)1 cm以上的移位情況,則表示內固定治療失敗[9]。
1.4.2下肢功能評定? 在手術完成之后的1、3個月,對兩組患者的下肢功能進行評定,評定過程中主要采用Majeed療效評價標準調查表,Majeed評分總分為100分。≥85分表示下肢功能恢復情況較優(yōu)(優(yōu)),>55~<85分表示恢復良好(良),≤55分表示恢復較差(差)。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Fisher精確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內固定失敗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內固定失敗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術后1、3個月Majeed評分優(yōu)良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1、3個月的Majeed評分優(yōu)良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隨著我國交通運輸事業(yè)、建筑安裝行業(yè)等的快速發(fā)展,臨床上交通事故、高處墜落及嚴重擠壓傷的發(fā)生率不斷增加,由此引起的骨盆骨折患者數(shù)量也明顯增多[10]。不穩(wěn)定性骨盆骨折大多是在遭受高能量損傷之后發(fā)生,患者在發(fā)生骨盆骨折后多會引起盆腔、下腹部等位置上的神經(jīng)以及器官等出現(xiàn)損傷[11]。研究顯示,骨盆骨折患者發(fā)生休克的概率為20%~50%,且多合并直腸損傷、膀胱損傷以及血管損傷等其他合并傷,還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顱腦、胸腹等嚴重器質性損傷,因此臨床上的死亡率及致殘率都非常高[12]。有學者根據(jù)患者遭受外用力壓迫的作用方向、遭受外力沖擊后骨盆垂直面的穩(wěn)定性等,將骨盆骨折劃分為3個類型,其中Tile A型骨折通常穩(wěn)定性較好,可采用保守方法進行治療,Tile B型和Tile C型骨折的穩(wěn)定性較差,保守治療法的臨床效果不顯著,容易導致患者發(fā)生殘疾[13]。
隨著臨床內固定器械的不斷更新和完善,手術治療骨盆骨折的臨床效果越來越好。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骨盆的穩(wěn)定性[14]。由于骨盆前環(huán)的負載相對較小,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單純采用接骨板就能夠有效增強骨盆的穩(wěn)定性,而且手術操作較為簡單,目前各項技術也已發(fā)展較為成熟。但是骨盆后環(huán)不穩(wěn)定性骨折則相對來說較為復雜,在治療的過程中所采用的內固定法也相對較多[15]。傳統(tǒng)開放性鋼板內固定術在治療骨盆后環(huán)不穩(wěn)定性骨折的過程中手術切口較大,需要將骨折部位完全暴露在手術視野中才可以進一步開展內固定治療,極大地增加了手術中的出血量,嚴重影響到了患者機體的生理功能,不利于患者后期的早期康復訓練,并且延長了患者的傷口愈合時間[1];而且采用開放性手術治療之后,患者的感染、血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對于臨床治療效果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16]。脊柱骨盆內固定治療法則通過選取脊柱通用內固定器,有效固定患者的下脊柱、骶骨及髂骨,使其具有聯(lián)合固定性,可以增加骨盆后環(huán)多平面穩(wěn)定性,因此對于下腰段骨折、畸形骨折等疾病的術后恢復具有重要意義[1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內固定失敗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1、3個月的Majeed評分優(yōu)良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與傳統(tǒng)的開放性鋼板內固定治療術相比,脊柱骨盆內固定治療術能夠縮短Tile C型骨盆后環(huán)骨折患者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提高內固定成功率,可以改善Majeed評分,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是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納入病例較少,觀察時間較短,可能會使研究結果產生一點的偏差,今后將擴大研究樣本量,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對照研究。
[參考文獻]
[1]薛威.不同手術方法治療Tile B-C型骨盆骨折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7,10(4):189-191.
[2]張暉.腰骶髂聯(lián)合固定技術治療Tile C1型骨盆骨折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17,45(4):63-65.
[3]張建林,嚴斌,周新建,等.手術治療Tile C型骨盆骨折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21(32):339-342.
[4]徐啟飛,林巋然,趙代杰,等.骶髂關節(jié)螺釘聯(lián)合釘棒系統(tǒng)在Tile B型骨盆骨折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6,17(6):168-170.
[5]李始漢,李孔健,李長虎,等.不穩(wěn)定骨盆骨折的手術治療[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11(6):132-134.
[6]苗建華,吾路汗·馬汗,唐亞輝,等.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損傷與單純骨盆骨折對男性性功能影響的對比研究[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6,23(4):232-234.
[7]蔣石德,陸健,魏偉生.骨盆環(huán)重建內固定治療不穩(wěn)定骨盆骨折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5,17(7):178-181.
[8]張治華.后路髂腰內固定治療創(chuàng)傷性脊柱骨盆分離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7,5(3):79-82.
[9]陳金龍.經(jīng)皮釘棒系統(tǒng)鋼板固定、分期治療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Tile C型骨盆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 12(8):132-134.
[10]周云斌,張智達.不同方法治療TileB-C型骨盆骨折的臨床療效研究[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5,8(3):90-92.
[11]張成亮,李業(yè)成,劉守正.改良Stoppa入路在骨盆前環(huán)骨折中的臨床應用[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7,13(9):187-189.
[12]張穹,吳琪,王昌超.釘棒系統(tǒng)后路手術治療骶髂關節(jié)分離的療效[J].世界臨床醫(yī)學,2017,26(22):278-280.
[13]明玉祥,王詩波,唐可,等.新改良Stoppa入路治療恥骨支骨折1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4,14(6):169-172.
[14]袁舉,賈玉俊,繆力,等.骨盆骨折內固定術后感染的防治及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5,11(4):166-168.
[15]邱文奎.三種不同方法治療不穩(wěn)定型骨盆骨折臨床觀察[J].河南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29(1):43-45.
[16]朱禮明.不同手術方法治療Tile C型骨盆骨折的效果[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8,10(32):108-110.
[17]劉敏,周曉賽,劉良樂,等.不同固定方法治療Tile C型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學穩(wěn)定性比較[J].醫(yī)用生物力學,2018, 33(5):423-428.
(收稿日期:2019-12-04? 本文編輯:孟慶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