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秋棠
【中圖分類號】R19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009-01
甲狀腺炎從字面意思解讀就是甲狀腺發炎了,它是內分泌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甲狀腺疾病,甲狀腺炎的類型有很多種,具體要看它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不同類型甲狀腺炎的癥狀不同。很多人不了解甲狀腺炎,因此對該病也不夠重視,往往因為人們的忽視而導致病情加重,最終會進展為甲狀腺癌,威脅病人的生命安全,下文將詳細介紹甲狀腺炎以及其發病癥狀。
1. 什么是甲狀腺炎?
甲狀腺炎是一種累及甲狀腺的異質性疾病,在臨床中較為多見,一般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其發病機制是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亂后導致細菌、病毒等侵入體內對甲狀腺濾泡結構造成破壞而引發的炎癥疾病,此病的臨床表現是畏寒、困乏、怕熱以及煩躁等,由于甲狀腺炎無突出性癥狀,很容易被忽視,特別在冬季,人們由于天氣變化異常容易出現發熱、咽喉腫痛及咳嗽等基礎疾病,而這些癥狀通常被人們當做普通感冒癥狀對待,導致甲狀腺炎不被發現,造成誤診。一般普通感冒一周后仍未見好轉,并且存在頸部疼痛,最好取醫院檢查,有可能是患有甲狀腺炎。甲狀腺炎類型可根據發病快速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甲狀腺,不同類型的疾病所表現出的癥狀不同,具體分類如下:
1.1急性甲狀腺炎
急性甲狀腺炎(AST)在臨床中較為少見,病情危急,起病快,主要以出血、高熱、渾身不適等為主,吞咽時甲狀腺位置局部有腫塊,觸及疼痛,急性甲狀腺炎主要是由細菌、真菌感染所致,出現化膿性感染,經血液循環在淋巴結位置病變產生炎癥。AST之所以很少發病的原因是甲狀腺自身處于無菌封閉環境,其解剖結構復雜,腺體被完整包裹,與鄰近組織不接觸,發生感染的概率低,甲狀腺屬于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體,具有豐富的血供,含碘量高,此類環境下細菌的發育生長能力差,故不易發生感染。極少數人發生SAT,一般以兒童為主要患病群體,特別是左側更容易發病。
1.2亞急性甲狀腺炎
亞急性甲狀腺炎(SAT)又稱為亞甲炎,具體包括亞急性肉芽腫性甲狀腺炎和亞急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發的炎癥反應,一般感染后在1~3周內發病,發病早期的甲狀腺攝碘能力下降,發病中期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狀,發病至后期甲狀腺功能異常,主要以甲狀腺腫痛為典型表現。
1.3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
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HD)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疾病,臨床又叫橋本甲狀腺炎,是造成甲狀腺功能減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情進展緩慢,病癥隱匿,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集中患病對象為青壯年女性。HD的發病機制是自身免疫應答反應所致器官損傷,功能障礙,導致HD產生的原因與自身免疫機制、遺傳、環境以及飲食等相關,遺傳的可能性高達50%,并且長期過量攝入碘、缺乏硒也會引發HD,若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控制,會引發甲亢(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減(甲狀腺功能減退),甚至會影響智力,對身體造成極大傷害。
2. 甲狀腺炎的癥狀有什么?
甲狀腺炎在生活中普遍常見,此病雖不會危及生命,但是對人們身心健康造成的損害較大,相比其他疾病,甲狀腺炎很少被提及和討論,人們對甲狀腺炎疾病知識了解的少之又少,正因為不熟知,才被人們忽視,導致病情延誤。
急性甲狀腺炎主要癥狀有高熱、出汗、甲狀腺腫塊、皮膚發熱、觸痛等。亞急性甲狀腺炎主要以甲狀腺劇烈疼痛為主,疼痛位置可擴散至耳部和頜部,渾身無力、肌肉酸痛,隨著病情的進展,甲狀腺體積會慢慢增大,病人還伴隨心慌、興奮、瞌睡、便秘及月經不規律等表現。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在發病初期的癥狀不明顯,隨病情蔓延出現易怒易爆、食欲減退、體重上升以及多汗怕冷等情況,甲狀腺腫大后出現吞咽功能障礙、腹脹及便秘等。甲狀腺炎雖不會造成致命性損傷,但發現并確診后不能不治療,否則會使得甲狀腺炎更加嚴重,對人體的危害也會增加。
3. 甲狀腺炎的治療護理預防
臨床針對甲狀腺炎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有些患者的病癥復雜,存在惡變的風險,因此出現以上癥狀最好到正規三甲醫院進一步檢查,一旦確診后盡快配合醫囑治療,以免病情耽誤,采取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甲狀腺炎以對癥治療來緩解具體病癥,減輕甲狀腺疼痛感,亞急性甲狀腺炎根據其癥狀輕重合理選擇藥物,輕者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或乙酰水楊酸,病情嚴重者建議選擇皮質類固醇以及β-受體阻滯劑,切記不能使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橋本甲狀腺炎病人的癥狀不明顯,可隨訪連續觀察,無需對癥治療,若甲狀腺腫大明顯,還伴隨甲減時建議使用甲狀腺制劑或糖皮質激素治療,注意把握用量。
食補治療法對甲狀腺炎也有一定的作用,如三寶粥(酸棗仁、蓮子心和柏子仁)、紫菜蘿卜頭、海帶瘦肉湯等,盡量多補充纖維素、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主打清淡少油易消化,禁食辛辣、甜膩食物,杜絕生冷、堅硬物,忌食咸味、酸性食物,少飲濃茶和咖啡,日常生活中增加運動鍛煉,提高身體抵抗力,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多通風,每天清掃居住環境衛生,保持開朗、樂觀的心態,增強病毒預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