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霞


【摘 ?要】目的:研究卡前列甲酯栓、縮宮素分別用于剖宮產術后產婦的臨床作用對比。方法: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剖宮產的80例產婦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隨機將產婦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使用縮宮素進行治療,對比兩組產婦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產后出血量。結果: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對照組為12.50%,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術后2h出血量和術后24h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使用卡前列甲酯栓對剖宮產術后產婦進行治療,可有效降低產婦的產后出血量,同時還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卡前列甲酯栓;縮宮素;剖宮產術后產婦
【中圖分類號】R719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076-01
剖宮產是婦產科常見的分娩方式,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年來,我國的剖宮產人數不斷在上升,增加了產后出血的發生率[1]。產后出血主要是指產婦在分娩24h內出血量高于500ml,主要是由于胎兒較大、雙胞胎或不良情緒所導致。臨床上常使用縮宮素治療產后出血,但效果不佳[2]。鑒于此,本文主要選取80例在我院進行剖宮產的產婦,分別使用卡前列甲酯栓、縮宮素對產婦進行治療,并對這兩種藥物的臨床作用進行對比,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剖宮產的80例產婦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將產婦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使用縮宮素進行治療,產婦40例,年齡20~36歲,均值(28.33±2.63)歲,孕周39~42,均值(40.68±2.54);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卡前列甲酯栓進行治療,產婦40例,年齡20~38歲,均值(29.14±2.26)歲,孕周40~42,均值(41.24±2.62),兩組產婦的基本資料無明顯差距(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在手術結束后使用20U的縮宮素對產婦進行靜脈滴注。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產婦1mg的卡前列甲酯栓進行口服。
1.3評價標準
(1)對兩組產婦的惡心、嘔吐、腹痛以及面色潮紅等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比較。(2)對兩組產婦的產后2h以及24h的出血量進行比較。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過程中所產生、相關的所有數據均通過分析軟件SPSS19.00進行處理,( ±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產婦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對照組為12.50%,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產婦的產后出血量
觀察組的術后2h出血量和術后24h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產后出血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引起產后出血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產婦對分娩的認知較差,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所導致,致死率較高[3]。合理給藥是減少產后出血的最佳治療方式,縮宮素是治療子宮出血的常用藥物,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等特點,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該藥物能維持的時間較短,效果欠佳。卡前列甲酯栓是一種終止妊娠的藥物,可有效提高產婦子宮肌收縮力,從而達到抗生育的作用,該藥在臨床中多應用于產后出血的治療中[4]。本文主要選取了80例在我院進行剖宮產的產婦進行研究,分別使用縮宮素(對照組)與卡前列甲酯栓(觀察組)對產婦進行治療。研究顯示,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對照組為12.50%,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術后2h出血量和術后24h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由此可見,使用卡前列甲酯栓對剖宮產術后產婦進行治療,可有效降低產婦的產后出血量,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卡前列甲酯栓的治療優勢更為明顯,對減少產婦的產后出血量以及不良反應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和旭華,范晶晶,李艷霞.縮宮素卡前列甲酯栓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018(002):239-240.
[2] 方紅艷.不同時間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聯合縮宮素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的效果比較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27):82-83.
[3] 朱俊霞. 觀察卡前列甲酯栓配伍催產素預防陰道分娩高危產婦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J]. 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032(006):916-918.
[4] 沈艷.卡前列甲酯栓在預防和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及術后恢復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3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