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紅
【摘 ?要】目的:觀察中藥基礎上聯合董氏奇穴治療外感風寒咳嗽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130例治療外感風寒咳嗽病患,均給予止嗽散治療,將其中65例歸為觀察組并聯合董氏奇穴針刺,比較咳嗽癥狀積分變化。結果:用藥后對照組癥狀積分降至(1.28±0.26)分,觀察組降至(0.59±0.13)分,組間差異顯著。結論:中藥聯合穴位針刺療法對于外感風寒咳嗽可起到良好效果,具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外感風寒咳嗽;止嗽散;董氏奇穴
【中圖分類號】R72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108-01
外感咳嗽病可分為風熱及風寒兩種。咳嗽病因分為內傷與外感兩個類別,無論是內臟罹疾還是外邪入侵,皆屬于累及肺臟導致咳嗽,因此將咳嗽發生關鍵定義為肺臟功能失調,對于外感風寒性咳嗽而言,止嗽散是中醫常用治療湯劑,藥效穩定持久,但是存在治療時間較長。基于此,本次研究采用對比方式觀察了止嗽散基礎上聯合董氏奇穴針刺對外感風寒咳嗽的治療優勢。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8年10月至次年3月期間收治的外感風寒咳嗽病患共13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兩組。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28:37;年齡區間處于18-59歲,平均年齡(43.05±5.79)歲;平均病程(4.06±1.33)天。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26:39;年齡區間處于18-60歲,平均年齡(42.61±5.80)歲;平均病程(4.12±1.28)天。組間基礎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2]:臨床癥狀未發熱、無汗、咳嗽、流涕、怕冷、頭痛,根據《中醫內科學》中外感咳嗽診斷標準確診;治療前不存在其它藥物治療史。
剔除標準: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類肺部宿疾,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久病體弱者。
1.2一般方法
兩組均給予止嗽散治療,基礎藥方:10g百部、10g白前、10g杏仁、10g桔梗、5g麻黃、10g紫苑、10g陳皮、10g荊芥、5g細辛、適量甘草。在此基礎上,若病患肺熱則加入5g薄荷及20g石膏,若病患肺燥則去除荊芥并加入5g浙貝母及10g知母。本次研究所選病患均屬于外感風寒咳嗽,僅需在基礎藥方中加入5g生姜即可。該藥方選用顆粒劑,每日1劑,用100ml開水沖服,分早晚兩次溫服,連續服藥5日。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董氏奇穴治療,選擇單側重子、重仙穴,選用1.5寸毫針(一次性),以倒馬針法留針25分鐘,每日針刺1次,連續5日。
治療期間叮囑病患切忌受寒并注意保暖,忌生冷飲食,避免長時間處于污濁空氣環境中并禁煙。
1.3觀察指標[3]
通過咳嗽癥狀積分對病患外感風寒咳嗽癥狀好轉程度展開評估,積分判定標準如下:0分——日夜均未出現咳嗽癥狀;1分——白天偶有咳嗽且短暫,夜間若入睡時偶有咳嗽且短暫;2分——白天咳嗽頻繁且對生活產生輕度影響,夜間輕度咳嗽影響到睡眠;3分——白天劇烈頻繁咳嗽且嚴重影響生活,夜間咳嗽嚴重致無法入眠。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咳嗽癥狀積分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以t檢驗。若p<0.05表示組間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比較用藥前兩組病患咳嗽癥狀積分分別為(2.26±0.44)和(2.29±0.37),治療后,對照組雖有下降但積分仍有(1.28±0.26),采用聯合治療的觀察組積分顯著下降為(0.59±0.13)。經檢驗,用藥前對照組和觀察組t=6.486,P=1.318;用藥后,兩組對比t=18.24,P=0.02。此外,用藥前后,也呈現兩組積分均顯著下滑,其中對照組用藥前后,t=16.452,P=0.016;觀察組用藥前后t=21.337,P=0.004.但觀察組平均積分更低(p<0.05)。
3.討論
中醫研究中將咳嗽病因分為內傷與外感兩個類別,無論是內臟罹疾還是外邪入侵,皆屬于累及肺臟導致咳嗽,因此將咳嗽發生關鍵定義為肺臟功能失調[4-6]。
止嗽散其基礎為仲景麻黃湯,具有止咳降喘、發散風寒之效,多用于咳嗽痰多、風邪感冒、鼻塞癥狀[7]。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針刺董氏奇穴包含重子、重仙穴,均存在肺分支神經,主治肺經疾患。上述穴位通常同時下針,肺經由列缺經掌面大魚際到大腸經商陽穴之支線,針尖會與土水穴相重合,利用了穴位空間性。本次研究因時間有限,僅選擇重子、重仙穴針刺,后續研究可加入“春(朝)刺滎,夏(午)刺俞,秋(夕)刺合,冬(夜)刺井”的四時分刺法,實現肺腎并治、金水同治,充分利用董氏奇穴實現治療效果及治療速度的改進。
根據本次研究數據,止嗽散聯合穴位刺激下觀察組咳嗽癥狀積分下降程度更大,證實了聯合治療方案的優勢所在。
參考文獻
[1] 周秀玲,郭亦男,馮曉純. 腧穴拔罐療法治療小兒外感咳嗽(風寒咳嗽)療效觀察[J]. 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4,6(03):224-225.
[2] 李柏穎. 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咳嗽》辨治外感咳嗽特色分析[J]. 江蘇中醫藥,2014,46(07):7-9.
[3] 錢凱莉,李華東. 小兒推拿配合中藥涂擦治療外感風寒咳嗽的臨床療效觀察[J]. 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20):31-32.
[4] 羅青葉,劉相朝,莫大,陸麗芬. 平衡火罐配合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外感風寒咳嗽100例[J]. 光明中醫,2018,33(20):3044-3046.
[5] 白春艷,呂春風,劉勝達.董氏奇穴配合舒筋活絡方治療肩手綜合征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32):3584-3587.
[6] 葛瑞,陳威妮,劉志龍.補中益氣湯加減配合董氏奇穴針刺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9,35(07):770-771.
[7] 胡思彥,程凌.補陽還五湯配合董氏奇穴治療中風后遺癥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分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17(1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