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鳳
【摘 ?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現階段我國正在面臨的傳染性極強的新型病毒性肺炎,目前臨床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護理工作側重點在于關注其生理狀態。近年來隨著人們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加之護理研究逐漸由單一生理層面向心理、生理等多層面轉變,因此本文將著重探討新冠肺炎患者心理護理方法及意義,以期為今后臨床制定此類病患護理方案提供可靠參考依據。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心理特點;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137-0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簡稱新冠肺炎,是現階段我國正在面臨的傳染性極強的新型病毒性肺炎。本文將著重探討新冠肺炎患者心理護理方法及意義,以期為今后臨床制定此類病患護理方案提供可靠參考依據,現詳述如下。
1. 概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于2019年末首次出現,之后在全球范圍內病例數均呈顯著增加趨勢,尤其以我國湖北省武漢市更甚。目前臨床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護理工作側重點在于關注其生理狀態,即配合醫生順利實施各項檢查及治療,確保患者因疾病所致生理不適狀態得以有效改善。近年來隨著人們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加之護理研究逐漸由單一生理層面向心理、生理等多層面轉變,如何針對新冠肺炎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已成為目前臨床護理工作研究重點。
2. 新冠肺炎的心理護理
2.1新冠肺炎患者心理特點
應激反應是現階段臨床醫護工作中提及頻率較高的名詞之一,指機體通過認知、評價而覺察受到相應應激源的威脅,從而導致的心理、生理機能變化過程 [1]。護理專家Neuman提出,應激源可以是任何能夠對機體系統穩定性造成影響的因素,如體內、體外、人與人之間等,而應激反應即機體受到應激源刺激后表現出的全身反應(非特異性) [2]。應激是一切生命為了生存、發展而表現出的必要反應,是機體的適應及保護機制,但若應激反應劇烈可能對機體相應系統、組織或器官造成損傷 [3]。
應激包括生理應激、心理應激,既往臨床研究中過多關注生理應激對疾病治療及預后的影響,往往忽略心理應激的重要性。心理應激的發生及發展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生物、社會環境、生理等因素均可對其造成正面或負面影響,心理應激反應一旦發生則可利用機體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干擾全身狀態,輕者影響護患關系、配合治療依從性,重者甚至影響多個機體系統功能、造成組織器官器質性改變。
新冠肺炎發生時間短,目前多項研究均處于初期階段,尚未對其病原體、發生原因、治療方法及預后等情況具有深入了解。此外,由于我國新冠肺炎發生率、重癥比例、死亡率均居高不下,患者一旦發病可能因為不了解病情、過度擔心療效及懼怕死亡等因素影響,從而產生焦慮、抑郁、恐懼等負面情緒,提示臨床護理人員需在確保臨床基礎護理到位同時,適當增加對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護理十分必要。
2.2新冠肺炎患者心理護理措施
2.2.1環境:由于全國上下各級醫院均加入到防控新冠肺炎的戰斗中,因此患者一旦確診為新冠肺炎可能無法按照就近原則就診,往往被集中收治,而醫院及病房對于多數新冠肺炎患者而言屬于陌生環境,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針對此類情況,護理人員應為患者營造舒適的病房環境,針對病情輕、意識清醒的新冠肺炎患者可適當為其介紹病房內布局,患者休息過程中通過適當調低各儀器音量、加強護理巡視等措施提高其睡眠質量,同時應提供柔軟舒適的床單被褥及衣物。
2.2.2注意力:由于新冠肺炎屬于新發疾病,因此現行診斷、治療方案均不成熟,部分患者由疑似到確診、治愈出院需經歷較長過程,患者可能因過度關注自身病情變化情況、醫護人員行為從而產生相應負面情緒。針對此類情況,護理人員可為生理條件允許的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網絡、書籍、音樂、電視等物品,此舉有利于通過分散患者注意力從而緩解其不良生理及心理情緒。但長時間看書、上網可能影響患者休息,不利于保障機體抵抗力及免疫力,因此應提醒患者在利用上述措施分散注意力的同時注意勞逸結合。
2.2.3語言:由于新冠肺炎傳染性較強,目前各級可收治新冠肺炎的醫療機構均需為其提供隔離病房,而護理人員由于需加強自身防護因此全身均穿著防護用品,在治療過程中缺乏患者間、患者與護理人員間、患者與家屬間的有效交流從而加劇其負面情緒。基于此,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切忌顧慮疾病傳染性而排斥必要的交流行為,可利用語言鼓勵、肢體鼓勵、傳達治愈患者情況、及時向患者轉達家屬的關愛等措施增強患者戰勝病魔自信心。
3. 小結
新冠肺炎對醫護人員而言仍是一種未知大于已知的新型呼吸系統傳染性疾病。因此提示在結合既往臨床相似病例護理經驗、查閱相關資料基礎上為患者提供專業性、針對性的生理護理過程中,應加強對其心理情緒的關注度,根據不同患者的實際心理特點提供相應心理干預措施,以期使其身心均處于舒適狀態,從而獲得更優護理效果,值得今后實際工作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洋,左選琴,孫愛華.ICU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1,25(5):316.
[2] 楊小娟.心理護理在普外科擇期手術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1):222-223.
[3] 劉曉東.內科伴焦慮/抑郁情緒患者循證心理護理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4,9(2):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