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庹春梅

【摘 ?要】目的:分析和探討剖宮產手術室護理中應用舒適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為時間基準,在我院所有剖宮產手術的患者當中,隨機收集54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和主體,將其按照“動態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7例患者。前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后者采用舒適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疼痛感以及舒適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疼痛VAS評分低于對照組,Kolcaba評分高于對照組(p值<0.05)。結論:舒適護理在剖宮產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不僅能夠降低患者的疼痛感,還能夠提升患者的舒適感,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和推廣價值。
【關鍵詞】剖宮產手術室護理;舒適護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193-02
前言: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不斷推行,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要自己的第二個孩子。選擇二胎的家庭往往產婦年齡較大,在加上其他的限制因素,只能夠選擇剖宮產來分娩。根據臨床數據顯示,目前剖宮產的概率逐年升高。在剖宮產的過程當中,需要對產婦進行特殊照護和護理【1】。本文將對剖宮產手術室護理中應用舒適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深入分析。
1資料及方法
1.1資料
在本院接受治療剖宮產手術的患者當中,選取54例進行研究,選取時間為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將其分為兩個組別(對照組+觀察組)。
對照組27例,年齡25~46歲,平均年齡(32.4±2.2)歲;孕周35~40周,平均病程(36.5±1.1)周;其中初產婦14例,占比51.85%,經產婦13例,占比48.15%。
觀察組27例,年齡24~47歲,平均年齡(32.5±2.1)歲;孕周34~41周,平均病程(36.3±1.0)周;其中初產婦15例,占比55.55%,經產婦12例,占比44.44%。
組間資料對比,p值>0.05。
1.2 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干預。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做好術前各項準備工作,術后給予藥物支持。
1.2.2觀察組患者:舒適護理干預。①心理方面。熱情的接待患者,耐心的解答患者疑問,動作輕柔,語氣溫和。向產婦介紹手術室相關條件和環境,避免患者產生恐懼感,與患者多多進行溝通,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建立良好的心態面對手術。②尊重隱私。對患者的手術部位進行消毒,常規鋪巾,其他部位要采用毛毯等蓋住,盡量減少患者暴露在外的皮膚面積,最大程度的保護患者的隱私。③環境方面。對手術室的溫度和濕度進行調節,溫度以24度為適宜,濕度以60%左右為適宜,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環境體驗。可以提供背景音樂使環境更溫馨。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疼痛感和舒適度。疼痛感采用VAS(視覺模擬自評量表)進行評測,分數越低,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越弱;舒適度采用Kolcaba量表進行評測,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舒適度越高。
1.4 統計學
采用SPSS22.0結果數據進行比較處理,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以( ±S)及%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及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疼痛感和舒適度對比。觀察組患者的疼痛VAS評分低于對照組,Kolcab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舒適護理是目前臨床上比較新型的護理干預手段和模式,在臨床上的運用非常廣泛。舒適護理,即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療或者手術的過程當中更加的舒適,營造溫馨的條件和環境,從而更好的進行剖宮產手術【2】。它的綜合性較強,涵蓋心理、環境等多個方面,效果顯著。它能夠以患者為中心,體現出人文關懷的護理理念【3】,將患者的舒適度大大提升,從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調節患者的自身應激水平,進而將患者的臨床手術效果大大提升【4】。
本文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疼痛感低于對照組,舒適度高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在剖宮產手術室護理工作當中,采用舒適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疼痛感,還能夠改善患者的舒適感,臨床優勢較為明顯,適合在臨床進行開展和普及,也適合作為常用護理方式作用于剖宮產手術室護理當中。
參考文獻
[1] 程長秀,王海軍,黃燕芬.剖宮產產婦術中手術室舒適護理模式的干預效果及產婦術后應激反應與疼痛改善情況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2):282-283.
[2] 柳青,施美蓉.手術室舒適護理對剖宮產術產婦應激反應及疼痛的影響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13):160-161.
[3] 王靜云,潘昊.舒適護理在剖宮產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08):81-82.
[4] 趙宏,馬莉,劉瑞.手術室舒適護理對剖宮產術產婦應激反應及疼痛的影響[J].貴州醫藥,2019,43(09):1499-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