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華 劉敏燕

【摘 ?要】目的:集束化護理在新生兒輸注高危藥物管理中的應用。方法:納入于2019年6月-12月間在我院出生的57例新生兒,因治療需要行高危藥物輸液,作為觀察組,納入2018年12月-2019年5月行高危藥物輸液治療的57例新生兒,納入對照組,比較兩種護理模式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新生兒輸液不良事件發生率3例(5.26%);低于對照組10例(17.54%),P<0.05。結論:新生兒輸注高危藥物管理中應用集束化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輸液不良事件發生。
【關鍵詞】集束化護理;新生兒;高危藥物;靜脈輸液
【中圖分類號】R473.72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201-02
高危藥物是指如使用不當則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甚至會引起死亡的多種藥物,部分新生兒在疾病診治、搶救過程中可能需要使用高危藥物,兒科常見的高危藥物包括硫酸鉀、腎上腺素、鈣劑、多巴胺等[1-2]。但新生兒具有特殊的生理特點,如肢體躁動、血管細、表皮組織薄弱、無法表達等,用藥過程中存在一定風險,如用藥錯誤、藥液外滲等,一旦發生上述情況則可能引起嚴重后果,引發醫療糾紛等,因此重視加強輸注高危藥品過程中的護理干預措施意義重大[3]。納入我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間收治的114例行高危藥物輸液治療的新生兒,比較兩種護理模式的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時間: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分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7例,觀察組中男41例、女16例,日齡在1-22d,平均為(11.8±3.5)d,輸注藥物種類:氯化鉀16例、鈣劑19例、腎上腺素7例、多巴胺15例。對照組中男39例、女18例,日齡在1-22d,平均為(12.5±3.0)d,輸注藥物種類:氯化鉀14例、鈣劑20例、腎上腺素8例、多巴胺15例。兩組一般資料結果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觀察組采取集束化護理干預:①護士長組織全體科室護士開會,討論科室過往發生的輸液不良事件情況,分析原因,整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將所有資料整理后打印,發放給所有護士,要求熟記。②高危藥物的管理:專人負責管理高危藥物,責任到人,對藥物數量進行登記,使用后必須登記相關信息,進行班班交接制度,實施專區放置、以醒目的標記進行區分;使用高危藥物時實施雙人核對制度,在輸液袋上標記紅色字母,警示醫護人員。科室設置藥物安全使用護理指引,設置科室高危藥品使用參考手冊,對于部分稀釋過程復雜的藥物設置配置流程,提高新生兒用藥安全。分開管理高危藥品,確保藥物標簽字跡清晰易讀,單獨存放,設置高危標識,使用時需要雙人共同核對,確保正確給藥。科室建立高危藥物外滲的預防與處理指引,嚴格進行床頭交接,增加巡視次數,及時發現外滲情況及時處理。③輸注過程管理:均采用輸注泵輸液,嚴謹核對輸液速度,在患兒床頭懸掛警示牌,增加巡視次數,合理規劃輸液先后順序,如非緊急情況則堅持交替輸注的原則,注意做好輸液側肢體的保暖。④巡視護理:每半小時巡視1次,隨時觀察穿刺部位,一旦發現異常及時處理。⑤不良事件處理:所有護士均進行高危藥物輸注不良事件相關知識培訓,一旦發生藥物外滲立即停止輸液,暫時不拔針,應用注射器抽吸,立即報告當班組長,及時采取措施。
對照組采取常規輸液護理:輸液過程中護士增加巡視次數,積極監測患兒情況,觀察留置針情況,評估血管,遵醫囑配藥輸液,嚴格核對患兒信息,及時換藥,結束輸液后封閉管道。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 ±s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57例患者中:輸液外滲2例(3.51%)、擺藥錯誤0例、藥物外滲性皮膚損傷1例(1.75%),輸液不良事件發生率3例(5.26%);對照組57例患者中:輸液外滲5例(8.77%)、擺藥錯誤2例(3.51%)、藥物外滲性皮膚損傷3例(5.26%),輸液不良事件發生率10例(17.54%);觀察組輸液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χ2=7.465,P<0.05)。
3討論
高危藥物的特點包括副作用大、無固定藥量、安全程度低、組成復雜等,如使用不當可能引起嚴重后果,危及使用者的生命健康。
文章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新生兒輸液不良事件發生率3例(5.26%);低于對照組10例(17.54%),P<0.05;分析原因發現,觀察組應用集束化護理模式,是指將多個經臨床證實有效的護理措施組合后應用,以達到解決護理問題、優化護理服務的目的[4]。觀察組在新生兒輸注高危藥物過程中應用集束化護理模式,強調貫徹全方位護理理念,所有護士開會探討引起輸液不良事件的原因,針對性制定護理方案,所有護士齊心協力、發揮團隊合作、協同效果,汲取過往的經驗教訓,重視護理細節,積極落實一系列經臨床驗證的護理服務,有效落實到每個輸液環節中;規范高危藥物管理過程,提高護士慎獨意識,轉變傳統被動護理現象,提高護士主動服務意識,加強輸液過程監督,增加巡視次數,制定相關預防性方案,重視藥物安全管理工作,密切監測穿刺處皮膚情況,早期發現輸液不良事件征象,積極預防[5-6]。
綜上所述,新生兒輸注高危藥物管理中應用集束化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輸液不良事件發生。
參考文獻
[1] 何余.集束化護理在新生兒輸注高危藥物管理中的效果觀察[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7,14(12):77-79.
[2] 趙俊琢.集束化預見性護理在新生兒輸注高危藥物管理的臨床應用[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30(3):284-286.
[3] 余燕.優質護理干預在新生兒輸注高危藥物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2):99-100.
[4] 王玉嬌.集束化護理在新生兒輸注高危藥物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7):126-127.
[5] 梁格鳳.集束化護理在新生兒輸注高危藥物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7,7(6):114-116,176.
[6] 孫俏麗.集束化護理在新生兒輸注高危藥物治療中的 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3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