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 ?要】目的:分析急診創傷患者行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對搶救效果的影響。方法:將我院2018年9月—2019年10月期間進行治療的56例急診創傷患者納入研究,以抽簽法的形式進行平均分組,將其命名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28例。參照組行常規的基礎護理,研究組在參照組的基礎上加行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對比2組患者搶救成功、死亡概率以及確診時間、急診至手術時間、急診至病房時間。結果:研究組的搶救成功、死亡概率優于參照組,組間對比(P<0.05);研究組確診時間、急診至手術時間、急診至病房時間均短于參照組,組間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急診創傷患者行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提高了搶救效率,降低死亡率,縮短了患者的急救時間和手術時間,更有利于臨床治療。
【關鍵詞】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急診創傷;搶救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220-01
創傷是因為機械因素造成的人體組織或者器官受到損傷,隨著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工業,交通業等也在飛速發展,各種事故造成的創傷人數在逐年上升,創傷的病情較為復雜,倘若得不到及時的救治[1],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臨床發現應用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能夠提高搶救的效果,為了進一步的分析該護理模式的可行性,本文將我院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間進行治療的56例急診創傷患者進行研究,分析急診創傷患者采用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對于搶救效果的影響。
1基線數據和方法
1.1基線數據
將我院收治的56例急診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病歷選擇時間:2018年9月—2019年10月,采用抽簽法將其均分為研究組(n=28)和參照組(n=28)。其中參照組男18例,女10例,年齡19-56歲,平均年齡(32.20±5.00)歲;研究組男17例,女11例,年齡20-57歲,平均年齡(33.34±5.5)歲,對比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
1.2方法
參照組行常規的基礎護理[2],即了解患者的病情,送入急診室進行診療等。
研究組在參照組的基礎上加行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詳細方式如下:①對于急診護理的流程進行制定,并且明確每一個崗位人員的責任,確保每一個崗位能夠準確的執行要求,在接診的時候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并且及時的通知急診科,急診科能夠依據患者的病情提前做好相關的急救準備[3]。②依據患者的病情變化給予搶救,將患者快速的送至急診室,和相關的急救人員做好病情的交接。急救人員需要快速的進行病情的進一步的評估,并且立即開展救治,做好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并且給予循環支持,處理患者的流血癥狀,做好止血和鎮痛。同時,給予患者情緒上的安撫和鼓勵,讓患者能夠積極的配合急救。③開設綠色通道,和各個科室做好對接,為患者贏取最佳的搶救時間和急救的效率,確保患者從急診科-CT室-X線檢查等各個環節均保持順暢[4],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以上的檢查。進行必要的檢查之后為急救準備好器械和藥品,完成急救操作后將患者送入病房進行全面的觀察,并且對于需要進一步手術的患者,提前做好通知,讓患者能快速進入手術室進行治療。
1.3觀察標準
記錄2組患者搶救成功、死亡概率以及確診時間、急診至手術時間、急診至病房時間。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IBM SPSS 21.0軟件處理70例急診創傷患者的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2組患者確診時間、急診至手術時間、急診至病房時間,并以T檢驗進行,計數資料以(%)的形式表示2組患者搶救成功、死亡概率,應用卡方進行檢驗, 組間對比p<0.05即證實有差異。
2 結果
2.1 ?2組患者搶救成功、死亡概率比較
通過比較可看出,研究組死亡概率均低于參照組,搶救成功顯著高于參照組,組間具有差異(P<0.05)。如表1所示:
2.2對比2組患者確診時間、急診至手術時間、急診至病房時間
研究組的確診時間、急診至手術時間、急診至病房時間均短于參照組,組間對比P<0.05,詳細見表2。
3討論
相關的研究指出,急救創傷患者在受傷的一小時內是死亡的高峰期,第二個高峰期在患者受傷后的2-4小時,因此當患者受傷后需要縮短救治的時間,為患者贏取最佳的治療時間,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能夠和院前和院內進行無縫的連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減少手術后的并發癥。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屬于整體護理模式[5],明確每一個崗位醫護人員的責任,縮短患者的就診時間,讓患者能夠快速被診斷和進行手術。提前和各個科室進行溝通,確保患者正在整個搶救過程中保持順暢,減少了各個科室的轉運時間,從整體上提高了護理的質量,減少醫療糾紛。
綜合以上結論,急診創傷患者應用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減少患者的急救時間和手術時間,進而提高了搶救效率,死亡率也得到降低,值得廣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耿延花,張倩倩.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對急診創傷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24):150-152.
[2] 楊艷朵.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應用于急診創傷護理中的效果評價[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17):109.
[3] 夏麗君,皮玉菊.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在急診創傷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飲食保健,2018,5(46):129.
[4] 李雨鳳,李玉鳳.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在急診創傷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臨床醫學,2018,12(1):50-51.
[5] 黃秀娟.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在急診創傷護理中的應用[J].飲食保健,2019,6(26):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