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敏

【摘 ?要】目的:探討層級護理對重度子癇前期產婦術后血壓控制及機體康復的影響。方法:回顧性收集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88例重度子癇前期產婦臨床資料,將采用常規護理的42例產婦納入A組,將采用層級護理的46例產婦納入B組,比較兩組術后血壓控制情況及機體康復進程。結果:B組術后1、2、3d血壓降至120-100/80-60mmHg例數較A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平均住院時間較A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層級護理可有效控制重度子癇前期產婦術后血壓水平,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機體康復。
【關鍵詞】重度子癇前期;層級護理;康復進程;血壓水平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224-01
重度子癇前期是導致產婦及胎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因妊娠期血壓過高所致,臨床對于此類孕產婦一般建議剖宮產方式生產,因此,為確保母嬰安全,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十分重要[1]。層級護理通過分級管理,合理安排人力資源,明確每位護士的職責,從而合理計劃護理工作,促進產婦盡快恢復。鑒于此,本研究探討層級護理對重度子癇前期產婦術后血壓控制及機體康復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收集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88例重度子癇前期產婦臨床資料,將采用常規護理的42例產婦納入A組,將采用層級護理的46例產婦納入B組。A組年齡為22-36歲,平均年齡為(29.11±4.62)歲;孕周28-36周,平均(32.24±2.41)周。B組年齡為22-35歲,平均年齡為(28.87±4.84)歲;孕周28-38周,平均(33.15±2.62)周。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組 采用常規護理:對產婦做好風險評估,向家屬講明產婦情況,嚴密監測生命體征,準備急救藥物,叮囑家屬陪護,密切注意是否出現陰道出血、體溫升高、敷料滲血等情況。
1.2.2 B組 在A組基礎上,采用層級護理:依據護士長-專科護士-責任組長-責任護士的層級管理進行護理:(1)護士長:統籌全局,合理安排全科護理工作。(2)專科護士:由大專及以上學歷,工作10年以上護士擔任,對責任組長、護士進行專業培訓,提高護理質量。(3)責任組長:制定護理計劃,指導責任護士中不足之處,做好風險評估,負責術前、術后護理。(4)責任護士:對產婦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滿足產婦需要,與家屬溝通,解決其問題;嚴密觀察產婦情況,定時檢測血壓,做好情況記錄;協助產婦完成翻身運動,預防并發癥;評估產婦心理狀況,及時做好心理疏導;調整飲食,注意低鹽飲食,做好保暖措施,預防受涼感染。
1.3 評價指標 (1)術后血壓控制情況:采用血壓檢測儀測定兩組術后3d內舒張壓和收縮壓,比較兩組收縮壓控制在120-100mmHg,舒張壓控制在80-60mmHg例數。(2)康復進程:記錄并比較兩組平均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以 表示計量資料,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間數據,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后血壓控制情況 B組術后1、2、3d血壓降至120-100/80-60mmHg例數較A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康復進程 B組平均住院時間為(5.32±1.41)d,A組平均住院時間為(6.41±1.68)d,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340,P=0.001)。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術后1、2、3d血壓降至120-100/80-60mmHg例數較A組高,平均住院時間較A組短,可見層級護理可有效控制術后血壓水平,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機體康復。分析其原因在于,重度子癇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壓較為嚴重的階段,血壓如不及時控制,則會威脅產婦的生命安全[2]。層級護理依據護士的專業技術能力、工作經驗、職稱等分層次安排護理工作,分層次合理劃分工作區域,明確每位護士職責,發揮最大護理優勢[3]。護士長合理安排人力資源,使各個層級護士各司其職,并做好護理檢查;專科護士負責進行專業培訓,從而提高護士的護理質量,避免護理缺陷和差錯;責任組長制定全面護理計劃,由專科護士完善補充,再由責任護士實施,責任護士做好健康宣教,改善產婦心理情況,確保產婦心理健康;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并記錄,能夠及時觀察產婦身體狀況,預防不良事件發生,同時有利于護士無縫交接[4]。實施層級護理不僅能夠全方位實施護理措施,減少意外風險發生,還能夠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其實用性較好,從而有效規避風險,促進機體快速康復。
綜上所述,層級護理可有效控制重度子癇前期產婦術后血壓水平,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機體康復。
參考文獻
[1] 劉蓉,林曉峰,魏璞,等.子癇前期產婦產后高血壓的發病情況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8,25(8):954-957.
[2] 陳自力,楊莉莉,楊孜,等.發病前重度子癇前期患者臨床預警因素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9,99(31):2459-2462.
[3] 蔣艷,馮梅,段麗娟,等.護士層級體系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12):1520-1523.
[4] 張素萍.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圍產期系統護理管理方法探討[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2):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