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中圖分類號】R-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263-02
2019年10月25日,習近平對中醫藥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強調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因此,對我們中醫藥人來說,這是機遇也是挑戰,更是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文化產業模式的契機。
一、中醫藥學在國內外發展現狀
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中醫藥事業取得顯著成就,為增進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隨著中醫在多個國家的合法化,越來越多的國家將中醫藥視為一種保健方式,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而2015年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時,更是對中醫經典研發的高度認可,因為這就是我國科研人員在東晉醫學典籍中得到啟發,從而想到用新方法提取青蒿素的故事。因此,現在正是中醫藥與世界接軌及大力發展的良好契機。
二、瀘州在中醫藥健康旅游文化發展的優勢
瀘州,四川省地級市,古稱江陽,別稱酒城、江城,是川滇黔渝結合部的區域中心城市,成渝經濟圈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長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總面積12232.34平方公里,下轄3個市轄區,4個縣;2018年戶籍人口509.7萬人。瀘州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不僅水、動植物、礦產資源豐富,旅游資源也突出,因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淀深厚,民族風情濃郁便形成以名酒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歷史文化、長江文化為代表的五大特色旅游資源,擁有瀘州老窖景區、瀘州太平古鎮景區、黃荊老林景區等國家4A級旅游景區,況場朱德紀念館、報恩塔、合江崖墓群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截至2018年底,瀘州市衛生機構(包括村衛生室)4616個,其中醫院147個、基層衛生機構4439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29個、其它衛生機構1個。在醫院中,綜合醫院97個,中醫醫院15個,專科醫院35個。在《瀘州市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提出,憑借瀘州豐富的中醫藥資源,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具體而言,利用中醫藥文化元素突出的中醫醫療機構、中藥企業、名勝古跡、博物館、養生基地、中華老字號名店,以及國家基本藥物所需的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國家基本藥物所需的中藥材種子種苗保存基地、藥用植物園、藥膳食療館等資源,開發中醫藥特色旅游路線,開發推廣一批中醫治未病和養生保健旅游產品,培育一批有觀賞價值的中藥材品種,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資源與旅游融合發展,打造瀘州特有的中醫藥健康旅游資源。而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為重點打造瀘州中醫藥文化宣傳科普教育基地,具有鮮明中醫藥特色的核心價值觀、辦院宗旨、機構精神、遠景使命、發展戰略、院規院訓、院歌院徽、服務理念等。
三、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的中醫藥健康文化旅游產業特色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始建于1983年,醫院通過了ISO9001,是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榮獲“五星級醫院”稱號,擁有區域中醫腦病、腎病、肝病診療中心,是“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國家臨床藥物試驗機構”,先后獲得了“全國重點建設中醫醫院”“中國百強品牌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中醫藥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先進集體”“全國冬病夏治先進單位”“全國中醫藥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中醫藥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創新單位”“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等殊榮。 目前醫院在發展中醫藥健康、文化、旅游產業特色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四川省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申報。基地依托醫院自身特色優勢,形成“一館、兩翼、三產品”的健康旅游體系。一館是醫院自籌資金4000萬元打造的位于第二住院樓22樓的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它通過實物和圖片等形式,展示中醫藥文化發展脈絡、傳播中醫藥文化知識,自2015年8月28日開館以來,已免費接待中外來賓3000余人。兩翼是指宣教陣地及參觀體驗點,利用健康教育學校、院區宣傳載體、膏方節、三伏貼、三九貼等為載體普及中醫藥知識,傳播中醫藥文化;開設名醫館、中藥展示柜、中藥房、制劑室、醫學美容中心、健身中心、中醫經典診療中心等作為參觀體驗點。三產品為醫院發揮中醫養生優勢,開發了吃、看、佩3類8個不同品種的旅游產品,受到來賓的普遍好評。
2、中醫藥健康旅游的特色打造。醫院內所屬旅游基礎設施完善,日均接待能力500人以上;院區內已種植100余種中草藥,將醫院打造成了一個大的藥用植物園;在名醫館的走廊、候診區、診室及門診其他區域裝飾了大量表現中醫藥文化內容的書畫作品;院區內巨幅大醫精誠雕像及隨處可見的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葉天士、皇普謐等名醫雕像,名醫館內一幅巨大的漢白玉浮雕—《中華醫學 名醫璀璨》,刻畫了我國從具有歷史記載之初到清朝39位歷代醫學名家的浮雕雕像,將中華醫學的發展脈絡清晰的再現,在美化醫院環境的同時讓游客了解中醫歷史,了解歷代名醫;大型山水盆景《橘井泉香》,構成山水綠樹、淺水游魚的景觀。《源遠流長》水井小品,滋潤了這方土地,喻示著中華醫學和醫院事業薪火相傳。景點與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充分的展示了內容豐富的中醫藥健康文化旅游景觀。
3、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的研發。醫院專家團隊高度重視中醫藥健康產業的發展,目前研發吃、看、佩三類健康旅游產品。①吃:中醫藥膏方、藥膳、乾源玉露養生酒、蘇百維爾飲料、中藥制劑等;看:《養生學》、《調病學》、《養生800問》、養生光盤等;佩:中藥香囊、苗藥香囊等,這些旅游產品深受社會各界的喜愛。
四、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文化產業的思考
(一)同發展,提高中醫藥健康旅游品質
近年來,隨著黨中央及各級政府對中醫藥文化的重視,中醫藥的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氣勢,但同時,也有不少非正規場所打著中醫藥的虛假招牌進行坑蒙拐騙,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健康及利益,嚴重影響了中醫藥的形象及其療效。因此,在發展時首先要提高中醫藥的品質,作為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下屬的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秉承良好的辦院方針,以信立人,以德傳承,醫院定期開展西學中課程,請名老中醫對中醫四大經典進行解讀,做到人人會中醫,人人精中醫,同時,大力發展中醫師承學習,從傳統的拜師儀式開始,到一對一的跟師門診,再到歸納總結老師的心得體會。在系統學習中醫經典理論的基礎上,更注重中醫實踐運用,通過跟師過程中的望聞問切,更好的詮釋了中醫師帶徒的精髓,直觀生動的了解名師名家的思維方式,處方特點,更利于中醫的傳承發展;在中藥品質方面,嚴格篩選中醫原材料、關注道地藥材、注重采購流程,結合患者的生活方式及疾病特點,提供中草藥、免煎中藥、膏方、丸藥、水劑等不同的制劑類型,方便患者的選擇。同時也通過多年的用藥經驗,在精方的基礎上研制了60余種院內中成藥,便利且療效穩定,得到了廣大患者的肯定。我們的努力弘揚中國國粹,傳播中醫藥文化,普及中醫藥知識,為提高中醫藥健康旅游品質打下基礎,只有把品質作為旅游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醫藥健康旅游才能實現真正的跨越式發展。
(二)強宣傳,提升中醫藥健康旅游品牌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作為“全國中醫藥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創新單位”、“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在中醫藥健康宣傳方面下了大功夫,中醫藥健康旅游將更貼近尋常百姓生活,醫院通過中醫藥科普宣傳周、主題文化節、知識技能競賽等多種形式,提高公眾中醫養生保健素養。今年,醫院內開展中醫藥健康宣傳活動的基礎上,大力提倡“走出去”的宣傳模式,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中醫健康養生健康操教學等;建設中醫藥健康基層服務團、走基層專家義診團、中醫藥文化幼教團等,“走基層、訪社區、進學校”在社會中廣泛開展中醫藥科學文化普及工作,既有利于中醫藥事業建設,也利于中醫藥健康旅游的宣傳推介,利于中醫藥旅游品牌的構建。
(三)促融合,助推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對健康服務的需求非常迫切。如今,國家大力支持發展大健康產業,而醫療+旅游的模式也不斷得到應用,中醫藥與健康旅游相結合,有利于游客深入體驗中醫藥文化。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如何做到將中醫藥文化與旅游相融合?第一,開設中醫養生體驗區。共分為五個區:養顏區,即醫美中心,可向游客提供火針去痘、埋線減肥、針灸瘦身等中醫治療技術,普及中醫美容知識,展現中醫美容優勢;養生區,即中醫經典診療中心,可向游客提供打造刮痧、推拿、按摩、足浴、針灸等診療技術;讓游客體驗中醫特色技法的獨特魅力;養身區、即健身中心,可向游客傳授太極拳、中華經絡操、糖尿病養生操、骨科養生操等,起到中醫強身健體的作用;養胃區即營養食堂,可向游客提供中醫膳食品鑒和中藥膳食包,逐漸通過食補代替藥補,起到藥食同源的作用;養心區,即體檢中心,可向游客提供心理咨詢、體感音樂療法、體質辨識等;中醫藥在臨床運用上得到很好的體現,具有臨床療效確切、養生作用獨特、治療方式靈活等特點,特別是隨著健康觀念變化,中醫藥越來越顯示出獨特優勢。同時中醫藥與健康旅游相結合,有利于游客深入體驗中醫藥文化。
2019年“一帶一路”走出去的中醫藥正在成為耀眼的中國名片,中醫藥作為具有獨特魅力的中國醫學資源、文化資源,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中醫藥正日益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和關注,中醫藥旅游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正在苒苒升起,它既能滿足游客多層次的需求,又是一種融合醫學價值和經濟、社會價值一體的市場經濟,是對中醫藥國粹的傳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