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麗 袁玉蓉

【摘 ?要】目的:對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的原因進行分析,通過相關質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制定健全的控制方法。方法:對2018年-2019年在某院接受治療的100例患者進行研究,對全部患者進行微生物標本檢驗,并對出現不合格的生物標準進行比例研究和分析,研究檢驗不合格的原因,在相關因素研究下,明確合理的控制措施。結果:在研究中發現,出現不合格標本的總數為6例,不合格率為6.00%。研究表明,出現標本檢驗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于檢驗中對標本造成的污染,工作人員沒能及時進行樣本送檢等等。結論:要想實現微生物標本檢驗合格率的提升,檢驗科就需要加強和臨床科室的溝通,在充分發揮職能部門工作效能的基礎上,為患者各項整治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質量控制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271-01
在當前微生物檢驗技術的發展背景下,越來越多先進儀器開始在臨床檢驗工作中得到應用,而檢驗人員素質在此種背景下也得到了更大發展,科室質量控制手段逐漸得到完善,因此臨床檢驗工作中可以得到更為精準和全面的檢驗數據。但是在當前微生物檢驗樣本中仍然存在合格率不高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就將對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進行詳細分析,希望通過質量控制對策的提出,為檢驗質量和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了某院在2018年-2019年接受治療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的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在本研究中男性患者共58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年齡為12-86歲,平均(53.14±15.23)歲。本研究中主要分析的標本為痰液、肺支氣管灌洗液、尿液、血液、胸腹水等。接受研究的患者均簽署了研究知情書。
1.2方法
在有著豐富微生物檢驗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按照醫院規定進行標本檢驗情況的核查,并對標本檢驗時間、樣本外觀和檢驗結果進行精準分析,最終進行復查結果的全面評估,此種方式可以更準確的找出不合格的微生物樣本,對其進行特殊標注,在這一過程中要求檢驗人員按照標本采集類型和原因進行統計分析[1]。
1.3評價指標
對本研究中的微生物檢驗標本和不合格標本構成原因進行分析。
1.4統計學分析
在本文研究中借助SPSS23.0進行統計學數據分析,并對數據結果進行t值和x?檢驗,對于兩組數據產生的差異性進行P<0.05表達。
2. 結果
經研究發現,本組數據中共出現不合格標本共6例,標準不合格率為6.00%,在分析中可知,出現痰液標本不合格的問題更為顯著,此外,尿液、血液標本也存在不合格問題,具體情況如表1。
在對微生物標本檢驗不合格原因分析的過程中,對比例構成情況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分析,發現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樣本檢驗前受到污染、送檢不及時等。
3. 結果
微生物標本在臨床檢驗過程中可以對患者進行治療提供更為精準和有效的指導與幫助,在微生物檢驗過程中,其檢驗合格率問題往往會對檢驗質量造成直接影響,甚至會對診斷治療起到一定作用[2]。但是在臨床實踐中發現,當前臨床微生物檢驗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這也需要我們加強對微生物檢驗合格率問題的關注,這也是目前檢驗工作中最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在本研究中發現,100例患者標本中共出現了6例不合格,檢驗不合格率達到了6.0%。通過對出現問題的研究發現,主要不合格的樣本集中在痰液標本中,而胸腹水不合格率為0%。通過對微生物送檢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后可知,痰液標本檢驗中不合格概率最高,這是因為在痰液培養過程中復雜性較強,需要檢驗人員注意很多細節問題,但是當前的樣本采集方式為患者自行留取,如果醫護人員沒有事先進行全面交代,很可能造成患者理解錯誤,難以正確理解痰液和唾液的區別,引發痰液檢驗的不合格問題[3]。而尿液檢驗不合格的主要問題在于尿液細菌培養留取存在問題,在常溫狀態下,尿液標本和細菌培養的最佳時間為兩小時內,在這一時間段內,實驗室中的病原微生物分離率可以得到最有效的提升,有助于污染率的降低。但是在當前臨床工作中,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和影響,污染率仍然難以得到有效控制[4]。在血液標本檢驗過程中,更應該加強對患者血液樣本檢驗準確性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患者病情的精準控制,最終為患者臨床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在上述問題的研究中,對檢驗工作人員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標準和要求,特別是要加強對以下幾點問題的分析:其一,加強對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與總結,實現自身微生物檢驗標本采集知識水平的提升[5]。其二,需要護理人員和標本運送人員定期接受培訓,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檢驗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其三,保證護理人員全面、準確的告知患者微生物標本留取方式,引導和幫助患者進行標本留取,避免出現直接轉送給患者的情況。其四,檢驗科工作人員應該定期進行微生物標本檢驗,并科學進行不合格率的篩查,將獲取的檢查結果有效反饋到各個臨床科室,在針對性培訓和幫助下,提升對患者的細節管理,實現工作人員思想上對問題的關注。
綜上所述,只有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管理優勢,才能確保微生物檢驗標本合格率得到提升,最終為患者健康指標等數據的統計分析提供更精準可行的數據。
參考文獻
[1] 符桂丹.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質量控制對策探討[J].醫學美學美容,2020,29(3):188.
[2] 付燕美.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及質量控制對策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28):4101-4102.
[3] 高靜.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質量控制對策[J].醫學信息,2019,32(z1):386-387.
[4] 旦增拉珍.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質量控制對策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1(16):130.
[5] 周麗.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質量控制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89):17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