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齦溝液中slCAM-1的含量。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另選取30例健康人作為對比對象(對照組),對兩組患者的齦溝液中slCAM-1的含量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齦溝液中sICAM-1濃度為明顯低于對照組濃度,兩組對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2型糖尿病會影響牙周炎患者齦溝液中的sICAM-1含量下降。
【關鍵詞】2型糖尿病;牙周炎;齦溝液 ?含量
【中圖分類號】R78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276-01
據(jù)研究表明,糖尿病與牙周炎有密切關聯(lián),而其中高血糖是導致牙周炎的主要因素,并會加重牙周炎程度,降低了機體對牙周局部刺激因子的抵抗力。糖尿病類型、代謝控制程度、病程長短以及有無全身并發(fā)癥等,都直接影響到牙周破壞程度。本文針對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齦溝液中sICAM-1的含量進行研究分析,現(xiàn)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43~55歲,平均年齡46.6歲。另選取30例健康人作為對比對象(對照組),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40~55歲,平均年齡48.9歲;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齦溝液收集與體積測定
采用常規(guī)濾紙條法,選用齦溝液測量儀Periotron 8000及Periopaper濾紙條對齦溝液進行體積測定。
1.2.2齦溝液中sICAM-1含量測定
將-80℃冰箱中取出齦溝液標本,溫室解凍,每管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的體積分為為0.05%Tween-20洗提液,使之成為1:100的定比稀釋液,溫室搖床中(150±20)r/min(r=5cm)放置1h,4℃、1000r/min(r=5cm)離心10min,取上清液。用ELISA法對上清液進行檢測。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 ±S)標準差表示。組內(nèi)比較用配對x2檢驗,組間比較用t檢驗 。
2 結果
2.1兩組臨床檢查結果
從臨床檢查結果來看,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PD、AL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sICAM-1濃度對比
經(jīng)比較,觀察組患者齦溝液中slCAM-1濃度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齦溝液中slCAM-1濃度,兩組對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牙周炎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糖尿病伴牙周炎是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糖尿病的類型、代謝控制程度、病程長短以及并發(fā)癥直接影響到牙周破壞程度。經(jīng)實踐研究發(fā)現(xiàn),2型糖尿病的糖代謝程度與牙周炎的膿腫程度成正比,這是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機制遜色與普通牙周。中性粒細胞作為齦溝液免疫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在受到糖尿病因子的影響下,其免疫功能也受到了影響,在對牙周病理的發(fā)展過程中不能起到積極作用,導致牙周病的不斷惡化。臨床科通過對齦溝液的成分進行檢測,并對其中的中性粒細胞等其他因子的驗證水平進行檢測分析,從而觀察研究齦溝液中slCAM-1的變化情況。本文結合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選取同期檢查的30例健康人進行對比,對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齦溝液中slCAM-1含量展開分析探討。
牙周病患者牙周組織中高度表達的sICAM-1可脫落形成齦溝液中的sICAM-1,sICAM-1可在牙周結合上皮、溝內(nèi)或袋上皮根部表達,并參與白細胞穿越上皮進入齦溝液的白細胞-上皮細胞間粘附過程,介導此區(qū)域的細胞間的炎癥反應,而且隨著牙周組織炎癥狀態(tài)的加強,齦溝液中sICAM-1的含量亦明顯增加。用ELISA法檢測牙周健康者、邊緣性齦炎及慢性牙周炎齦溝液中sICAM-1的濃度,發(fā)現(xiàn)三者齦溝液中sICAM-1的含量不同,其中邊緣性齦炎及慢性牙周炎的sICAM-1水平明顯高于牙周健康者,且齦溝液中sICAM-1的水平與牙齦出血指數(shù)(BI)、牙周探診深度(PD)、菌斑指數(shù)(PLI)呈等級相關關系,慢性牙周炎經(jīng)牙周治療后齦溝液中 sICAM-1的水平顯著下降,其變化趨勢與牙周臨床指標的變化相一致,因此研究者認為齦溝液中sICAM-1的水平可作為評價牙周組織炎癥的一項較敏感和客觀的指標。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齦溝液中sICAM-1濃度為明顯低于對照組濃度,兩組對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齦溝液體積較正常人高,齦溝液中slCAM-1含量明顯低于正常人含量,說明糖尿病存在一直sICAM-1向齦溝液移動機制,降低sICAM-1濃度含量。
參考文獻
[1] 王祥蕓,胡蓉,張曉渝,楊楊,彭蓓,黃大海.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糖化血紅蛋白與 C-反應蛋白的關系[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8,13(1):123-123.
[2] 馬赫,劉桂紅.牙周干預對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血糖控制及血清C反應蛋白的影響[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6,33(2):314-317.
[3] 杜軍,何惠宇,買買提·牙森.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全唾液中Pro-CT含量的檢測及其意義[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7,31(1):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