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炳添

【摘 ?要】目的:探討糖化血紅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與2型糖尿病合并腎臟微血管病變的相關性。方法:抽取本院2019.01至2019.12時期內診療的僅2型糖尿病患者50例(A組)、2型糖尿病合并腎臟微血管病變患者50例(B組)、健康體檢者50例(C組),均施行糖化血紅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尿微量白蛋白指標測定。結果:以C組為參照,A組和B組糖化血紅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尿微量白蛋白指標均有所提高,但B組增高幅度較大,數據比較有意義(P<0.05)。結論:針對2型糖尿病合并腎臟微血管病變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標明顯增加,而做好上述指標的把控,是預防病情進展的關鍵。
【關鍵詞】糖化血紅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2型糖尿病;腎臟微血管病變
【中圖分類號】R4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289-01
糖尿病為現代機體代謝性病癥,是因胰島素分泌異常、缺陷和生物損傷等因素導致的高血糖現象,多集中在中老年群體中。若未及時做好血糖控制,會進展為各組織器官慢性損傷或功能障礙,做好部分患者血液檢驗指標的評估,可在把控腎功能的同時,預防糖尿病合并腎臟微血管病變[1]。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抽取本院2019.01至2019.12時期內診療的僅2型糖尿病患者50例(A組)、2型糖尿病合并腎臟微血管病變患者50例(B組)、健康體檢者50例(C組)。150例患者中,男患者共78例、女性患者共72例;年齡中間值為(50.3±7.18)歲。數據比較無意義(P>0.05)。排除標準:患有腦梗死、高血脂癥、高血壓和冠心病等群體;患有1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發癥群體;短期內服用腎毒性藥物、維生素B族和免疫制劑群體。
1.2方法
檢查前患者均禁食8h,清晨空腹狀態下采集靜脈血約為8ml,以此評估糖化血紅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指標;要求患者保持飲食規律,且落實無菌、防腐等理念下,采集24h尿液取10ml,用以評估尿微量白蛋白。在此過程中,空腹血糖和血脂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予以檢測;糖化血紅蛋白以高效液相法予以測定;同型半胱氨酸以循環酶法予以測定,而尿微量白蛋白為免疫比濁法[2]。
1.3統計學方法
通過統計軟件SPSS 22.0,對本研究數據進行匯總處理。計量資料用 ±S表示,組間數據采用 檢驗;計數資料用 表示,組間數據采用 檢驗。P<0.05證明數據比較有意義。
2、結果
以C組為參照,A組和B組糖化血紅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尿微量白蛋白指標均有所提高,但B組增高幅度較大,數據比較有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糖尿病為慢性病的代表,是內分泌代謝綜合征,而腎臟微血管病變為該病患者高發性并發癥,發生率在25-40%左右,隨著病情持續性進展會演變為糖尿病腎病。同時,該類并發癥為重癥微血管病變,也是誘發機體終末期說腎衰竭的根本。以醫學層面來講,早期糖尿病腎病是可逆的,但會逐步演變為不可逆,做好患者腎功能測定,是預防、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根本[3]。
糖化血紅蛋白為葡萄糖糖化性血紅蛋白,通過該指標的測定,可評估3個月內患者糖尿病狀態,再鑒別是否為微血管病變。原因為:糖化血紅蛋白不受血糖指標的影響,可全面且整合反映過去時間內血糖控制效果。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機體糖化血紅蛋白不可超過7%,而國際糖尿病聯盟要求不超過6.5%,國內也規定糖化血紅蛋白指標低于6.5%。若機體糖化血紅蛋白指標超過9%,證明血糖控制較差,且伴有持續性高血糖現象,一旦出現微血管灌流不足、細胞缺氧等狀況,必將會對內皮細胞造成損傷,誘發蛋白尿,最終進展為動脈硬化、糖尿病性腎病及酮癥酸中毒等狀況。即表明糖尿病腎病和血糖水平密切相關,若血糖控制較佳不易出現蛋白尿,但血糖難以控制到位時,會誘發微血管病變、蛋白尿等諸多狀況[4]。
同型半胱氨酸為機體甲硫氨酸代謝產物,是血管性損傷性氨基酸,70%可由腎臟排出,但若腎功能障礙則會對同型半胱氨酸代謝造成影響。常規情況下,同型半胱氨酸正常范圍一般<10.0umol/L,臨界水平為10-15umol/L,>15umol/L為異常。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多集中在營養不良、腎功能不全、生活方式不健康等群體中,若未及時控制會誘發心血管病癥、外周血管病癥和內皮功能障礙。即可將該指標定義為心血管病癥危險因子,一旦出現同型半胱氨酸代謝異常問題,使之制約腎小球腎臟內皮功能、基底膜功能的同時,提高腎小球濾過率,誘發蛋白尿。
尿微量白蛋白是評估糖尿病腎損害的早期信號,一般尿微量白蛋白少于20mg/d,若血糖控制不到位,會誘發腎小球基底膜增厚,以高過濾狀態提高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隨著血糖水平的持續增長,尿微量白蛋白也會隨之加重[5]。
本課題可知,以C組為參照,A組和B組糖化血紅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尿微量白蛋白指標均有所提高,A組在糖化血紅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輕度升高時,尿微量白蛋白已明顯升高,指示腎臟已存在微血管屏障功能損害。作為陽性組,B組增高幅度更明顯,數據比較有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2型糖尿病合并腎臟微血管病變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標明顯增加,而做好上述指標的把控,是預防病情進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曹小愛,張揚,顧成霞.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變患者凝血功能及血脂變化情況[J].熱帶醫學雜志,2019,19(12):1531-1534.
[2] 黃珂.同型半胱氨酸與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變相關性及影響因素研究[J].臨床研究,2019,27(12):40-42.
[3] 王亞梅,上官海燕,仲彬,李杰,陳曉倩,羅倩.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變患者血清骨橋蛋白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河北醫學,2019,25(10):1608-1611.
[4] 劉冬梅,索艷,王肅.同型半胱氨酸與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變相關性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8,22(11):1893-1896.
[5] 于唐麗.糖化血紅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尿微量白蛋白與2型糖尿病合并腎臟微血管病變的關系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78):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