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艷


【摘 ?要】目的:調查畢節市2014年-2018年無償獻血者梅毒感染情況及影響因素,為預防梅毒傳播及無償獻血招募提供參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畢節市中心血站69,243名無償獻血者標本進行梅毒抗體檢測,其中初次獻血者50,454名,重復獻血者18,789名,對初次和重復獻血者在相同年份和不同年份的抗-TP陽性率分別進行比較,采用2檢驗分析初次獻血者性別、年齡、職業、學歷以及獻血時間與梅毒陽性的關系。結果:共855份獻血者標本檢出抗-TP,其中初次獻血者中檢出810份,重復獻血者中檢出45份。初次獻血者抗-TP陽性率為1.61%,重復獻血者抗-TP陽性率為0.24%,重復獻血者在同一年份的抗-TP陽性率低于初次獻血者。單因素卡方檢驗顯示,畢節市初次獻血者抗-TP陽性檢出率在獻血時間(2=71.76 ,P<0.001)、年齡(2=372.50,P<0.001)、性別(2=10.23,P=0.001)、學歷(2=248.07,P<0.001)、職業(2=223.93,P<0.001)和民族(2=12.80,P=0.012)的分布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高學歷人群、學生人群、重復獻血者以及18-25歲的人群是TP感染的低風險人群,應積極把他們發展成為固定獻血者。
【關鍵詞】無償獻血;梅毒;流行病學
【中圖分類號】R45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294-02
梅毒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播性疾病,是由梅毒螺旋體( 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病程較長的疾病,可通過母嬰傳播、性傳播和輸血傳播感染。《血站技術操作規程》明確規定抗-TP為血站實驗室的必檢項目之一。近年來,梅毒在我國的發病率逐漸上升[1-2],截止至2010 年梅毒發病率居全國乙類傳染病的第 3 位[3]。貴州省梅毒發病率從2008年的10.18/10萬上升到2012年的33.35/10萬,而畢節市也由2008年的4.32/10萬上升到2012年的26.38/10萬,因此畢節市的梅毒發病率也在以一定的速度上升[4]。而近年來未見畢節市梅毒感染率的相關報道,畢節市中心血站作為公益性事業單位,肩負著畢節市900多萬人的用血安全,因此對畢節市無償獻血人群進行梅毒感染率的相關研究可以使得我們對本市的梅毒感染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研究分別從性別、年齡、獻血時間、獻血次數(初次和重復)、職業、民族和學歷等方面分析了我市此段時間內無償獻血者的抗-TP陽性分布情況,通過了解無償獻血者的梅毒感染率的情況,為本站制定科學合理的無償獻血招募策略和建立固定的低危獻血者隊伍提供理論依據,降低輸血風險。現將調查情況報道如下:
對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4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期間自愿無償獻血者共69,243名,其中初次獻血者50,454名,重復獻血者18,789名,年齡18-55歲,體檢合格后采血,依據《血站技術操作規程》留取獻血者全血標本用于血站實驗室常規檢測。通過穿越系統收集所有69,243名獻血者的獻血信息(姓名、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民族、獻血時間和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結果)。
1.2方法
1.2.1檢驗及結果判定 ?所有69,243份獻血者標本均采用兩個廠試劑家(北京金豪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萬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梅毒ELISA試劑盒進行檢測,所使用的所有試劑均在有效期內;檢測儀器為: STAR 全自動加樣儀 (瑞士 HAMILTON);FAME 全自動酶免分析儀(瑞士 HAMILTON)。結果判定:如果兩個廠家的試劑均為有反應性則判斷為TP檢測陽性,如果首次試驗只有一個廠家的試劑出現有反應性則使用該廠家的試劑做雙孔復試,復試后如果兩孔都為陰性則最終檢測結論為TP陰性,如果雙孔復試結果出現一孔或兩孔有反應性則判定為TP陽性。
1.2.2數據處理 應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獻血人群梅毒血清學篩查情況
2014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我市共有69,243人參加無償獻血,經檢測共855份標本抗-TP陽性,陽性率為1.23%(855/69,243),其中,初次獻血者50,454人,重復獻血者18,789人。不同年份的初次獻血者梅毒陽性率高于同期的重復獻血者,見圖1。2014年到2018年,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市初次獻血者梅毒陽性率逐年下降,且下降具有統計學意義(2=71.76,P<0.001),其中2017年梅毒陽性率低至0.1%,而重復獻血者梅毒陽性率在獻血年份中無統計學意義(2=7.64,P=0.1)。見表1。
2.2 初次獻血者梅毒陽性率單因素分析
對此時期內50,454位初次獻血者性別、年齡、民族、學歷、獻血年份以及職業與梅毒陽性率的關系進行了卡方單因素分析,發現以上因素均為梅毒陽性的影響因素(見表2)。相對于男性而言,女性獻血者梅毒陽性率更高(2=10.23,P=0.001);年齡對于梅毒陽性率的影響有統計學意義((2=372.53,P<0.001),梅毒陽性率除55-60歲年齡組外18-25歲年齡組最低,46-50歲年齡組最高;學歷對于梅毒陽性率的影響有統計學意義(2= 248.07,P<0.001),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組梅毒陽性率最高,大專學歷組的梅毒陽性率最低;職業對于梅毒陽性率的影響有統計學意義(2=223.93,P<0.001),軍人和學生梅毒陽性率最低而農民梅毒陽性率最高。民族對于梅毒陽性率的影響有統計學意義(2 =12.80,P =0.012),苗族梅毒陽性率最高,其他少數民族梅毒陽性率最低。
討論: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本市的臨床用血量在逐年增加,由此引起的血液報廢現象需要引起重視。僅僅2014年-2018年5月31日期間本站因梅毒陽性報廢的血液就高達855人次,梅毒陽性率為1.23%,高于湖州市的0.55%[5]和成都市的0.836%[6],是本站血液報廢的一大影響因素。本研究通過對本站獻血者中梅毒陽性者的人口統計學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為我站制定科學合理的無償獻血招募策略提供理論依據,從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液報廢率。由于本站重復獻血者數量較少,其梅毒陽性數更少,因此不宜對其進行分組分析,故本文只對初次獻血者進行了分析。
本研究顯示,本站檢測的獻血者標本抗-TP陽性率在逐年下降,其變化趨勢與顧莉芳等的報道一致[7],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本站對梅毒陽性獻血者進行了屏蔽導致的,也有可能是隨著醫療水平以及人民對梅毒認知的增加而使得梅毒在人群中感染率逐年下降。從性別分布上看本市男性獻血者梅毒陽性率低于女性,這與北京、重慶等地的報道一致[8-9],而與廣州、三亞、上海等地報道的男性梅毒陽性率高于女性相反。[10-12]我們推測可能是由于本市外出務工人員多為男性,這部分群體長年在外務工,未能在本市進行無償獻血。而這部分人群有很大的可能外出感染梅毒并傳染給妻子,其妻子在本市進行無償獻血從而造成本市女性獻血者感染率較高,另外,從我們的獻血人群來看,女性獻血者人數確實高于男性獻血者(女:男=1.32:1)
從學歷分布看,初中及以下學歷的獻血者梅毒陽性率明顯高于其他組別,而獻血者隨著學歷的增高其梅毒陽性率逐漸降低,這與聶冬梅[13]、肖鯤[14]等報道的梅毒抗體陽性者以低學歷為主一致。這可能是由于學歷低的獻血者對梅毒的相關防范意識和認知不足造成的。從年齡分布來看,除56-60歲年齡組外,以18-25歲為梅毒陽性率最低,與張婷等的報道一致[15]我們推測可能是因為低齡群體多為學生,其自身文化素質相對較高,對于梅毒以及相關的傳染病有一定的認識和防范意識,且其接觸感染源的機會相對較少,隨著獻血者年齡的增加,其社會應酬和交際的增多使得其接觸感染源的機會也增加,從而導致了梅毒陽性率隨著獻血者年齡的增加而增加。此外,由于人體一旦感染梅毒后其抗體終身攜帶,所以其陽性率與年齡成正相關。
綜上所述,在采供血過程中,我們醫務工作者在做好細致的獻血前征詢的同時更要做好無償獻血知識的宣傳和相關傳染病知識的普及。采取科學可行的措施建立一支由低齡、高學歷、學生、軍人和重復獻血者組成的無償獻血隊伍是確保血液安全,降低輸血風險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王靜,周春,蔣昵真. 2009-2013年南京地區自愿無償獻血者梅毒感染的檢測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5,28(2): 174-177.
[2] 薛雙林,陳龑麗,吳康樂,等. 甘肅省無償獻血者梅毒篩查反應性人群結構分析[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8, 39(5): 620-623.
[3] 薛大奇. 我國梅毒防治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 中國性科學, 2012, 21(1): 15-16.
[4] 劉潔,楊梨麗,李進嵐. 貴州省2008-2012年梅毒流行形勢分析[J]. 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4年,21(1):75-77.
[5] 姚向陽,陳義柱. 2010年-2014年湖州市無償獻血人員梅毒感染狀況分析[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15, 25(22): 3944-3945.
[6] 趙穎,何毅,張星劍,等. 成都市2005-2011年無償獻血者梅毒檢測結果分析[J]. 中國輸血雜志, 2012, 25(8): 771-772.
[7] 顧莉芳,沈鶴,顧娟,等. 2010-2014年常熟市無償獻血者梅毒感染情況調查 [J]. 中國性科學, 2017, 40(5): 362-364.
[8] 張莉,袁曜,孫莉,等. 北京市無償獻血人群梅毒抗體篩查結果調查[J]. 中國醫藥導報, 2014, 11(23): 94-97.
[9] 萬旭,何濤,魏恩寧,等. 重慶市主城區無償獻血者梅毒檢測結果分析[J]. 現代醫藥衛生, 2017, 33(14): 2110-2112.
[10] 黃伯泉,鄭優榮,杜榮松,等. 2011-2013年廣州地區無償獻血者梅毒篩查與確認結果分析[J]. 廣東醫學, 2015, 36(4): 602-604.
[11] 陳偉思,許瓊軍,楊依哲,等. 三亞市2012—2016年梅毒和淋病流行病學分析[J]. 中國艾滋病性病, 2018, 24(9): 947-948.
[12] 嚴華美,楊瑛,張星燦,等. 上海市閔行區2005-2016年梅毒疫情分析[J]. 復旦學報(醫學版), 2017, 44(5): 585-589.
[13] 聶冬梅,鄧超干,葉賢林,等. 深圳市無償獻血人群梅毒感染現狀分析[J]. 實用預防醫學,2006,13(3);574-576.
[14] 肖鯤,朱麗莉,呂素梅,等. 洛陽市無償獻血者梅毒抗體檢測陽性情況分析[J]. 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版), 2013, 26(2): 256-257.
[15] 張婷,薛英娜,桂萍,等. 北京某醫院無償獻血者梅毒抗體陽性率的調查分析[J]. 臨床輸血與檢驗,2105,17(2):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