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紀芬
【摘要】六年級是小升初的關鍵一年,在這一年里教師需要把所學的知識都進行系統地復習。六年級的數學總復習所涉及到的知識面廣、跨度大,特別是所涉及到的公式定理比較多,而學生遺忘率又比較高,因此,如何通過優化復習過程,提升復習效率成了六年級數學總復習的關鍵所在。六年級的數學老師應該如何構建高效的復習課堂,進而有效提升復習效率呢?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就這一議題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六年級數學;復習策略;提高
《九年義務新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數學總體目標不是互相獨立和割裂的,而是一個密切聯系、相互交融的有機整體。這就說明了,小學數學的課程是有機整體,哪怕是六年級的總復習也要注意整體性,而不應該把知識撕裂進行斷崖式的復習,由此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顯得相當重要了。因此,六年級的數學復習教師要有一個頂層設計,不能為了復習而復習,而應該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放在首位,通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來全面提升復習效率。
一、全面了解學生,科學制定復習計劃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在教學上同樣適用,闡述了教學相長的基本道理。其實六年級數學的復習也就是一個帶兵打仗的過程,老師要想在小升初這場“戰役”中取得成功,那么,老師既要熟悉自己的教學狀態,同時也要熟悉自己所教學生的學習情況,特別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如何,教師必須非常清晰。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對學生進行一個比較全面的摸底,根據學生的思維、基礎、運用能力來制定科學的復習計劃,并且對各個階層的學生應該如何提升也應該綜合考慮,唯有這樣才能確保復習有序高效。
例如,在復習之前先要對“己”做一個全面了解,認真梳理《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和最新的《考試綱要》,特別是結合近幾年的命題特點深入剖析,以此明確考什么?怎么考?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綜合考量,把學生和復習要點分為幾個梯度——學生最難掌握、比較難掌握、基本掌握。如,在復習《數的運算》這一單元的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制定復習計劃:結合近幾年的考點,首先摸底班里對這一知識點掌握情況,以此掌握哪些學生是掌握得比較好,哪些學生是有待提高的,對這一章節中學生又有哪些知識點是比較難掌握的,特別是四則混合運算學生是否都能過關。如此一來教師就能夠有效地進行有效地掌握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層次,以此來確定自己的復習課時和復習方法,這樣就避免了復習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復習的針對性更強,更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提升。
二、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就非常明確地指出了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當前在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已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教學任務。數學復習課是小學數學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不能為了簡單地復習而復習,教師在復習過程中應注重在夯實學生基礎的同時,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復習《倍數和因數》這一單元的知識點時,考慮到這一單元要求學生記住的概念比較多,而且概念之間的關聯性也比較強,因此,這一單元識記和理解是突破點,只有引導學生把這些概念充分理解清楚了,學生的思維才會發散,接下來的解題才不容易出錯。但是如果專門把概念列出來強行灌輸,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往往難以接受,理解起來也吃力,效果肯定不佳。因此,在復習過程中,可以采用典例講解的方式,讓學生通過例子來回顧概念,避免了記憶的枯燥乏味。
例:多媒體出示下列一組數字
1 3 5 6 8 15 30 31 40
要求學生在這組數字中,找出奇數和偶數、質數和合數。學生為了能夠準確找出來就會主動到課本自己去理解相關的概念,然后老師再順勢講解相關概念,那么學生就可以有效地理解相關概念了。
為了發散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多出一些類似的題目,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比比哪個小組又準又快地找出數字,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就得到充分激發,思維在探究中得到升華。最后要求探究小組課后共同繪制出《倍數和因數》的思維導圖,比比哪個組繪制得最好,讓學生在動手中提升思維能力。這樣的一種復習方法,變被動為主動,變枯燥為興趣,能有效提升復習效率。
三、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積累學生的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數學學科承擔著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重任。小學數學總復習是幫學生全面梳理小學階段的知識的重要一環,也是檢驗學生是否能把小學階段的知識進行綜合運用的重要體現。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在歸納知識的同時,學會把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復習長方體的有關知識的時候,為了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創設這樣的一道綜合的生活應用題來引導學生復習。
例題如下:
學校要建一個長8米、寬5米、深3米的蓄水池。要求:各探究小組結合自己的生活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且結合相關數學知識進行分析,提出解決方案。比一比哪個小組提出的數學問題最有生活意義,解決方案最佳。如此一來,各個小組就會自覺復習有關長方體的知識,并且提出了一些積極啟發性的生活問題,如:
(1)挖這樣的一個水池應在哪個地方比較好,需要多大的面積?
(2)挖好這樣的一個水池需要挖多少立方米的土?如果一輛挖機每小時挖60立方米的土,需要挖多久?
(3)這個水池建成后可以蓄水多少立方?
(4)如果要給水池使用區域貼上瓷磚,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瓷磚?
這樣的一種復習方法,化被動為主動,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積極探究長方體的有關知識,同時貫穿審題意識和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有效提升了復習效率,而且理清了長方體應用題的相互關系,學生不會感到復習枯燥、乏味,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小學數學總復習是小學六年級升學考試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教師的復習策略關系到學生的升學成績。因此,教師要重視小學數學總復習,不能簡單地為了復習而復習,要注重教學策略,把總復習既當作幫助學生梳理整個小學知識的途徑,同時也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的總復習才是高效的。
參考文獻:
[1]張克東.談如何進行小學六年級數學畢業總復習[J].讀書文摘,2016 (18).
[2]陳詠.小學六年級數學總復習教學反思[J].新課程學習(下),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