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萬潤

【摘要】培養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當下教師面臨的挑戰。本文通過結合英語教學實踐,闡述在英語教學中,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創設情境,課堂演講和聽說并舉,探討讓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教學途徑。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說”能力培養
語言是交際工具,說是傳遞信息的能力,是進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溝通的根本途徑。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隨著我國與各國的合作交往越來越頻繁,迫切需要具有較好口語能力的人才。因此,培養中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是中學教師的首要任務,也是新時代新形勢對我們教師的要求。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說英語的能力呢?筆者采用以下的做法: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開口“說”
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熱情,尤其能消除那些性格膽怯的學生的心理障礙,增強其自信,使教學的雙向活動順利、高效地進行。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思想和心理障礙,要多給予鼓勵和表揚,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著名教育學家布盧姆認為,一個人學習成功的次數越多,他的學習自信已、就越強。面對因害怕心理,而未敢邁出“第一步”的學生,我很注意喚起他們的自信心和勇氣,鼓勵他們抓住每一次機會鍛煉自己。因而,課堂上筆者總是鼓勵學生積極、主動f吵力腦、動手、動口,不管他們說得好不好,只要他右下較開口說,不管他說得怎樣,筆者對他最低的評價也是“Good”,這樣他們就會有信心,有成功的快樂與喜悅,為了在下一次“說”的時候更出色,學生自然會想辦法提高自己“說”的能力。許多同學在說過幾次之后,就逐步克服了膽怯的心理,變的積極踴躍了。
如,語訓練課上,筆者總是以幽默風趣的故事、笑話、當記者、當主持人等情境導入,以緩解緊張嚴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隨著情境的跌宕輕松自如地進入筆者設計的口語訓練之中,從而自然士臼羞入“說”的行列。講讀課中,為了活躍課堂氣氛,筆者常常自以“游戲”的方式引入課堂,使學生在這特定的環境中帶著情感、懷著濃厚的興趣走進口語交際情境中,這樣便自然地給學生提供了“說”的機會。
二、創設情境,給學生開口“說”的機會
杰斯珀森(Jesperson)說過:“教好外語的首要條件看來是要盡可能讓學生接觸外語和使用外語。學外語就像學游泳一樣,學生必須泡在水中,而不是偶爾沾沾水(geta sprinkling of water now and then),學生必須潛到(be ducked down in)水里去。這樣,他最后才能像一個熟練的游泳者(ableswimmer)那樣樂在其中。”所以教師應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多接觸情景的材料,看反映真實英語語言文化的影視資料,有利于學生感悟語言知識及其運用,形成語言技能。英語作為人類交際工具之一,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說”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創設多種多樣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
為了讓學生開口說話,筆者采用英語角、問答、看圖說話、角色扮演、情景對話、表演話劇等方式。無論采取哪一種口頭表達形式,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上,為學生創設活動的情景越貼近真實,課堂活動就越生動自然。而創設的情景要 “以學生為主體”,即以學生自己或身邊所發生的事情為話題,這樣他們才有話可說。如,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2Healthy eating的口語訓練課為例,為了讓學生達到開口“說”的目的,筆者便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下苦功夫,借助教具創設晴境,利用網絡和多媒體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生活情景中理解并運用語言.。于是,筆者先讓學生觀看一段與麥當勞有關的短片,然后提問學生在影片中看到哪幾種食品,是否是健康食品,一時全班同學活躍起來,紛紛舉手發言。一位平時在課堂上不喜歡發言的女生大膽站起來說:“ice-cream,chicken,milk,hamburger”另一位男生補充說:“potato chips,coke”筆者把這些詞匯寫在黑板上,并出示一些有關本單元出現的食品圖片,在每張圖片的下方寫出英文單詞,讓學生之間互相提問:"What'syour favorite food? Do you often eat...?”之后,師生之間進行對話(筆者提問一位胖男生和一位健康女生):
T:There are so many delicious foods.What'syour favorite food,x x(胖男生)?
Boy:I love eating meat,chocolates andbread.I eat meat every day.Such as pork,beef,mutton and fried chicken.I also like toeat sweets and drink coke.
T:So what have happened to you?
Boy:Maybe I'm not very healthy becauseI have an unhealthy habit.I get fatter and fatter.
T:The food makes you get fatter.It is true.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xx(健康女生)?
Girl:I often eat vegetables.I eat fruits anddrink milk every day.I never drink coke orcoffee.I exercise every day.I sleep nine hoursevery night.
T:Do you think you are healthy?
Girl:Yes.I'm pretty healthy.
T:Class,do you think we should have ahealthy habit or an unhealthy habit?
Class:We should have a healthy habit.
通過T-S(teacher-student)模式的設計,尋找互動的方法,啟動他們潛在的主體意識,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一種積極、主動、亢奮的思維中,產生了交流的欲望,形成一個和諧的師生互動局面,在這種和諧的氣氛中,學生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教學內容。最后筆者設計一個對話:學生A扮演病人,由于擔心太胖而去看醫生,請求醫生給他一些建議。學生B扮演醫生,建議他怎樣改變飲食習慣。學生可以選用「面的表達:
…
筆者把這些表達投影出來,這些材料能夠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并把注意力引到學習的內容上來,創設了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景,于是,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積極地、生動活潑地表演,整個課堂成了英語的海洋,這種S-S(student-student)模式,使學生之間一起交流、合作、協商、共同解決問題,激起學習興趣,促進學習動機,更有效地讓學生開口,從而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的能力。
三、課堂演講,促使學生養成敢“說”和會“說”的習慣
英語教學就是要鼓勵學生多說多練,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并從中感受快樂。筆者利用課前課后三分鐘演講來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每當上課鈴聲響起,班上便有一位學生在歡樂的掌聲和期待的目光中走上講臺,開始這節課的演講。演講內容可以多樣化,學生可用簡單的英語,就夭氣、出勤、班內好人好事等進行匯報,也可以講故事、笑話、朗讀詩歌、演唱英文歌曲等,也可讓學生對自己近期的活動做描述或評價。下課前三鐘時間,讓學生用英語總結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和得失。每次演講后,教師適當做些點評。演講時,對于口語較差的學生,可以有提綱,允許“照本宣科”。對于口語能力較強的學生,鼓勵脫口秀。課堂案例:課前3分鐘演講時間,高一(3)班小海在他值日的時候,給大家分享了一個小故事:Three good friends
One day,a monkey rides his bike near thenver.
This time he sees a hon under a tree.Thelion runs at him.
He is afraid and falls into the river.Hecan't swim.He shouts.The rabbit hears him.He jumps into the river.The rabbit swims tothe monkey,but he can't help him.
Luckily,an elephant comes along.He isvery strong.He helps the rabbit and monkey.Three friends are very happy.They go to theelephant's home.
Then,three of them become good friends.
課前課后演講是學生展示自己才能的好時機。學生都珍惜演講的機會,把它當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去做,希望自己能發揮得自然,流暢一些,希望獲得老師的鼓勵與表揚。因此,要培養學生“說”的能力,這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環節。
四、聽說并舉,以聽促進“說”
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就是要讓學生在交往過程中認真聽、聽明白;有話說、會說話。在口語教學中,只對學生的說話能力進行訓練是不夠的,讓學生學會聽同樣至關重要,聽說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學生只懂得語言知識,而沒有熟練的技巧,即聽不懂別人在講什么,又表達不出自己的意思,那就沒達到教學大綱的培養目的和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聽說訓練。筆者采用了如下形式:教師說一段話或放一個簡單易懂的故事的錄音,然后叫學生復述,允許增添內容,改變結構,迫使他們盡可能完整地接收信息。當學生的聽力訓練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形式可以變為對話,比如,師生間的對話,同學間的對話,這種訓練形式把聽與說有機地結合起來,聽說并舉,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教師堅持用英語講課,使課堂成為一個小小的英語世界,可以大大增加學生聽說英語的機會。教師的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師生交流的過程,也是訓練學生口語的過程,因此,必須在備課、上課等各個環節上下工夫,尋找口語訓練因素,像“導演”一樣指導學生的學習,讓學生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實現有效的合作與交流,從而高效地培養學生“說”英語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章兼中.外語教學心理學[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3]顧曰國.英語教學法(上)[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4]魏國棟.課程·教材·教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