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茜茜
摘要:華陰老腔是陜西的古老地方戲之一,原是華陰皮影戲的配樂,而今放在舞臺前演出。永興坊乃西安的著名文化旅游景區,通過兩次對永興坊內華陰老腔的演出進行采風和問詢,試圖從樂器、音樂本體以及表演姿態分析等方面來闡釋現今的老腔藝術。
關鍵詞:華陰老腔;永興坊;樂器;表演姿態
一、第一次采風紀實
永興坊位于西安市區,城墻中山門之內,主要以關中牌坊和具有民間傳統的建筑群組合。在筆者進行現場采風與調查時,看到在其廣場正中有類似于“勾欄”似的場景表演舞臺,廣場外還有民俗文化街,里面是一些有陜西民俗特點的小玩物和紀念品,從這里可以窺到永興坊的建造理念——民俗文化的留存與展示。
第一次去永興坊看老腔表演,只見五位白發老藝人把凳子擺好,有的席地而坐,這正是“陜西八大怪”之一:凳子不做蹲起來。隨著馬號的一聲長的鳴響,鑼地輕輕一碰,坐在中間拿月琴的老藝人中氣十足地吼了一句:“伙計們,來了,操家伙!”一領眾和,腳一踏地,一首《太陽圓月亮彎都在天上》開唱,眾樂器齊響,夾雜著跺腳和呼喊聲,熱鬧紛呈。感受到來自黃土的那份純樸,每一聲吶喊都徑直入耳,震撼人心。唱詞是口口相傳的民謠: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它的韻白和聲腔緊密結合,是用華陰的地方腔調來吟誦。他的句體結構是上下句為基礎的,這也是劉吉點提到的京劇唱腔結構,加上棗木的敲擊聲,每次唱完一句或幾句,都要吆喝一聲然后一齊跺腳,鏗鏘有力;雖不像戲曲那樣婉轉悠長,但是都有過場音樂和曲牌的運用。不僅如此加入了說唱音樂的痕跡,即對偶句和梆子的運用,老腔音樂是一個融合了多種形式的地方戲體裁。“拉坡號子沖破天,棗木一擊鬼神驚”,在最后臺上眾人齊吼一聲后,一首畢,馬號嘹亮,眾人喝彩。
二、第二次采風紀實
第二次采風是在幾個星期后,這次我開始了長達兩小時的觀看和問詢。先觀看了一場由女聲演唱的老腔,多了另一番韻味,后來了解到這位名叫程亞玲的女性藝人是張喜民老師辦老腔學習班的第二批學生,打破了之前“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習俗,這也體現了人們對于傳統文化傳承的新理念。
(一)樂器
老腔使用的樂器都是老腔藝人們自己制作的,它的音并不是按標準的十二平均律制作的,有微降7和微升4兩個特殊音的處理和使用,這種微分音的使用讓旋律更富有生動色彩。月琴和市面上的月琴有區分,是六邊形的形制,它的箱體是桐木板,琴頸必須用桑木,這樣才能使音色更加飽滿。程亞鈴老師和我說到,區別碗碗腔和老腔的月琴其實是很細微的,那就是碗碗腔的月琴琴弦高低音弦各一根,但老腔的有三根,其中低音弦兩根,高音弦一根。這也為音樂風格帶了一些偏差,碗碗腔細膩委婉,而老腔氣勢磅礴,低音更加雄厚。老腔區分于其他戲種的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用月琴為主要帶動樂器作為起板。
馬號,又叫喇叭,筒子,是古代騎兵用的較細長的軍號,主要用于兩軍交戰之時。它是沒有按孔和音階之說的,想要吹響和演奏馬的嘶鳴全靠氣息的控制。而且它的形制是可以伸縮的,吹奏時像拿著一個長長的煙斗。馬號一響,聽眾仿佛置于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戰爭場景,這也和老腔的敘事大多都為歷史戰爭題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作為打擊樂的長凳,它并不算做一種樂器,但是也被當作打擊樂的功能來使用。原來的皮影戲時期,藝人坐在長凳上,到了皮影激動的打斗場面,就拿驚堂木敲擊長凳,本就是即興而來。現在老腔變革,為了舞臺效果,于是負責打板的藝人遍從頭到尾站在臺上,就算不敲的時候也舉著一塊驚堂木,是為了觀賞性和舞臺的渲染效果。六人分工明確,任何一件樂器和任何節奏把握不到位,都有可能使音樂結構失衡。
(二)老腔表演姿態分析
“表演姿態和音高、節奏、結構甚至是樂曲的文化歷史背景一樣,是音樂作品內在意義形成的一個組成部分。”
1.音響生成姿態:決定著音響發聲的基本動作模式。老腔藝人們的動作整體上比較輕松,而且音位也比較即興,板胡和低音胡的揉弦是民間音樂帶腔性的體現。相比起專業演奏者用指尖豎著壓弦演奏,老腔藝人是用指肚橫著壓弦演奏的,不僅不影響出音,而且使音樂風格更有一種不修邊幅的黃土之情。
2.交流性姿態:是以視覺交流為目的,協同音響和情緒的姿態類型。老腔作為一種群眾表演形式,一人唱,眾人幫腔,有著許多的眼神和肢體動作交流。比如一起唱的時候會互相給個眼神加以呼應,拿月琴的主唱左右兼顧,肢體左右傾斜,來實現音樂的過渡與承接。表演者與觀眾也要保持交流性姿態老腔藝人們經常以跺腳,開懷大笑,和親切的肢體動作來拉進和觀眾的距離。
(三)關于音樂本體
從音樂旋律的構成方面來看,是在群體創作過程中間雜著曲牌性思維。正如喬建中先生所論述的:曲牌音樂已構成中國漢族傳統音樂的主體,是漢族音樂結構發展趨向的最突出特征。曲牌性音樂思維是東西方差異的癥結所在。在唱腔結構上,屬于板式變化體,具有一曲多變的形態,即“以一個腔調為基礎,填上不同唱詞,對之進行旋律音調、節奏、板式、曲式、腔句等變化,產生多種變體”。以《太陽圓月亮彎都在天上》來說,全曲分為兩個板式,另一首《關中古歌》則分為三個板式,具有程式性的特點。曲牌也按戲曲角色命名,如【花流水】,本為皮影旦角所用,是指開戲或者慢板之后所用,風格比較喜悅。【丑流水】,本為皮影丑角所用,現一般用于歡音演唱。
通過這次采風我認識到,民俗藝人演奏老腔比專業的音樂演奏家少的是技巧,多的是一份對本土生活的感悟。